“进口片20年”系列之二

2014-09-14 08:18:21来源:时光网

华纳公司驻华前高管张立慧至今记得20年前给好莱坞六大片厂写信、呼吁在中国建立后期制作中心的情景,多封信件如石沉大海,只有环球影业意外回复了一封,内容却是“我们不会往中国扔一分钱”。

但物换星移,2014年7月,环球宣布在中国内地建立办公室,成为继迪士尼、华纳、福斯、派拉蒙、索尼后,最后一个“驻扎”中国的好莱坞大片厂,环球影业发行部总裁邓肯·克拉克说:“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国际地区之一。”

好莱坞大片厂相继进驻中国的20年,也是中国电影市场剧变的20年。从1994年11月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上映时引发的“引狼入室”激战,到2014年中国内地成为《变形金刚4》全球第一大票仓,以19.7亿元人民币成为北美以外单个地区历史上首部突破3亿美元票房的影片,再次具有了划时代意义。

所以在这个时候,谈谈进口片引进20年来,好莱坞驻华机构的人事变迁和他们从开始到现在的布局、成绩、挫折、改变,作为系列专题策划的第二篇,似乎更有意味。

而从这些如烟往事、抑或从这些依旧苦心思虑怎样才能在中国继续作为的电影人身上,折射的也不仅是20年来好莱坞在神秘东方的开疆拓土,更是中国从影市萧索到跻身全球第二大市场的今夕变迁。

《亡命天涯》打响内地进口分账大片第一枪,《真实的谎言》火爆的动作戏让中国观众记住了施瓦辛格。华纳驻华机构前高管、中国第一位电影学博士张立慧至今记得当年和吴天明给好莱坞六大片厂写信奔走的情景。20年前,结束自己在电影家协会的工作,张立慧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深造,当时她的好友吴天明也来到美国,看到中国电影技术和好莱坞的差距,吴天明算了一笔账,彼时韩国、日本电影的年制作量大概在200部,中国约几十部,而在这200多部电影中,不少要跑到国外制作,吴天明想,如果好莱坞可以在北京建立一个后期制作中心,会解决很大问题。于是他请张立慧帮忙联络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不过信件却像石沉大海,只有环球影业总裁令人意外地回复了一封,但他却说,“你写的报告很好,我知道中国市场,但是我们不会往中国扔一分钱”。“一个penny,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张立慧回忆。

这之后,吴天明还有其他事情处理,先行回国。还在上学的张立慧继续琢磨着还能去游说哪家公司。突然有一天,她的导师提醒,“你可以跟华纳联系一下,因为报纸上讲华纳总裁去中国了,或许他对中国感兴趣”。

张立慧说:“在我印象中,华纳当时不像环球那样侧重技术,它注重讲故事和现实主义的拍摄风格,所以我唯独没有给华纳写信,不过既然导师这么讲,就试试看吧。”没过多久,张立慧接到华纳打来的电话,请她去公司面谈。见到总裁的张立慧急着推销自己的想法,但这位总裁只听了一半便打断她,“他说,我对你讲的这些都不感兴趣,我告诉你我在做什么。接下来总裁滔滔不绝地讲了他的构想,他说,华纳打算在中国发行电影,自从多年前离开中国大陆,好莱坞就再也没能回来,但现在华纳想要进入中国做商业性的发行,第一部电影就是《亡命天涯》,我们正在找能在中国帮我们做这件事的人。”

接下来的故事就有了戏剧化的发展,张立慧的这次游说变成了一次工作面试,她也得以参与到1994年中国内地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的发行工作中。

大片的进入刺激市场回升,也让电影产业改革找到方向。1995年《红番区》让贺岁片的概念进入中国,启发了后来冯小刚的《甲方乙方》。《红樱桃》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成为最早从分账制中获益的国产片。在电影产业还未全面改革的年代,包括《亡命天涯》在内的每年10部进口大片的引进遭遇阻力,电影界上演改革派和保守派两大阵营的论战,而业内人士们在斥责中影公司是引狼入室的“洋买办”同时,也“揭露”起美国人背后谋划的更大棋局。

事实上,从1920年代起,好莱坞电影就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到了1930-40年代,好莱坞电影已经占据中国市场的75%以上。直到1949年以后,由于中国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道路,美国电影进入中国的大门才被关闭。19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剧,好莱坞电影得以再次回到中国。

中国市场一直都受到好莱坞的关注。据学者尹鸿的一篇调查显示,在20世纪的头50年里,美国人对中国的电影市场做过系统调查。比如美国商业部的对内对外贸易司从1927年1月开始定期发表有关世界电影市场的调查报告,而第一份报告就是关于中国的。

在它的发刊宗旨中,明确宣布这是美国政府旨在帮助美国电影业开辟海外市场的一种举措。报告统计了当时中国电影银幕、观众的数量、分布,介绍了中国电影的法规、广告、教育和杂志等状况,还特别分析了政治不稳定、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国产电影竞争等美国电影进入中国的障碍。

报告在讨论中国人的电影趣味时还指出,中国观众经历了从打斗片到西部片的变化,三角恋爱和两代冲突之类的题材因违反传统伦理不受欢迎,但一般爱情片和历史题材片,尤其是喜剧片和儿童作主角的影片都很卖座;报告将“大团圆”、“善恶分明”等叙事特点总结为美国电影能够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原因;还特别提醒美国片商不要把丑化中国人的影片拿到中国来。

但关注并不等于认知和熟悉。正如原华纳电影发行部门中国区总裁艾秋兴所说,“在中国,每一个项目都是全新的开始,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游戏规则”。比如艾秋兴发现,中国人不会把一个电影只当做一个类型来看,不会因为是一个系列、一种类型,一定会喜欢或者不喜欢,而这也可以解释很多好莱坞大片被美国媒体指责腐朽陈旧的时候,在中国的票房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

时间从1927年跨越到了1994年,华纳兄弟自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与中影公司进行进口影片分账谈判。当时,艾秋兴是美方的首席谈判代表,虽然已经与中国电影打交道超过20年,但她曾对中国媒体表示,到现在每个人的姿态都放得很低,“能做好一个项目就已经很好了”。

1990年代中期,好莱坞各大公司开始陆续在中国建立办事处,聘用中国留学生回到中国担任要职。现任瑞格传播执行董事的戢二卫就曾任迪士尼电影中国区首任经理,后赴美留学,继而任职华纳洛杉矶总部,现在他的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白话好莱坞》被不少影迷追捧。据戢二卫回忆,因为早年间北京没有特别好的写字楼,另外好莱坞驻华机构规模太小,一般都是两三个人,所以很多公司将办公地点设在酒店宾馆,最早索尼的办公室在友谊宾馆,迪士尼和华纳在香格里拉饭店,“其他公司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从香港、台湾往内地跑,流动性很大”。

电影研究人士蒋勇分析,这些办事处本质上只是做一些中介性质的配合工作,最主要是为了接洽方便,协助中影、华夏与好莱坞六大公司进行沟通合作。而不像今天,其功能越来越强,不仅负责进口影片,还有中外合拍,兼及公关、宣发,并涉足电视、音乐、主题公园等,业务网络全方位覆盖。

在早年间,好莱坞驻华机构之间也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关系,“真正要去做的是中影的工作,片子好看,跟中影介绍得比较好,加上之前处得关系不错,就有可能拿到名额”。张立慧回忆。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之间“也经常一起诉苦”,“抱怨某年公司的片子烂、中国可能不感兴趣、或者担心审片过不了”。

Rose裸戏当年“一刀未剪”成为谈资但那样有些理想、会为艺术负责、相对单纯的年代,在卢米埃影业总裁胡其鸣看来,也早就随着中国电影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一去不复返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由他一手引进的《泰坦尼克号》。胡其鸣曾担任美国派拉蒙和环球影业合资的UCI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设计建设了第一批多厅影城。

当年《泰坦尼克号》因为对Rose裸戏画面的保留,成为重要谈资,虽然保留裸戏并不是电影走红中国的最大卖点,但这部大片的火爆却使“人体素描”的段落变得尽人皆知,音像摊上的VCD也拿“未删减版”当做吆喝理由。有人认为或许是高层的开放心态起了作用,但背后的斡旋过程其实颇为曲折。

本来相关人士要剪掉裸戏部分,但胡其鸣为之争取的理由是,剪掉会破坏剧情,因为探险队从深海中打捞出那幅素描是整个爱情故事能够开始叙述的直接原因。经过一番曲折的、但不便公开的“找人”、“帮忙”、“游说”,最后裸戏得以保留。

不过胡其鸣透露,当年所谓的“一刀未剪”也并非全然。10年后他才得知电影其实剪掉了3秒钟。那时虽然有高层拍了板,但相关负责人还是怕惹麻烦,“偷偷在底片上剪掉了一些正面裸露镜头”,胡其鸣感叹:“真够大胆的,在底片上剪,剪坏了那就完蛋了。”同时那3秒钟还涉及一个技术问题,“声轨也是印在胶片上的,剪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声音不同步,这怎么解决?对方说,正好画素描时没有配音也没有音乐,所以‘嗡’的一下就过去了,谁也不知道。”

但15年后,令胡其鸣意外的是,在经济氛围、政治氛围和文化氛围都更加宽松的今天,3D版《泰坦尼克号》中Rose露点的一瞬却未能幸存。不少人跑过来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因为现在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再去据理力争。”

早年不仅动作片受欢迎,文艺片《廊桥遗梦》也有市场“其实中国有好多事情是可以商量的,政策是一方面,关键还靠人去斡旋。”

张立慧深有同感。“那时候进片子有一点,即便大家认为激烈的动作影片吸引人眼球,也还有相当一批人愿意看文艺片。这就是为什么我后来坚持引进《廊桥遗梦》的原因。”

“那时由于中国改革、经济腾飞,很多小老板开始有钱了,喜新厌旧,换老婆成为一种时髦。后来《廊桥遗梦》在美国出了,我觉得可能对中国社会风尚会有好的影响,尽管女主人公有点出圈儿,但家庭观念还是挺传统的。当时有人说这片子鼓励婚外情,还有部队的大作家给中央写信,认为是伤风败俗,不过有更多人说它还是能够起到挽救家庭的作用。后来辗转让领导看了之后没有意见,我心里才有底,当然,也删了一些床戏。”

中国市场的井喷让好莱坞几乎对任何事都可以“网开一面”戢二卫把好莱坞大片厂发展国际化网络划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0年代中到2000年代中期,studio(好莱坞大片场)开始全球扩张,这10年基本上是除中国以外studio市场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首先海外票房跟北美票房的比例逐渐平衡,并拉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是studio的运营,以前各大公司的国际部就是一群所谓的怪咖,美国人认为国际部只是一个弥补,日本市场除外。但随着海外市场潜力的增大,好多studio在职能上已经不分国际、国内,开始打通。”

戢二卫回忆,“我是2003年进的华纳,当时在国际部,印象特深的是排全球票房的时候,中国基本上忽略不计,前20都进不去,有一年排在秘鲁后面。那时候也就是11亿人民币的概念。”但据2013年美国电影协会报告,好莱坞影片国际市场中国排名第一,秘鲁则未进前20名。

“从2000年代中期到现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开始井喷,这也是studio国际网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戢二卫如此说道,并且,好莱坞驻华机构之间的关系也不像以前那么协调了,它们开始竞争,甚至“各怀鬼胎”。而这时的中国电影市场也经历了院线制改革,本土电影实力增强,关于档期、营销的概念都开始成为影响影片及市场的重要因素。像戢二卫所在的瑞格传播就曾成功策划了森马与《钢铁侠2》、TCL与《钢铁侠3》、周黑鸭与《变4》的合作。

与此同时,戢二卫说,中国也成为“打破一切规则的国家”,“好莱坞经过不断碰壁之后,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全新的市场”。

“以前他们的态度居高临下,中国要屈从于好莱坞的游戏规则,比如一个很小的细节,原来拿拷贝到电影局审片,都打水印,或者做点破坏,就是为防盗版。但某领导却说,我看不清你这个电影,有没有更清楚点的?但好莱坞不会妥协,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防盗版方法。但现在无论审查还是其他,中国方面想怎么样,好莱坞都会想办法网开一面,特别为中国做一些处理,因为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进口特效大片成为主流,《一次别离》等文艺片却票房遇冷然而面对这个巨大的金矿,胡其鸣也谈到一个令人迷茫的现状:“我们每年引进几十部好莱坞电影,《美队》、《变形金刚》这样的动作特效大片占多少?几乎所有的进口配额都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如果一部电影的票房预计不能超4000万,中影、华夏都不会进,而好莱坞给中国主推的也是他们认为会赚钱的特效片,这导致我们进口的片子全是一种类型。因为有一个成型套路了,相关人员觉得用这个套路打拳最省力,不愿做其他尝试,如果你拿出一个《为奴十二年》或《一次别离》,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发。我们当年还有勇气去找高层商量《泰坦尼克》,现在这些人碰上件小事就害怕,他们会想,我一年只有这么几个指标,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除参与投资,索尼还负责《一步之遥》的海外发行当然,有一些新的变化是,进入21世纪后,好莱坞不再局限于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做协助引进影片的基础工作,他们开始进入制作领域。以“急先锋”华纳为例,就有很多历史可讲。

就“深谋远虑”这一点来讲,华纳可能比任何一家好莱坞公司都要超前。艾秋兴回忆签署《亡命天涯》引进合同时就曾说,她代表华纳向中影表达过“不仅想引进片子,还想把收入再投资”的意愿,但中影的回复是:“对不起,我们只是个进出口公司,也不能做合拍片。”

华纳不仅第一个签署进口片协议,还于2002年在上海成立永华国际影院,进入中国电影院线市场。而到了2004年,华纳又与中影、横店集团合资成立“中华横”影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家中外合资电影娱乐公司。而在后电影传播领域,当年中国市场盗版严重,并且市场上流行的是被好莱坞视为早产儿和怪胎的VCD,其他好莱坞公司认为只有先把盗版肃清才能进入谈版权,但华纳决定“先进去,跟盗版一起拼杀”。

不过用戢二卫的话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也是最受伤的人。同样,索尼和华谊兄弟从2000年起的合作成为典范,双方推出《大腕》、《功夫》等片,当时华谊宣发负责人形容,“当有法律责任人介入时,或者制片人需要每天检查报表而不是去片场做监工时,电影在这种合作模式之下第一次变成了不那么艺术的东西”。而华谊能够成长为今日民营电影公司的佼佼者,也与那段合作不无关系。

索尼和华谊从2000年起的合作成为典范,双方推出《大腕》、《功夫》等片,但好莱坞进驻中国多年来,在制作领域的发展依然难成规模不过最终,无论是“中华横”,还是华谊和索尼的合作,都未能等到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井喷到百亿的好时光,就悄然沉寂。用索尼决策层的话表述,“试图建立一种体系”的这种长期投资显得希望渺茫,在美国,一家电影公司的收入结构包括票房、电视台的电视版权、DVD发行等,但在中国,除票房,基本什么都没有。反倒是在内外刺激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出现了以华谊、万达、博纳为代表的六大民营公司鼎立、大量的国有公司改革、以及独立制片厂。

戢二卫分析,目前好莱坞大制片厂的战略重点是从拍摄本土内容调整为把大片引进中国,获得全球分账,“他们就是希望争名额,顺利过审,直到能够发行”。

中文流利的Dede Nickerson曾与姜文、马珂一起亮相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她是索尼哥伦比亚中国的制片和战略发展部负责人,除投资,索尼还负责《一步之遥》的海外发行。其实和Dede聊天不难发现,她谈论的话题与中国一些业内人士差不多,她看好《小时代》、《致青春》,也看重网络文学对当下市场的意义,并认为电影院的扩张带动了市场消费,以及一定要了解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在她看来,和以前不同,面对中国电影市场的飞速变化,好莱坞现在做事更着眼于当下,因为“未来或许就是现在”。

相关阅读是拯救,还是激活?进口大片在中国走过20年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