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遭遇市场寒冬 票房仅22万

2016-07-21 23:03:42来源:时光网

《冬》遭遇市场寒冬,票房仅22万今年五月,方励的下跪事件让《百鸟朝凤》备受瞩目,超过8000万的票房似乎让大家看到了一丝曙光,事实上,文艺片的市场并没有变得更好。

由邢健执导、王德顺主演的文艺片《冬》,最近在影院仅收获了22万票房,在上映当天,《冬》在视频平台优酷正式上线全片,两周后付费会员们贡献出168万次点播和近5000次“赞”。在影院和视频平台“零窗口期”同步上映,到底是文艺片的另一条生路?还是会抢了影院的生意?文艺片的宣发困局,又应该如何破解?

《冬》的22万票房和168万点播

同步上线视频平台 仍然亏本邢健执导的处女作《冬》,最近遭遇了市场的寒冬,该片7月8日上映后排片最高仅为0.04%,累计票房仅22万,上映不足一周已在影院难觅踪影。该片制片人阿罗在接受采访时苦笑说,“方励为《百鸟朝凤》已经跪求排片了,我们都开玩笑说,要不让导演上个吊吧。”

电影《冬》拍摄现场,导演邢健给主演王德顺讲戏在影院仅收获22万票房的《冬》,另辟蹊径地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在上映当天采用“付费会员免费观看”的播出模式在优酷上线,这也是院线电影第一次在视频平台同步上映。截止7月21日,《冬》已经获得了168万次播放,5100个“赞”,网友们为这部全程无台词的黑白默片,贡献出不少脑洞大开的“弹幕”评价。

最开始接触到网络同步上映这件事,制片人阿罗是拒绝的:“《冬》本来排片就很低,在网上同步上映,可能对电影的票房有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它分走了院线的票房。”导演邢健建议阿罗考虑一下,“这个片子票房可能不太好,但我不能把你投资方都给坑了,要不你先跟网络这边谈,尽量把价格谈高一点。”

上映之初,看到《冬》的排片量确实惨淡,阿罗咬牙做出了这个“非常痛苦”的决定。他对记者坦言,这次选择了打包卖版权的方式,这意味着即使影片后续点击量再高,他们也不会获得更多的分成。这部小成本文艺片投资仅150万,但据阿罗透露“上映后的22万票房,加上打包版权的收入,还是没回本,差距还是挺大的。”

资金捉襟见肘 导演拼酒拉赞助80岁主演王德顺 拍戏吃泡面

老戏骨王德顺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即使作为一部艺术片,《冬》的表现形式也颇为少见,影片全程是黑白色调,并且没有一句对白,长白山的漫天风雪,呈现出一种冷冽又寂寥的气氛。全片的主角只有80岁的“最帅爷爷”王德顺,再加上一条鱼、一只鸟和一个孩童。对于《冬》这部电影,导演邢健说,“我想表达一个人和整个世界的关系,从天上的鸟,地下的鱼,中间的人,这部电影是关于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邢健从2008年就构思了《冬》的剧本初稿,后来一直在拉资金,但是处处碰壁,最后他只好疯狂接拍广告挣钱,甚至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在采访时,邢健回忆了这样一个细节,“那段时间我看《煎饼侠》看哭了,里面大鹏有一场戏,好像是喝一杯白酒老板给一万块,我以前真的也经历过这种事情,吃饭的时候,人家递来一个口杯的白酒说:‘邢导,你喝一杯,只要干了我就给你二十万’,那时候找资金真的太难了。”

《冬》全程黑白色调,呈现出一种冷冽寂寥的气氛好不容易凑齐了拍摄资金,《冬》剧组又要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因为全程都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拍摄,“我们最初的预算是60万,但是光搭建在长白山上的那座房子,就把这60万花了”。拍摄环境天寒地冻,这对于80岁高龄的主演王德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导演坦言,“第一天吃盒饭的时候,我真的能吃到冰碴,后来王老师提出来吃泡面,这起码还是热乎的。最开始我们吃桶装的泡面,后来买袋装的用原来的桶泡,有一天连泡面都没买够,我当时就跟生活制片发飙了,后来才发现资金已经捉襟见肘。”

文艺片的宣发困局 没钱是硬伤“曲高和寡“更需宣发细分?

《百鸟朝凤》宣发成本仅有300万如果分析文艺片面临的市场困局,首先在于宣发成本太低,简而言之就是不仅没明星没卖点、最重要的是没钱。

方励虽然促成了《百鸟朝凤》的票房奇迹,但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的发行公司大都不愿意接《百鸟朝凤》这部片子,因为挣不到钱。影联传媒是唯一一个愿意接这个片子的发行公司,但还是要看他们的时间。”影联传媒总经理讲武生曾对媒体透露,“此前对于《百鸟朝凤》的票房预计不超过500万,从一开始就没有抱有想要赚钱的态度来做这部影片。方励的劳雷影业、影联、吴天明的女儿吴妍妍各凑了100万,总共300万,这成了这部电影当初宣发的全部预算。

对于《冬》剧组来说,他们连这样的300万也难以凑出来。当记者问起“这部片子有专门负责发行营销的团队吗?”邢健坦言:“有的话可能就不至于成这样了。发行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做的,都没有一个正规的公司在操做,我找过很多人他们都不感兴趣,最后只能自己来。”7月8号上映当天,电影《冬》所有的宣传费已经花没了,这之后在网络上出现的推荐文章,都来自网友们的自发推荐,制片人阿罗苦笑说,“我们真没钱请水军。”

电影《冬》的黑白色调和全片无对白的设计,在市场上显得有些“曲高和寡”在电影市场专家刘嘉看来,“越是相对小众的影片,越是需要专业性强的公司去做。艺术片找到对路的发行公司,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普通的发行公司都会觉得这样的片子,没有什么赚头,也缺乏类似的经验,因此很难发挥出艺术片的全部票房潜能。”今年6月15日,内地首家专注做文艺片宣发的公司“放大电影”宣布成立,立志为文艺片提供品牌加持,改变这些影片的市场困局。

有人认为,电影《冬》的黑白色调和全片无对白的设计,在市场上显得有些“曲高和寡”,但最近两年,类似的小众文艺片并非没有成功的先例。以忻钰坤执导的处女作《心迷宫》为例,这部零明星的电影靠着扎实的口碑,加上导演跑了20个城市的路演,最后取得了超过1000万的票房。另一部国产文艺片《喜马拉雅天梯》,和《心迷宫》同期上映,它在市场中的排片一直非常低,每天都不超过0.5%,但因为宣发环节做得扎实有效,在两个月的长线放映中,票房也顽强地超过了1000万。

视频平台“零窗口期”上映文艺片的另一条生路?还是抢了影院的生意?

《冬》探索的“零窗口期”上映,会是文艺片的一条出路吗?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文艺片很难在影院排片上和商业大片抗衡,一边是在影院中排片弱势难觅踪影,一边是不少影迷抱怨看不到电影,那么“零窗口期”同步上线视频平台,会是文艺片的另一条生路吗?

虽然电影《冬》目前仍未收回成本,但由于同步在优酷上线,它至少收获了一大批热心观众,有些观众甚至在不少城市发起“众筹”,希望可以再去影院包场观看。优酷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或许是国产艺术电影发行模式的一个转折点,将为国产艺术电影由小众走向大众,提供全新的宣发思路。”

最近,在影迷圈引起热议的电影《路边野餐》,在上映前就宣布“仅上映10天”,这个噱头也吸引了不少人走进影院。截止7月21日,这部上映了7天的文艺片收获515万票房,排片最高时仅0.9%。该片的视频网站版权卖给了爱奇艺,在10天的影院放映期结束后,《路边野餐》将在视频平台上线,“窗口期”同样非常短。

不过,对于“零窗口期”的发行尝试,影院方的态度一直是强烈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如果同时在影院和视频平台上发行一部电影,这无疑抢了影院的生意。2015年11月上映的电影《消失的凶手》,就曾因片方乐视影业试图给乐视会员在网站和电视上“提前点映”,遭到各大院线的集体抵制,最后排片骤降,乐视影业只好临时叫停活动。

大概由于电影《冬》仅仅22万的票房体量太小,还称不上是“抢了影院的生意”,因此它并没有重演《消失的凶手》遭院线集体抵制的情况。

华星UME副总经理刘晖认为,“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应该遵循市场规则,一部在视频网站上线的电影,必然会导致影院少排片或者干脆不排片,这个和是否是小成本文艺片没有关系,既然是上院线的片子,就应该是遵循影院的窗口期规律。如果是成本很小的电影,投资总共就一百多万,制作硬盘的基本费用才刚够吧,干脆也就别走院线了,直接网络发行就好了。”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