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4 09:25:38来源:时光网
多元制片结构点燃市场活力402部,是中国电影在2007年生产故事片的产量,这个数字的出现,再次改写了中国电影的历史纪录。在这个数字的背后,还有另一个数字:2007年剧本备案的国产影片,不包括合拍片,已经突破了1100部,包括合拍片则达1200部左右,和2006年比较起来,增加了近200部。与此同时,在剧本备案的制作公司方面,新的影视公司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的剧本备案公司里面,有1/3左右是新面孔。据电影局制片处负责人介绍,”2007年国产电影的制片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影片创作数量与2006年基本持平,但民营影视公司参与拍片的积极性很高,参与、独立制作公司有400家左右,创作热情在持续升温。在影片的投资比例方面,民营公司在国产影片的生产中占到75%以上。”
在题材结构方面,2007年的国产影片创作和剧本备案情况呈现出一个新的特点:民营公司开始全面深入地介入主流影片、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和以前民营公司广泛涉猎商业题材、考虑市场回报的创作情况相比较,从2006年开始,并发展到2007年的两个效益一起抓的民营公司创作现象为国产片的创作带来了活力。很多民营公司的影片创作在考虑市场因素外,也开始注重主流意识影片的创作,开始集体有意识地参与主旋律电影的制作,包括儿童片和农村片,这些带有公益性的电影制作。民营公司入主旋律的合唱之中,为国产片创作的繁荣起到了推动的力量。
正如一个事物总有正反两面,2007年国产电影的多元制片结构在助推中国电影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制片结构复杂化带来的,尤其是很多新的民营公司参与电影制作,存在行业规定没吃透,执行法规不彻底的问题。将2007年出现在国产电影创作中的制片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问题和现象:一是没有备案就拍片的现象;二是批准备案之后,没有按照备案的本子进行拍摄的现象,打着二度创作为幌子,在创作加工的过程中出现了歪加工;三是拍摄过程中没有按照法规聘请演职员,在配备比例方面出现问题,有的不按照比例,有的则没有申报;四是由于制片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境外资金无法考证,当这些境外资金参与影片的制作中,影片的基调比较灰暗,合西方的价值观:五是两个版本现象,具体来说,有送审版本和送到国外的参赛版本不一致的,也有互联网和音像市场版本与审查版本不一致的。据电影局制片处负责人介绍,2007年在制片管理领域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近年来,发生在影视创作中的版权纠纷和经济纠纷不断。版权问题让我们的编剧面临职业道德的考验,一稿多投的现象应该被回避。经济纠纷多是由备案之后,一些公司在融资中产生的经济纠纷。因此,,希望我们的编剧队伍能够按照版权法自律,同时也希望有志拍摄影片的公司和单位加强防范意识,不要上当受骗。”
票房金字塔结构显示电影市场成熟33.27亿元的票房纪录,显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上升空间。超过18亿元的国产电影房,让中国电影扬眉吐气。2007年,2亿元票房的国产影片有2部,一大批中小成本影片如《青藏线》、《八月一日》、《宝葫芦的秘密》、《不能说的秘密》等都实现了票房突破,全年票房超过千万元的国产影片达到25部,较去年同比增长40%,初步形成了电影票房的良性梯次分布。电影市场连续五年保持了票房增长超20%、国产电影占据市场主导的健康发展的良好形势。近些年来,中国电影一直在呼唤的“金字塔票房结构”模式雏形渐显。所谓金字塔票房结构是指国产电影的票房.按照投资的比例,形成相对应的票房成绩,即大投资的影片以高票房成为票房塔尖,中小投资影片成为票房中坚,作为票房金字塔的塔基,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电影局艺术处负责人看来,“2007年的票房结构渐趋合理。以前的一部《英雄》,能占到国产电影票房的1/4,并且当年国产电影中能够达到千万票房的就很少。相比这种失衡的局面,2007年的票房结构和金字塔票房结构很一致,比较平衡。”
影片质量的不断提升,电影市场的持续繁荣,加速带动了院线和影院建设。到2007年底.新增影院102家,新增银幕数493块,平均每天诞生近1.35块银幕,其发展速度位于世界行业发展前茅。中影星美、北京新影联、上海联和、北京万达等四条院线全年票房均超3亿元,其增长速度超出许多行业人士的预期。与此同时,中小城市二级市场的开发正以数字技术为先导,进行着全国大范围的影院建设布点工作。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正积极展开,目前已组建22家农村电影院线公司,5500支数字电影放映队。据统计,全年农村胶片和数字电影放映场次超过500万场。
但是,在票房节节胜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虽然中小成本的影片取得了一定的突围,也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300万到1000万之间投资影片的市场回收不够。在我们院线结构中,大城市主流院线,中小城市二级院线和农村电影市场构成影片发行的主要渠道,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中小成本的影片,尤其是小成本的影片进入这三级市场的力度都不够,因此,一类影片拍摄的丰富性和商业性还有待提高。
五大亮点闪耀银幕世界2007年的国产电影在数量上实现了突破的同时,在质量上也有新突破。电影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创作原则,深刻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展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和创作者一起编织了2007年度国产电影创作的五大亮点。
亮点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旋律影片的创作艺术品质和数量都不断提高。为了配合中央的宣传工作大局,国产电影在三项重要的活动中,推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一是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推出了大型纪录片《你好,香港》.银都机构拍摄的《老港正传》,东方电影出品有限公司、勤加缘影视有限公司拍摄的《女人本色》,这些影片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氛围。二是为配合建军80周年推出的一批军事题材影片,反映建军历史,描绘现代军人风采。如《八月一日》、 《我的左手》、 《此生此爱》、《夜袭》等影片。三是为了迎接党的十七大推出的金秋展映活动,共有50部优秀的国产影片和全国观众见面。这些影片歌颂了党的丰功伟绩,展现了改革开放新成果,反映当代新生活。包括《青藏线》、 《东方大港》、 《突发事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影片。此外,数字电影的创作异常繁荣,在迎接十七大的金秋展映活动中, 《悲喜松花江》、《杨得志围城打援》、 《雪歌》、 《大爱如天》、 《村官过大年》和《男人上路》等影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批重点影片数量之大,质量之高是近年来少有的。
亮点二:主流商业大片,尤其是贺岁档的大片,在研究以前大片生产经验和批评的基础上,投资方和主创人员逐渐摆脱了以前商业大片的创作模式,摆脱了以前武打古装大片的诟病,在有意识地探索大片的出路,探讨大片的创新。据电影局艺术处负责人介绍, ”这种创新,在2007年初见端倪。像《集结号》《长江7号》《大灌篮》这样一批国产大片,在电影院线银幕增加,观众观看国产片的热情增高。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在电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的情况下,为中国电影大片的成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集结号》拓展创作视野,开阔创作思路,以深刻的人文关怀、独特的艺术构思、现代的电影语言、真实的历史场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广泛好评。《长江7号》作为周星驰本身的一种突破,在无厘头喜剧之外,在市场号召力的前提下,探索方面取得了大的突破,在现实主义和温情的创作之路上给人新的惊喜。《大灌篮》不仅是一部非常健康的.青春亮丽的体育片,而且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故事。”
亮点三:在总局的扶植下,一些公益性的电影创作势头良好,农村影片和儿童影片取得了一定成绩。像儿童影片《两个人的教室》、 《隐形的翅膀》、 《宝葫芦的秘密》,不仅孩子喜欢,大人们也喜欢,赢得市场和票房的双丰收。其中《宝葫芦的秘密》在暑期档创下了票房奇迹,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为儿童影片进入主流院线的档期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农村影片《山乡书记》、 《阿妹的诺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象为对象,写实生动,书写了新时期的华彩乐章。
亮点四:题材的丰富性,这是由市场多元化和观众欣赏需,求的多样化所决定的。以贺岁档的影片类型为例,不仅有古装的动作电影((投名状》,有战争片《集结号》,有喜剧电影,像《大电影2.0》、 《命运呼叫转移》;还有比较温情的影片,像《长江7号》:此外还有体育电影,像《大灌篮》等。
亮点五:青年导演创作活跃。2007年,青年导演的创作很活跃,继续保持了近两年来的发展势头。像哈斯朝鲁的《长调》、俞钟的《香巴拉信使》、蔡尚君的《红色康拜因》、尹丽川的《公园》和冯超的《天下第二》都为2007年的中国影坛带来新风气。在电影局艺术处负责人看来, “中国电影在继续呼唤第六代的成长.同时也呼唤第六代后青年导演的成长,呼唤新的有建设性力量人才的诞生。“与此同时,他还表示,“在青年导演的发掘和培养的过程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青年人快速地接班,成为中国电影艺术和市场上有号召力的导演。因为大片人才目前让我们看到的还是那么一些人。电影人才梯队还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
当所有亮点聚焦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亮点,2007年国产影片的创作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在电影节艺术处负责人看来,“2007年的国产影片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当电影成为热点之后,社会对电影的评论丰富多彩,不同的主观意识都会进入影片的评论,常常会出现创作者在影片创作过程中无法估计到的评价。面对纷纭复杂的影视评论现状.就要求我们的电影创作必须强化对评论的预判,以便将电影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弱化弱化再弱化。”
2008年已经到来,相信国产电影能够有更好的走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