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2019

2019-12-30 08:59:50来源:时光网

2019年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即将结束。在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电影走到了一个重要的路口。 过去十年是中国电影市场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十年——2010年,内地年度票房还只有102亿。十年时间,年度票房增长到2010年的六倍还多。 本应是十年庆功的时候,2019年的冬天却格外地冷。 经济下行,资本撤离,票房微涨,企业萧条,创作转向,监管收紧……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电影有进步,但似乎也遇到了一些难题,表现出了诸多的不确定。 有民间预言家说:“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这话准不准不知道。但中国电影好像确实才刚刚进入初冬。所谓“凛冬将至”,冷的时候可能还在后头。 前不久,《只有芸知道》票房破亿,冯小刚发文感慨: 曾几何时,时光倒流回到2004年,那一年《天下无贼》在贺岁档上映,那是我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我们包了两节车厢,命名“天下无贼”号……一路喝着聊着采访着……大家彻夜在京港线上狂欢……时至今日,天地反复……不禁感慨,英雄老矣。 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破百亿才十年,说英雄老矣有些夸张,也许说从少年步入成年更恰当些——身体的快速发育期即将结束,各种成长的烦恼接踵而来。 电影人在被迫进入避之不及的寒冬,观众们则翘首以盼着过年,不光是即将到来的元旦,即将有多部大片扎堆上映的春节,还有中国电影真正的繁荣。 也许电影不像衣食住行那样必不可少,但对很多人来说,没有了电影,生活确实会变得平淡一些、无聊一些。每天都有好电影看的日子,谁不想过呢? 雪莱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好像确实还有点远。 但别忘了,中国依然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电影市场,电影行业的希望在中国。也许春天有点远,但终会到来。

票房数字背后的隐忧2018年,内地电影市场产出票房609.8亿,内地电影市场的年度票房从500亿时代迈入了600亿时代。

2019年还有两天结束,年票房大致定格在640亿左右(电影局在12月发现部分影院存在偷瞒截流票款的情况,所以在年底集中进行了大规模的票房补录,年度票房数字在年底大幅增长)。

票房大盘再创新高,但增长率仅为5%,增速再次放缓。

2018年内地票房同比增长9.06%,2017年增长率13.45%。

近十年内上次年增长率低于这个数字还要追溯到2016年,当年票房增长率仅为3.73%。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6年年底开始,国内票房统计开始纳入电商服务费。

继续攀升的数字背后,是票房越来越向少数档期和影片集中的现实:春节档、国庆档两个档期加起来只有14天的时间,今年产出票房超过102亿。年度票房前三名的电影(《哪吒》《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票房超过139亿。

与此同时,2019年度票房前100名的门槛是5000万左右,年度国产片前100名的门槛是1100万左右。

1100万的票房,按照我国的票房分配规则,影片制作加宣发成本不超过400万才有机会赚钱。在2019年,拿着这样的预算,除非你是天才,不然很难拍出像样的电影。

几家欢喜,几百家愁。发展过快,影院经营亚历山大与票房一同增长的是影院的银幕数量。

根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统计,2019年度中国内地新增银幕8843块,银幕总数达到68922块,较2018年60079块银幕的总量,内地市场仍然在高速增长阶段。

2018年全国新增银幕9303块,2017年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如果8843块的数据准确,前两年如火如荼的影院建设似乎正悄悄经历退潮。

为什么会退潮?2019银幕数量增长超过13%,而票房增长仅5%,这意味着单银幕的平均产出在下降。影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经营却比以往更加艰难。

影院经营压力在变大,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影院经营者们今年连续打出昏招,比如趁着热门影片上映时,涨价割韭菜。

今年春节总票房几乎原地踏步,票价的上涨影响相当大。去年大年初一平均票价39.2元,今年则达到了45.1元,同比增长15.34%。

票价上涨,直接吓退的自然就是观众,在初一到初六的六天时间里,2018年的观影人次为1.44亿,而今年这一数据缩水至1.29亿,近1500万人次的落差,给这个春节档带来了更多的警醒。

最热档期之外,今年最热单片当属《复仇者联盟4》。该片零点场票房都能破亿,在中国电影史上尚属首次。

而《复仇者联盟4》上映前几日,不少一线城市的影院动辄把票价涨到两三百元,相比之下,猪肉都显得没那么奢侈了。

如此竭泽而渔,电影局看不下去了,下达通知,要求《复联4》票价服务费占票价比不能超过10%,否则影院将被限制下载《复联4》密钥。

在这场影市寒潮中,受灾最明显的多是那些三四五线城市开业不久的影院。

人口红利和影院建设是过去几年内地票房发展的主要动力。影院行业发展过快,难免出现与市场脱节的情况。有影院人士表示,一个影院目标消费人群将覆盖方圆15公里的人口,票房成绩与城区人口、商圈情况、消费水平等多方因素都有关系。不少新开业的影院并不符合这些标准。

宣发预算锐减,落地活动不如直播影院不好干,宣发也好不到哪去。2019年,很多电影的宣发预算被大幅削减,落地活动和硬广投入急剧减少

根据很多媒体从业者的切身感受来看,2019年电影落地活动的数量可能锐减1/2,甚至更多。

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今年之前,很多电影的首映礼还比较讲究排场,常常选在五星级酒店的大宴会厅和媒体见面。2019年,即使是很多大投资的影片,首映活动也开始节约成本。在影院影厅里让主创和媒体见面成为了非常流行的做法。

伴随着落地活动、硬广投入的减少,电影的宣发思路也正快速地从线下转到线上。当年《战狼》、《煎饼侠》火爆银幕的时候,吴京、大鹏还在拼了命的跑路演,以30城、50城的路演数量打通影院渠道,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如今,大牌明星们开始放下架子,到网红主播的直播间里直接向观众卖票。冯小刚去了薇雅的直播间,胡歌去了李佳琦的直播间。一场直播卖十几万、几十万张票轻轻松松。

《南方车站的聚会》导演刁亦男感慨:“当时他6秒钟卖掉了25万张票,真的是25万张,我看着它没的,像做梦一样。”

如果说当前火热的直播模式其实是电视购物的变形升级,直播卖低价票就是票补的一种变形升级,这种品效合一的营销模式可能会成为越来越流行的玩法。

而这场让其他媒体为电影所用的狂欢背后,我们也不得不警醒,电影的竞争对手远不止于同行。电影要和直播、游戏、综艺、网剧、演出、购物等众多娱乐活动争抢观众吃饭、睡觉、工作之外那有限的一点点时间。

今年天猫双11的成交额为2684亿,与竞争对手们相比,也许电影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强势。

巨头掉队,影视公司迎来“倒闭狂潮”

下游不好干,上游可能过得更惨。在2018年的第二届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上,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预言:“未来一两年,说不定有几千家公司要倒闭。”

王总的预言很准。据媒体报道,由于监管收紧、经济下行等原因,截止到12月初,2019年已经有1800多家影视公司倒闭。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7%,横店影视城的开机率同比锐减45%。

演员迪丽热巴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自己已经七八个月没有拍戏了,公开喊话导演:自己有时间。

当时和王长田一起参与论坛的业界大佬还有华谊兄弟联合创始人兼CEO王中磊、万达影视集团总裁兼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乐创文娱董事长兼CEO张昭、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樊路远。

作为曾经民营电影公司的龙头,今年华谊票房成绩很惨淡,乐创文娱更不必说,贾跃亭还没回国,张昭已经转投复星影视。

阿里影业财大气粗,但12月公布的2019年度中期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阿里影业亏损额从去年同期的1.54亿元扩大至3.96亿元,同比增长156%。

2019年掉队最严重的民营电影公司巨头当属华谊。

《小小的愿望》经历改档、改名后,票房惨淡。《手机2》被打入冷宫。《八佰》撤档后再上映遥遥无期。冯小刚的《只有芸知道》倒是顺利上映,但票房应该算冯导十年内最差。

当年,华谊老总王中军以3.77亿的天价购得梵高名画《雏菊与罂粟花》,尽显电影大佬的“豪”气。而今年,王中军向媒体透露,他卖掉了不少收藏的艺术品,以解决华谊现金流动性的问题,“为了公司安全性,这没什么可丢人的。”

有人掉队,就有人补位。北京文化是近几年风头正劲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今年有《流浪地球》这个爆款,过去有《战狼2》、《我不是药神》,未来有乌尔善的《封神三部曲》。

主攻动画的彩条屋今年凭借《哪吒》收获颇丰。彩条屋背靠光线,过去有《大鱼海棠》、《大护法》等作品,很快又将推出《姜子牙》《妙先生》。“下一个哪吒”可能还是要出在它手里。

电影的劲敌已经崛起,好莱坞进入流媒体时代

当中国人还在苦苦追求票房时,美国人已经大跨步进入了流媒体时代。

今年11月1日,苹果公司Apple TV+、迪士尼Disney+两大流媒体新平台先后上线。明年春季,NBC环球集团与华纳母公司AT&T将分别推出流媒体服务平台Peacock与HBO Max。再加上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的Netflix和亚马逊,好莱坞流媒体的“六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事实上,流媒体的兴起已经让好莱坞传统大制片厂深感不安,Netflix的《罗马》已经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今年的《爱尔兰人》同样也是奥斯卡的头号种子选手。

与此同时,国内的三大流媒体平台“爱优腾”正想尽办法多掏掏观众的口袋。《庆余年》的付费点播被观众集体吐槽,而明年会员费全面上涨几乎已成定局。

过了跑马圈地的阶段,国内的流媒体平台自给自足都是问题,对电影行业的竞争和反哺还十分有限。

监管收紧,规范带来阵痛市场的寒意不是在2019年突然出现的,某种程度上,算是2018年行业变化的一种延续。

去年6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进依法纳税,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

《通知》要求每部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

8月,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9家公司联合发出声明,禁止单个演员单集片酬(含税)超过100万元,其总片酬(含税)不得超过5000万元。

10月,国家开展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影视行业纳税人开展自查自纠。截至2018年底,自查申报税款117.47亿元,已入库115.53亿元。目前自查自纠阶段已经结束,规范工作转入督促纠正阶段。

“演员范冰冰因税务问题被罚款8个亿”可以说是2018年电影行业的一个重要事件。此事件之后,范冰冰再未参与国产电影的拍摄,此前拍摄的《手机2》《她杀》《爵迹2》等作品上映事宜也被搁置。

范冰冰接受外媒采访时说,“这其实就是在我的生活,或者工作当中碰到的一个低谷。这个低谷对于我来说是个好事情。让我静下来,认真地去想一想,我今后的生活到底要怎么过。”

范冰冰的税务问题是电影行业的一个缩影。在2019年正经历低谷和需要静下来好好想一想的不光是范冰冰一个人。

创作和市场的边界被重新划定今年年初,国家电影局启用了新版“龙标”(公映许可证),龙标片头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正式变更为“国家电影局”。

2019年以来,电影行业的监管明显收紧,电影人在摸索创作的边界,市场也在摸索生存的边界。

在过去一年中,电影撤档、改档更加常态化,原因也更加复杂多变。不到坐到影院里那一刻,观众都无法确定是否能看到某部电影。

仅挑一些名气稍大的作品,在2019年经历过撤档、改档的有《一秒钟》、《少年的你》、《郊区的鸟》、《哪吒》、《扫毒2》、《征途》、《兰心大剧院》、《别告诉她》、《盗梦特攻队》、《好莱坞往事》、《冰峰暴》、《催眠裁决》、《小小的愿望》、《诛仙》、《吹哨人》、《小Q》、《八佰》、《刀背藏身》、《武圣关公》、《旺扎的雨靴》、《秦明·生死语者》、《情圣2》、《大侦探霍桑》等。

导致撤档、改档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内容方面的问题,有些则涉及档期、宣发等因素。然而这些原因大多“不足为外人道也”,“技术原因”成为一种流行的说辞。

频繁的撤档、改档不但是片方心里没底的表现,也让院线、媒体、观众们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叶问4》上映前夕,不知哪位“热心”的网友制作了一张《叶问4》撤档的海报。电影从业者和关注电影行业的观众们立即炸开了锅:《叶问4》突然撤档,难道是要为《八佰》的上映让路?

结果最终《叶问4》如期上映,《八佰》仍然不见踪影。

虽然最终是一场闹剧,但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今年已经有《少年的你》映前三天突然定档的先例。“空降”先河已开,一切皆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在收紧的同时,也在部分方面出现了松动,比如《少年的你》涉及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南方车站的聚会》将镜头对准持枪袭警的逃犯,《星球大战9》短暂出现女同的画面……正如前文所说,创作的边界被重新划定后依然有些模糊,需要创作者们自己去试探、摸索。

国产科幻/动画已经崛起,还是昙花一现?

今年最卖座的两部国产片《哪吒》和《流浪地球》,一个动画一个科幻,都是最考验电影工业实力的类型。两部电影在市场上的成功,是否代表着中国的电影工业已经崛起?又或只是昙花一现呢?

年初《流浪地球》上映时,很多科幻迷们兴高采烈地称2019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但到了年中,《上海堡垒》惨败后,“科幻元年论”的支持者们似乎又开始犹豫了。

《上海堡垒》沦为笑柄,《三体》胎死腹中,《拓星者》杳无音信……如果下一部拿得出手的国产科幻电影只能是几年后的《流浪地球2》的话,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还远没有到来。

动画领域的情况要比科幻好很多。不提美术制片厂时代中国动画的辉煌成就,“元年”的说法早在《大圣归来》上映时就已多次被提及。《哪吒》的成就有偶然,也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因素。

《哪吒》之后,《罗小黑战记》成绩也很不错,如果春节档的《姜子牙》再次大爆,国产动画真要迎来大发展了。

“新时代主流电影”取代喜剧谈到类型,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观众好像不像以前那么追求“笑”了。

以前中国电影极其流行喜剧,第一部票房破10亿的国产片就是《泰囧》。《捉妖记》、《美人鱼》、《港囧》、《夏洛特烦恼》等曾红极一时的国产片也都是喜剧。

可是渐渐地,一些其他类型的电影取代了国产喜剧票房霸主的位置。

就拿今年来说,票房前四名的国产电影《哪吒》《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都不算纯正的喜剧。

它们能划归到同一种类型里吗?说主旋律电影,可能不是特别合适,“新时代主流电影”这个名字也许更符合他们的特征。

这类“新时代主流电影”可能会带有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影子,但更多地是展现中国人在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强调正能量。

而这种对中国人新时代面貌的展现,有时不仅是银幕内的,也会延展到银幕外。比如《流浪地球》和《哪吒》分别在国产科幻和国产动画领域取得突破,就让很多中国观众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是无形的,但却能带动有形的票房。

仔细回忆,今年乃至近年,“新时代主流电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国内商业电影创作的重要方向。

除了上面提到的影片,今年的《攀登者》《烈火英雄》,去年的《红海行动》,前年的《战狼2》,大前年的《湄公河行动》都是典型案例。

今年正值国庆70周年,国庆档也迎来了一股“新时代主流电影”的高潮,国庆档大盘立即涨了一倍多,可见市场认可度之高。

艺术和市场的矛盾部分调和在文艺片,或者说作者电影领域,电影人在2019年也有所突破。

《少年的你》拿下15.4亿的票房,调和了艺术和市场的矛盾。《南方车站的聚会》票房突破2亿,成绩同样喜人。

进口片中,《何以为家》《海上钢琴师》也以文艺知名拿下了很高的票房成绩。

当然,还有很多文艺片的票房处在不上不下的位置,比如《地久天长》(4510万)、《被光抓走的人》(7070万)。

更多的文艺片还在温饱线下苦苦挣扎,比如《四个春天》(1060万),《过春天》(994万),《平原上的夏洛克》(950万),《花椒之味》(183万),《六欲天》(132万)。

文艺电影想拥抱市场,口碑当然是第一位的,现实主义则是一条最有保障的道路。

全球化浪潮,电影创作也身处其中与日韩市场每年分别引进上千部进口片的体量相比,国内每年100部出头的进口片上映数量有些寒酸。不能直接和中国观众见面,一些优秀的进口片却滋养着国产电影的创作,方式主要体现为翻拍。

《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大”人物》翻拍自韩国电影《老手》,《小小的愿望》翻拍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改编自韩国同名电影,《深夜食堂》翻拍自日本同名剧集和电影……

翻拍蔚然成风,很多翻拍作品的票房也都还不错,甚至经过本土化改造之后,比原版更受欢迎。

比如去年的国产电影《来电狂响》改编自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来电狂响》最终票房6.39亿,《完美陌生人》国内上映后票房5350万。

电影创作处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除了翻拍,国产电影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趋势的影响。

比如当Me too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中国的女性电影也在今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过春天》《送我上青云》《妈阁是座城》……以及即将上映的《别告诉她》等,都是女性导演创作的关注女性的电影。

《送我上青云》的主演兼制片人姚晨说:“女性电影总在打破某种约定俗成的‘定义’,以一种温柔却有力的姿态尝试着讲出那些被掩藏过的故事”。

虽然几部作品票房成绩都不算高,但也在观众群中引发了不少回响。这场席卷全球的女权讨论,中国电影没有完全缺席。

明年会更坏吗?还是更好?明天就是2019年的最后一天,到了后天,中国电影将迎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但中国电影行业不会在进入新年的第一天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在2020年,电影行业可能会沿着2019年的趋势再多走一段路。

电影公司、院线整合淘汰的浪潮可能依然会继续,这是电影行业的阵痛,也是规范、重生不可缺少的一环。

由于制作周期带来的滞后性,过去一两年开机率下降所引发的问题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越发凸显。上游的新片少了,中下游的活力也会降低。

往好的方面看,中国电影的头部作品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如果每年都有40亿、50亿级票房的作品问世,头部大片会越来越敢于投资,国产电影的制作水平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时代主流电影”可能会续集保持其票房霸主的地位。今年春节档的《中国女排》《紧急救援》《姜子牙》等作品都有望成为爆款。

延伸阅读:2020年国产片,看这份片单就够了!

其实票房增速放缓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全球第一的北美市场票房体量也已经多年没有大的变化。中国电影想要不断发展,光盯着票房数字是不够的。电影人应考虑如何增加本土票房以外的收入,不光是把版权卖给流媒体,海外票房、衍生品、主题乐园……什么时候,中国电影把这些短板也补齐了,春天才是真的来了。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