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30 22:32:15来源:时光网
在大银幕上,没有什么比地标更适合作为城市的象征了。正如富士山之于东京,埃菲尔铁塔、凯旋门之于巴黎,在去年经历了两部引进大片《里约大冒险》和《速度与激情5》洗礼的内地观众,也一定会把那座巨大的基督像和里约热内卢画上等号——这,就是地标的力量。
从最开始本土的自由女神像、金门大桥等景点轮番上阵,在影片中植入各种地标变成为好莱坞的一个亮点,而近年来众片商又逐渐兴起了一股海外“地标热”潮流,无数商业大片远赴全球取景,不厌其烦地将各地名城的地标展示一番,观众们对此也颇为受用,毕竟熟悉地标的出现在心理上拉近了银幕内外的距离,从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亲切感和视听享受。“地标热”最早在国内引起反响,大概要追溯到2006年的《碟中谍3》,这部高成本谍战片将超过三分之一的情节安排在中国,媒体在上映前更是以此大作卖点,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纷纷以一窥究竟的好奇心为票房埋单。如今,内地热映的《碟中谍4》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更是大肆渲染阿汤哥在迪拜塔上那段惊险的搏命蹦极,由此也将“地标热”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当然,有一点要搞清楚,并非所有电影中醒目的地标都是“地标热”的产物,判断标准在于其与剧情联系的紧密度,比如罗兰·艾默里奇那部将整个世界都玩儿死的《2012》,影片原本就旨在展现惨烈的全球末日场景,地标轮番登场再正常不过,所以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再比如《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这类因影片独特的宗教元素,在梵蒂冈实地取景乃剧情必需,倘若故事发生在其他地点,整个追凶的逻辑就无法成立;与之相比,同样将一场绑架戏设定在梵蒂冈的《碟中谍3》则是借用其“圣地”的特殊地位来渲染行动的高难度,从而增加影片的悬念和张力,换个地方拍摄或许会削弱些许紧张气氛,但于剧情却丝毫无损,因此可纳入“地标热”的概念范畴。
正如温斯顿·丘吉尔在二战时留下的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好莱坞的大佬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地寻找着全球地标,丰厚的金钱回报自然是驱使这一行动的最大功臣,那么除了如此直白的纯物质刺激,当今高调上位的全球“地标热”风潮还依靠了哪些“额外资助”呢?
好莱坞全球“地标热”大行其道的N个理由——风景墙外更美好,全球化大势所趋
上海东方明珠塔在《变形金刚2》开场亮相
风景墙外更美好,全球化大势所趋“地标电影”最显著的功能是扩大影片的叙事格局,向观众呈现一种“跨越大洲、纵横四海”的国际视野;尤其是续集电影,通常将地理位置改变的的新噱头作为超越前集规模的不二窍门。比如《加菲猫2之双猫记》虽然在剧情上比起第一集并没有太多新意,但在将故事搬到大洋彼岸的大不列颠,让这只代表美国国民性的卡通猫在白金汉宫、大本钟、西敏寺(即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特拉法加广场以及丘吉尔人像中一通乱窜,顿时焕发出全新趣味。
大本钟成为了加菲猫的又一名“受害者”
《变形金刚2》同样跳出美国本土,先是让擎天柱在上海空降杀敌,末了又把一群机器人拉到埃及沙漠破坏金字塔,充分贯彻此类电影更大、更猛、更炫的升级标准,顺便再次炫耀了美国全球第一的军事实力。与之类似的还有去年的《赛车总动员2》,在征服国内赛场之后的闪电麦坤顺理成章地驶向国际跑道,风驰电掣在日本东京、法国巴黎、意大利波托卡萨和英国伦敦的异国风情中,也为一条国际格局的谍战故事线铺平道路;而2010年那部萌倒一众的动画片《卑鄙的我》更是令人惊喜地收录了万里长城。
东京塔、富士山,《赛车总动员2》俨然一部亚欧四国“旅游宣传片”
坦克保卫万里长城而从冷战走来的超级特工们的足迹更是遍布全球,颇有借各式地标将此发扬光大的势头,阿汤哥随着《碟中谍》系列东征西战,第四集一开篇就身陷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爆炸案,被炸毁的地标无论从体积规模还是国际影响力都远非前三集可以比拟,充分彰显了皮克斯动画牛导布拉德·伯德欲将这套凡人动作电影打造成超级英雄篇章的野心,一举从气势上突破了该系列的固有格局。
《碟中谍4》克里姆林宫的一场爆炸令人瞠目
另一部间谍系列《谍影重重》前两集为维持现实主义风格,刻意避开了欧亚名城的地标式景观,但到了第三集,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似乎找到了展示地标和影像表现力间的平衡法,伯恩在伦敦著名的滑铁卢车站千钧一发逃生,在摩洛哥丹吉尔地区特色鲜明的贫民楼间亡命跳跃,并未削弱凌厉的摄影和抓人的节奏,反而利用这些地标的独特结构制造出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桥段。
好莱坞全球“地标热”大行其道的N个理由——
人人都道自家好,片商主打海外市场
埃菲尔铁塔迎来了《尖峰时刻3》的终极对决
人人都道自家好,片商主打海外市场
在电影中展示地标,最大的好处便是吸引地标所在国的影迷,观众在欣赏国外电影时,通常会对涉及本国的元素特别感兴趣,渴望一睹究竟以满足好奇心;因此作为商业上的广泛考量,“地标热”压根儿不愁用武之地。成龙的《尖峰时刻3》将高潮戏选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打斗,吸引的法国观众就远远多于前两集,《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则做得更彻底,直接让铁塔在片中倒塌,纵使对科幻片毫不感冒的法国观众,也不禁想走进影院,看看国家象征究竟因何遭此厄运。
目睹国宝被蚕食,绝对会令法国人民大跌眼镜
作为好莱坞海外票房重镇的欧洲都能获得如此重视,对于近年来展现出非凡票房潜力的中国大陆,好莱坞更是不遗余力。《碟中谍3》的中国部分剧情占到三分之一,镜头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上海都市繁华绚丽,阿汤哥纵身一跃的中银大厦更是拍得光鲜大气,虽然“晾衣架”、“办证号”等不雅内容引发了影迷的声讨,但取景上海为该片在大陆增加了大量曝光机会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票房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站在中银大厦顶部的阿汤哥身后便是“东方明珠”
相比之下,《变形金刚2》的做法显然更讨中国观众欢心,航拍的上海夜景美不胜收,东方明珠、外滩、城隍庙、陆家嘴、延安路高架历历在画,若把片头单独提出,甚至都可以直接当做“变形金刚主演”的上海风光宣传片来招徕游客。而根据最新消息,全新一集的《007:天降杀机》也将来中国拍摄大量戏份,倘若最终成行,丹尼尔·克雷格极可能一雪前两部邦德片在大陆的票房耻辱,扬眉吐气的当一回“棒,真是棒”(Bond, James Bond)。
好莱坞全球“地标热”大行其道的N个理由——
噱头、旅游、宣传,一场双赢的交易
此次《碟中谍4》的火爆不知为迪拜哈利法塔吸引了多少游客
噱头、旅游、宣传,一场双赢的交易
从影片制作层面看,“地标热”的兴起也是海外投资蓬勃涌入的结果。对于地标所在国来说,拍摄电影成本高昂,对拍摄地能带来相当大的经济促进作用,除了这一显性好处之外,全球公映的商业大片更是成为宣传拍摄地的绝佳广告,其效果之深远远非旅行社的卖命吆喝比得上,因此他们愿意为拍片提供各种优惠、便利甚至资金投入;而在制片方看来,投资风险得到了有效降低,却并没有丧失对影片的控制权,还能借机吸引更多该地区观众,更是一举多得。电影归根到结是一件件的商品,在商业壁垒日渐被打破的全球市场,这样双方互惠互利的好买卖当然人人喜爱,越做越红火。
阿汤哥在水乡西塘秀了一场“跑酷”
通过《碟中谍3》和《变形金刚2》,西方观众对上海增进了解,好感丛生,两部影片也在大陆赚的盆满钵满,见证了这种双赢交易的可喜前景;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高楼林立的上海,《碟中谍3》里还有一段浙江西塘景观,虽没有显著地标,但其如诗如画的水乡古镇风味却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与《谍影重重3》中错落有致的丹吉尔民居一样,只要导演有心“推销”,这种“非典型地标”的广告效应丝毫不亚于那些尽人皆知的标志性建筑。
一真人一动画,两部影片都为里约热内卢做出了最成功的宣传
距离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时日尚早,但巴西政府却已早早开始造势,不遗余力地通过银幕打开里约热内卢的知名度。之前你可能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但在看过了《里约大冒险》和《速度与激情5》后,绝对会对那座高耸的基督像印象深刻,要知道就连全球粉丝众多的《暮色4:破晓(上)》也选择在那里拍摄;这一切可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巴西政府与好莱坞精诚合作的结果。为了让《速度与激情5》这部好莱坞大片充分展示出里约城的热带魅力,巴西政府毫不介意片中一群美国“盗贼”横扫巴西街头、击败巴西警察、载着巨额财富全身而退的“辱巴”情节,因为相比国内“爱国观众”的微弱抗议呼声,影片全球大卖特卖产生的广告价值才是王道。
甚至就连一贯富得流油的阿联酋迪拜,近年来因金融泡沫破灭,面临经济倒退的窘境,也打起了借好莱坞振兴旅游业的算盘,于是便有了阿汤哥在《碟中谍4》中攀爬迪拜哈利法塔的疯狂一幕。以《碟中谍4》目前辉煌的卖座佳绩看来,迪拜富豪们大概在望着蜂拥而至的游客而举杯欢庆了。
好莱坞全球“地标热”大行其道的N个理由——
艺术追求亦有道,锦上添花不是梦
埃菲尔铁塔展现出巴黎令人陶醉的美食风情
艺术追求亦有道,锦上添花不是梦电影既是商品,也是艺术品,“地标热”除了商业和经济方面的成因,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主创艺术追求的体现。当异域特色契合影片气氛时,地标就成了将观众情绪推波助澜的催化剂。譬如《里约大冒险》的情节只要稍作改动,就可以发生在刚果、马达加斯加或者任何热带气候地区,但只有里约热内卢才有全球独一无二的热带嘉年华游行,少了这场疯狂华丽的盛事点缀,影片的欢腾热闹难免要打折扣。《美食总动员》将故事设在巴黎绝对是众望所归,仿佛使影片一下散发出阵阵扑面而来的诱人香味,观众在心理上接受“老鼠会做菜”的设定也丝毫没负担:这可是巴黎,美食之都呢。你能想象把厨房窗外的埃菲尔铁塔换成大本钟或者自由女神像吗?
西班牙马约尔广场成为了反恐的新战场
地标选的好,通常能为影片主题添一把火,尤其是那些人无我有的独树一帜。好莱坞反恐题材影片大多发生在美国境内,但《刺杀据点》却将故事放到了西班牙著名的萨拉曼卡马约尔广场展开,明显打的是“全球反恐”的牌,大有向观众强调“恐怖分子在全世界都这么猖狂,美国特工在全世界都很英雄”的意图,因此某种程度上也可看做制片方对于反恐问题的一种立场表态。
这对“欢喜夫妻”斗气居然斗到了白金汉宫
《国家宝藏:夺宝秘笈》为了渲染主角艺高人胆大,竟然安排他进伦敦白金汉宫作梁上君子,还顺利得手全身而退,将个人英雄主义的噱头做的十足。当然英国观众不会那么脆弱,觉得有辱国体什么的,照样乐呵呵进影院,不过导演还是小心翼翼怕惹非议,又在后面让主角进白宫绑架一回,相当于两手一摊表示:神偷眼里,两国一视同仁,扯平了。
美术馆中同样隐藏着紧张气氛精心选择地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影片的整体水准,甚至生出很多值得品味的意境。《跨国银行》是一部比较俗套的动作惊悚片,但导演对地标的选择堪称一绝,高雅的艺术气息不断涌现:从柏林中央车站、德国国立美术馆到米兰的皮雷利大厦,精准的摄影灵巧捕捉到这些建筑的优美线条,高潮枪战的古根海姆美术馆虽不是实拍,但布景做的天衣无缝,子弹象征着世俗的罪恶,撕裂了艺术的美感,使该片比普通枪战片多了一份格调。同样亮点缺缺的动作片《杀手:代号47》一个劲儿在昔日的欧洲谍战名城转悠,从开普敦到伊斯坦布尔、从圣彼得堡到伦敦,毫不吝啬的展示辨识度极高的地标和建筑风格,原本气质平庸的爆米花片,经过这一番修饰,竟然多出一股若隐若现的肃杀冷战味儿。
好莱坞全球“地标热”大行其道的N个理由——
独特口味颇惊艳,异国情调人人爱
正如片名一样,“东京漂移”的确令人眼前一亮
独特口味颇惊艳,异国情调人人爱地标可当催化剂,为影片其他成分作嫁衣裳,也可发挥调味料作用,单纯主打异国情调牌。考虑到观众对前两集美国肌肉车审美疲劳,《速度与激情3》特意把场景换到日本,东京街头霓虹闪烁、潮男潮女扎堆、丰田和GTR改装车横行,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大部分街景是在洛杉矶搭建,但有了东京塔等地标闪亮登场,不同于前两集的东方情调早已溢满银幕。《速度与激情5》选择到远离北美的里约热内卢取景,体现的是主创同样求新求变的心态。
如今的“美国队长”那时还在香港同萝莉展开复仇行动
与之类似的是科幻片《异能》,影片全片在香港实景拍摄,从屋村食肆到码头集市,从“妹妹坐船头”的歌声到利是封的“锦囊妙计”,真实反映出香港普通市民的人间烟火,有别于一般科幻片发生在繁华大都市的传统,迎合了西方观众的猎奇心态,是低成本以小博大的一记妙招。
穿越到埃及的海登·克里斯滕森而对于很多水准粗糙的影片,异国情调往往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心灵传输者》的情节惨不忍睹,好在影片带着观众满世界转悠,遍览罗马斗兽场、埃及狮身人面像、伦敦大本钟等著名地标,而且这些本可以用棚景加电脑特效制作的镜头,居然都是实地拍摄,平添一份真实感,好歹观众步出影院时能夸一句:风景还是不错的。彭氏兄弟翻拍旧作《无声火》的《曼谷杀手》,延续了哥俩对于曼谷的家乡情结,应该庆幸,要没有这层泰国民族风情吸引眼球,凯奇那顶“烂片之王”的帽子估计会再大上一圈。总之,“地标热”在此发挥的作用和影片的情节、艺术水准都不搭边,它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元素增加了影片的整体魅力。
好莱坞全球“地标热”大行其道的非典型缘由
全球“地标热”的非典型缘由——赞助商只手遮天
除了上面提到的N个理由,有时候影片主创在地标的选择上还会有其他的考虑,比如《变形金刚2》开篇之所以选择上海,除了前述理由外,还因为影片的最大赞助商——通用汽车公司的中国总部就在上海,眼尖的观众可以发现,片中的上海警车清一色都是雪佛兰。
全球“地标热”的非典型缘由——导演个人喜好IMAX银幕下蝙蝠侠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跳下的震撼瞬间 有很多人都认为,《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中那段香港戏份似乎并无必要,事实上这也的确是出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对香港的情有独钟,可惜该片当时无缘大陆银幕,否则光是炒作“寻找陈冠希”就足以引发粉丝们的观影狂潮了。能量柱升起下的香港夜景 早在宣传《变形金刚3》时,导演迈克尔·贝便表示希望能到“金砖四国”走一遭,于是幸运的中国影迷随后便在片中看到了香港的身影。 顺便再题外话一下,今年,香港还将出现在号称“海战版变形金刚”的暑期大片《战舰》中,不过这次片方是迫不及待,在预告片中便已秀出了这一段落,有兴趣的童鞋不妨点这里先睹为快。好莱坞全球“地标热”盲目跟风的反面教材
好莱坞全球“地标热”盲目跟风的反面教材——
跟风未必尽赢家
正所谓“一家欢喜一家愁”,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地标热”的产物都能对影片起到积极作用,好心办坏事的反面教材可不少。《神奇4侠2:银影侠来袭》雄心勃勃地添加了中国元素,但却属于马屁拍到马腿上的典型案例:四侠与反派一番鏖战把长城炸个稀巴烂,让中国人民很生气,片中的“上海”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东方明珠塔像是电脑贴上去的,南京路上走着头戴斗笠的渔民,大街上英语与日语混杂,唯独听不到地道的中文。
这段令人无语的婚礼实属最大败笔最失败的当属片尾那个“中国式婚礼”居然是在日本举行,还搞成了不中不日不东不西的“四不像”,显然制片方连最基本的功课都没做好,本打算在中国市场狠赚一笔,不料热脸贴了冷屁股,不仅导致最终引进内地无望,甚至原本筹备中的第三集也无限延期,叫人不禁感慨唏嘘:好莱坞无所不能的大佬们也有赶时髦赶成土鳖、弄巧成拙的时候,而这类惨痛的教训,也是所有一蜂窝涌向全球“地标热”的电影制作人们应当引以为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