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战》导演拍怀旧CG动画 回归韩国60年代

2009-10-07 15:24:41来源:时光网

海报上孩子眼角的泪水暗示着这或许会是一个忧伤的故事

由《龙之战》导演沈炯来执导的CG动画长片《Memory of Bread》(暂译:为了面包的日子)从10月5日~23日在韩国首尔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举办了展览,展览上除了播放一支前瞻宣传片外,还展出了影片中大量运用的微缩模型。

《Memory of Bread》的故事背景设定在60年代的韩国,当时的韩国正处在1953年朝鲜战争后的恢复时期。影片的故事有点像是韩国08年的两部影片《无树之山》和《少年不哭》的结合。而如同本片英文片名所表达的,影片将讲述一对失去双亲的姐弟独立求生的艰苦故事,这让人不禁想起了题材相近的吉卜力动画《萤火虫之墓》。

《Memory of Bread》由沈炯来所创办的Younggu-Art Movie公司制作,沈炯来的上一部作品《龙之战》的特效正是由这家公司独立完成。在《Memory of Bread》中,人物将主要运用CG动画来完成,而场景则将大量辅以微缩模型实拍,这样的技术早在韩国2003年的2D动画长片《晴空战士》中便已得到成熟的运用。从目前曝光的宣传片中,便能看到运用这项技术所带来的画面效果,除了栩栩如生的场景外,影片在光影、色调和质感上也表现出色,同时还带着浓浓的50年代的怀旧烙印。

有韩国“卢卡斯”之称的沈炯来1993年设立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Young-gu art Movie”,从喜剧演员转行导演,多年来旨在拍摄出能和好莱坞并驾齐驱的韩国特效大片。2007年,沈炯来大量运用CG特效的影片《龙之战》在韩国缔造了该年的年度票房冠军,成功进军好莱坞,08年在中国上映还创造了韩国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新高。然而大部分观众却认为这部影片故事老套、角色苍白,只依靠特技场面吸引观众眼球。《Memory of Bread》令人充满期待的地方,正在于它不单专注于画面的制作,还将讲述一个或许动人的故事。

《Memory of Bread》目前预计上映时间是2011年。然而,09年沈炯来还在经手另两部大制作影片,分别是《最后的教父》和《Condor》。有《龙之战》的大跳票经验在先,《Memory of Bread》能否如期上映还是个问号。

《Memory of Bread》韩国首尔展览现场照 展示精致模型

专访沈炯来:拍电影和卖泡菜一样

前瞻宣传片中出现的街道场景模型

完全复刻的60年代教室,连桌上的文具都丝丝入扣

那个时代在韩国开的中国餐馆也将出现在影片中

人物也会用到模型

饭馆墙上的菜单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杂货铺里的物件清晰可见

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胡同街景的全貌,背后墙上正播放前瞻宣传片

门口展板上的新海报,看来片中的儿童角色不少

专访沈炯来:拍电影和卖泡菜一样

《龙之战》导演沈炯来(作品年表)

坐在沙发上的沈炯来看着和一般的韩国大叔没有什么两样,发福的身体和一笑就看不见的双眼。可他曾经是韩国如日中天的顶级喜剧演员,现在的喜剧明星们都还是他的小字辈。有种说法,那时候的观众们如果想避开由沈炯来演绎的畏首畏尾的小市民形象的话就很难在荧幕上找到欢笑。

而今,《综艺》把他称为韩国科幻电影的“活版历史”。缘由1993年沈炯来设立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Young-gu art movie,以导演的身份进军电影界。虽然他本人对“亚洲卢卡斯”的称呼一笑而过,但是可见他的科幻电影在韩国影响之深。这次他带来了去年韩国科幻大制作《龙之战》,和中国观众看惯的好莱坞大片一较特效高低。

M=Mtime S=沈炯来M:我们知道沈导演在韩国曾经是很红的喜剧演员,为什么会转行做科幻片导演呢?S:要知道,笑星是需要创新的东西来维持笑的爆发点的。这点和歌手不一样,不会一首歌唱红到老。所以在不断的思考创新中,我就想把自己头脑中的这些想法用电影表达出来,所以选择了导演之路。

M:你的第一部作品1992年的《英九和吸血鬼杜古拉》,就是关于吸血鬼的题材。以后的作品也都是关于妖怪、怪兽的,你很热衷这个题材是吗?S:我觉得电影可以做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想象力,所以关于这种世间不存在的东西我更有兴趣把它表现出来。我希望观众买票看电影时可以看到和现实不同的东西,能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而不是流泪的言情片。韩国拍这样电影的导演已经很多啦,不需要我去拍了。他们不拍的怪兽等科幻的片子,我都来拍。

M:那你是漫画和科幻小说的粉丝吗?S:不能说很粉丝。但是很喜欢。

M:怪兽题材的科幻电影更好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理解是吧?S:对。我很对科幻电影着迷,它能够超越国籍、年龄、意识形态以及性别的界限,吸引所有的人。《龙之战》里面的龙就是韩国、中国,甚至很多亚洲国家都有的形象。这点就可以勾起大家的共鸣,大家都比较喜欢关于龙的题材。包括美国人也对龙的题材感兴趣,虽然他们脑子中的龙是邪恶的。但是此片我们处理为龙在成为龙之前的蛇的状态是邪恶的、破坏的,变成龙后是神圣、正义的。这点算是兼顾了东西方的文化吧。就像韩国的泡菜一样,纯正的味道西方人是无法接受的。关于韩国文化和亚洲文化在西方接受度,只要我们坚持着一步一步走下去,肯定是会成功的。

《龙之战》剧照(更多剧照)M:几年前你导演的那部《妖怪大作战》很有名,已经成为了韩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它对于你个人来说也是别具一番意义的作品吗?S:这部电影在韩国科幻电影史上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部电影。当年这部片子投入了800万美元的资金,是韩国新电影工业的开端标志。但是当时的制作团队基本都是日本制作,所以,就我个人来说,这部片子不能算是对我个人别有意义的作品。

M:《龙之战》采用了美国演员、英文对白、洛杉矶拍摄,会不会担心失去韩国电影的特点和味道?S:从片子去年在韩国本土上映的情况来说是不会有这个顾虑的。《龙之战》取得了韩国去年本土票房的冠军,这说明观众看这样一部讲着英语的韩国片完全没有不适的感觉。韩国人对于不断上映的大片已经习以为常了。

M:《龙之战》原定02年就要上映的,为什么到了07年才真正上映呢?S:这个不是由于宣传的策略。02年的时候我们首先在官网上公布了角色、制作过程、海报等信息,03年网上出现了关于怪兽袭击村庄的视频,04年宣布演员和制作人员已经到位。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谨慎的方式其实是因为之前几年我们的技术一直没有达到制作这部电影的要求。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部电影,除了音效是好莱坞制作的之外,剩下的特效都是由韩国制作团队来完成的。

M:片中的很多怪兽打斗场景都是在洛杉矶拍摄的,大量的飞机和坦克参与拍摄这样做有困难吗?S:我们的拍摄进展的还算顺利。美国的城市似乎已经习惯被用来拍摄灾难恐怖片了。《变形金刚》和《金刚》已经横行了。只是这次我们封锁了四公里的街区,拍摄的很辛苦。

M:07年韩国电影市场有了很大程度的票房回落、出口片也有所减少,您觉得原因在于哪里呢?S:韩国电影市场确实出现了泡沫的现象。就观众而言,他们对于片子的选择是自由的,他们回去看他们想看的电影。这就要求电影人去拍摄观众喜欢看的电影题材。作为我来说,我更倾向于不仅仅把眼光放在韩国市场,导演们可以去其他国家拍片、扩大影片的市场来转变韩国电影不景气的局面。

M:是受配额制改变的影响吗?S:只有学习成绩不好的人才会埋怨本子不好或者铅笔不好的吧?对于一般的韩国观众来说,只要是好看的电影他们都会去电影院观看。我想作为导演还是要努力拍出观众喜欢的电影来才是最紧要的吧。

关于沈炯来其人:沈炯来导演原先是一位顶级的喜剧演员,1982年沈炯来高丽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加入KBS电视台,以喜剧演员的身份开始活动,1984年出演南基男导演的《乞讨者之歌》而与电影结缘,不久便以“Young-gu和懒汉”系列影片中的傻瓜形象广受欢迎,此外还拍摄了8部的儿童超级英雄影片“外星人雷鹰”系列。

1993年沈炯来设立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Young-gu art movie”,以导演的身份进军电影界,沈炯来旨在拍摄出融合特效和喜剧元素、能够和好莱坞并驾齐驱的新型韩国科幻电影。此后他们陆续创作了《英九和恐龙啾啾》、《暴龙之爪》、《大力王》等影片,但是这些作品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在当时韩国科幻电影供血不足的羸弱环境之下,能够斥资几十万元用于特殊效果装备的购买以及几个月时间里一百多名电影工作者的不分昼夜地辛苦工作依然值得最高的评价,正是这样不懈的努力才使得韩国科幻电影逐步步入正轨。详细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