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台》影评:移民喜剧中的严肃思考

2008-09-05 02:32:13来源:时光网

《狩猎台》的导演乌贝托·帕索里尼

专稿《光猪六壮士》的制作人乌贝托·帕索里尼,颇让人惊喜地带来他的导演处女作——喜剧《狩猎台》,一个关于斯里兰卡人移民的闹剧。

该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帕索里尼读到的一则新闻报道,记述了一支自我管理的斯里兰卡国家手球队在德国打比赛时,突然全队消失了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手球在南亚大陆罕有人知。这件事情是如此的荒谬,怪不得帕索里尼一读到就眼前一亮。

人们或许会猜测这部关于移民骗局的影片多少带有些《光猪六壮士》的影子,然而,该片导演采用了当地剧作家创作的作品,使得整个故事带有浓浓的斯里兰卡风味。因此,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狩猎台》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片中的那些崇洋媚外的主角,既带有锡兰商业片中常出现的幽默但略微显得不那么踏实的特质,又有典型的西方人朝气蓬勃的一面。虽然在有些片段中,这两方面的特质处理得并不如人意,但是观众应该也会饶有兴趣地看下去,特别是那些热衷于看流浪汉题材的影迷们——《狩猎台》一定很对他们的胃口。

该片在斯里兰卡应该能取得不错的票房——收入足够收回该片在斯里兰卡的制作费用50万美元,对于这部最终倾向于民族统一这一论调的影片,斯里兰卡观众很容易在观片时产生民族自豪感,对两种风格的融合也较容易接受。但是,《狩猎台》走向国际舞台的道路却令人担忧,即便该片选择的是大热的移民主题。在手球运动盛行的德国,该片主要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发行。除此之外,西方媒体并不容易接受该片中看上去不那么和谐的地方:这是一部进展缓慢的家庭题材的影片,情景设置却放在一个不熟悉的国家。

乌贝托·帕索里尼的这部电影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引领片中的人物们一一出场——旅馆酒保马诺(这一角色本来意属编剧的兄弟来扮演),他的倒霉朋友,永远处于破产状态下的水果小贩史丹利以及其他生活在科伦坡平民窟的人们(大多数由非专业人员扮演)。在他们的德国签证的申请被拒绝之后,马诺和史丹利却意外地发现一张皱巴巴的参加巴伐利亚手球赛的邀请函。于是,一场移民闹剧上演了。

为表现科伦坡贫民窟的真实生活全貌,摄影师Stefano Falivene并没有完全运用宝莱坞风格的拍摄手法,而是采用了一些更精细的拍摄方式。而影片中明快的钢琴和斯里兰卡小号的配乐是由曾夺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作曲家斯蒂芬·瓦贝克(Stephen Warbeck)和斯里兰卡音乐大师Lakshman Joseph De Saram联袂完成。

虽然《狩猎台》在某些严肃和活泼之间的衔接处理得并不是非常顺畅,但是该片却引领观影者思考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不平等的现象:当富有的西方人悠闲地躺在斯里兰卡的宾馆里的时候,当地人因为机械化而丢了工作,母亲被迫离开孩子去国外干着奴役的工作。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