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8 18:16:02来源:时光网
第84届奥斯卡终于在一片喧闹之中落幕。整场颁奖典礼下来,
比利·克里斯托中规中矩、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他的主持任务,绝大多数奖项的归属也没有太大意外,获奖者和失意者们自然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现在就让我们最后来回顾一下好莱坞今年最盛大的一晚,然后告别这个颁奖季,再期待明年吧!
那些年他们一起分的猪肉——技术奖项最靠谱,评委趋向保守怀旧
最终,《艺术家》与《雨果》各自拿下五座小金人,《铁娘子》出人意料地拿下两项,成为获奖数第三多的影片,而其他获奖影片均只得到一座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像
《战马》、《生命之树》等片最终颗粒无收。不过,尽管数量相当,但连续两年都是一部影片拿下了重量级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而另一部,却只能以一些技术奖项作为安慰。《雨果》在头两个奖项就连续拿下了最佳摄影和最佳艺术指导,看上去势头强劲,但只是为后半段的失意作好铺垫而已。事实上,自2007年奥斯卡在多项技术部门表彰
《潘神的迷宫》以来,将技术奖项作为平衡而派发似乎已经渐渐成为了传统。
但有趣的是,正如去年所提到的那样,
反倒是在各项技术部门上,奥斯卡颁出了这几年来许多最实质名归的奖
。还是以今年为例,《龙纹身的女孩》出人意料地拿到了最佳剪辑奖——这大概是为了补偿本片在提名阶段出局多项大奖的状况,但也确实算是拥有凌厉剪辑的本片应得的荣誉。而《雨果》在技术部门的横扫,恰恰反应了学院对于
马丁·斯科塞斯在这个年纪仍然追求进步的认可。《雨果》表面上是对电气时代的怀旧,但老马丁正是以对包括3D技术在内的先进科技的充分应用以及对影片内涵的多方面挖掘,来向当年的电影先驱献礼,这才是最成功的致敬;相比之下,《艺术家》对于默片时代的致敬仅仅止步于温暖人心的观感,虽然情感体验满溢,但终究还是缺乏更多的内涵。
《艺术家》剧组展示奥斯卡奖杯又一次,奥斯卡的技术奖项评委们体现出了比整体学院会员更敬业的专业选择。而根据《洛杉矶时报》最近的调查所显示出的学院会员组成来看,奥斯卡年复一年显得更加老迈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实:94%的会员是白人、77%是男性、平均年龄62岁、50岁以下的会员只占14%……我们如何能想象这样的一个团体会喜欢多么新锐、多么富有时代感的影片?
韦恩斯坦掌控奥斯卡 明年奥斯卡再变规则?颁奖礼主打怀旧风 温情款款缺乏时代感
梅丽尔·斯特里普再得影后桂冠那些年他所主宰的奥斯卡——韦恩斯坦掌控奥斯卡,把脉精准公关力推
于是,今年的大奖最终毫无悬念地落在了《艺术家》手里。这部载歌载舞但没有对白的黑白默片以一位默片明星的演艺生涯为主线,含情脉脉的谱写了一封法国电影人对好莱坞的情书。虽然票房成绩并不亮眼,但凡是看过本片的观众,即使是最苛刻的评论家也不能否认,这是一部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影片,尤其是能满足绝大多数学院会员胃口的影片。和当年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样,这部小成本制作自从进入颁奖季以来就一直势不可挡,成功地将会员们对影片的喜爱转化成了投票,并且于后期发力,攻克了演员工会奖、导演工会奖、制片人工会奖和BAFTA,最终将三大重奖收入囊中。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还要归功于一个人。实际上,本届奥斯卡最大的赢家,是一位甚至没有出现在提名名单上的人,那绝无仅有的一个人。他就是
哈维·韦恩斯坦。连续第二年,韦恩斯坦公司发行的影片拿下了最为重要的几项大奖;连续第二年,他们让一位默默无闻的导演击败了众多业界精英、甚至不乏传奇导演。不仅如此,除却《艺术家》的五项大奖以外,
《不败》拿下了最佳纪录片,《铁娘子》拿到了两座小金人,甚至为梅丽尔·斯特里普拿到了相隔29年的第二座最佳女主角奖、也是17次提名的她的第三次获奖。
对于韦恩斯坦来说,这是一次全方位的胜利,更是自米拉麦克斯时代以来这位“奥斯卡私语者”的又一次经典战役。
仅以女主角奖为例,虽然斯特里普的表演获得了一致的交口称赞,但《铁娘子》本身影片素质的严重欠缺使得许多人对以这一角色表彰斯特里普感到不满。另外,
《帮助》中的维奥拉·戴维斯也是一位手握多项托尼奖、此前也凭
《虐童疑云》中短暂但无比惊艳的亮相拿到过最佳女配提名的实力派演员,甚至斯特里普本人都公开在当年演员公会奖的致辞中为她的搭档请求好莱坞:“给她一部电影吧!”《帮助》正是那样一部电影,并且让戴维斯在整个颁奖季中一直与斯特里普分庭抗礼,同时,84届奥斯卡以来只有
哈莉·贝瑞一位黑人女演员曾经赢得最佳女主角的事实也让“创造历史”成为向戴维斯投票的一大理由。此外,
格伦·克洛斯这位同样多年来屡次提名不中的老戏骨的存在,以及同属哈维旗下的
米歇尔·威廉姆斯都为女主角的竞争带来了一些变数。
但是哈维不管这些,在威廉姆斯早早失去了可能的领先机会以后,他就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斯特里普身上。只能说,对于竞争者,他是一位可怕的对手;而对于受其恩惠的人,哈维却是不折不扣的坚实后盾。于是,二十多年来从不热衷于为自己拉票的斯特里普,接连出现在CBS的《新闻杂志60分》、获颁肯尼迪中心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以及大大小小各类脱口秀,将宣传手段做到了极致。韦恩斯坦毕其功于一役为斯特里普设计的完美公关战线最终收到了成效,在这场漫长而残酷的竞争中笑到了最后。
奥斯卡公关高手,“企鹅人”哈维·韦恩斯坦
好莱坞自己也知道这一点。Deadline Hollywood的创始人Nikke Finke在博客中写道:“人们都揣测哈维今晚特别叮嘱获奖者们不要在致敬中感谢他,以免让好莱坞对他的憎恨又增加一分”……甚至有一位知名电影人在典礼现场对旁人说道:“这是哈维的世界,而我们必须在其中生存。”
不过,虽然若干年来看到关于企鹅人(蝙蝠侠中的大反派,大家都认为哈维长得有点像他)的故事越来越多,甚至到了有些妖魔化的程度,但个人认为,哈维·韦恩斯坦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早在米拉迈克斯时代,他和他的弟弟鲍勃·韦恩斯坦就曾经创下连续多年保证送入一部最佳影片提名的纪录,当时他们送上的都是充满先锋味道的作品。而时至今日,他们只是紧紧跟随着学院自己变化的口味而随机应变而已。无论如何,他们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至于其余的一切,只能任由他人评说了吧!
颁奖礼主打怀旧风,温情款款缺乏时代感
颁奖礼舞台的布置都契合了怀旧的主题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的电影——颁奖礼主打怀旧风,温情款款缺乏时代感
最后简单提一下典礼本身。今年的典礼原本将由
布莱特·拉特纳担纲制作、他的爱将艾迪·墨菲主持。不过由于拉特纳本人的一段关于典礼彩排的言论带来了麻烦之后,他本人不得不辞去这一职位,而艾迪·墨菲也紧随其后宣布退出。这对组合原本将会带来怎样的表现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至少可以肯定会充满新意。无论如何,学院在这之后立即联系了八朝元老(如今是九届)比利·克里斯托,后者在思考一晚后在 Twitter上宣布自己决定接下这个任务,为了“让药店的小姑娘从此以后不要再总是问我的名字”——不过个人认为,如果要达到这一目的,主持奥斯卡显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当然,作为除鲍勃·霍普(18 次)以外主持奥斯卡次数最多的人,比利在奥斯卡舞台上自然是轻车熟路,两大招牌环节:最佳影片名单联唱和“明星们在想什么”都立即让人回忆起当年奥斯卡的经典时刻。事实上,不仅仅是主持人,从提名名单就开始满溢的怀旧情结在这场典礼上再度被放大。贯穿全场的小短片,邀请了包括
爱德华·诺顿、罗伯特·德尼罗等等众多明星侃侃而谈他们“第一次看电影的经历”和“最喜欢的老片”。所有人一律坐在黑色背景正中,面对着摄像机娓娓道来,配上煽情的舒缓音乐,
瑞茜·威瑟斯彭甚至还泛起了些泪花……一切的一切都将怀旧情绪渲染到极致
。作为观众,虽然也明知这是学院今年主打的伎俩,但说实在的,在这种气氛下,谁都很难抗拒去回忆起那些过去的好时光、好电影吧?
总之,元老级的主持人、煽情的小短片、近年来最紧凑的颁奖,加上一场几乎没有冷门出现的典礼,第84届奥斯卡就这样温文尔雅的走向了尾声。
大概唯一能够体现出一点“时代”感的,就是晚会所在的 “柯达”剧院
——这一名字整晚被比利打趣数次:“欢迎来到‘破产保护法’剧院”;“欢迎回到‘冠名权招租’剧院”……
那些年我们所期待的变化
《霍比特人1:意外旅程》那些年我们所期待的变化尘埃落定之后,2012年的奥斯卡还是落下了帷幕。在连续两年落入不可救药的俗套结局之后,大概学院今年还会再做出些许改变,比如提名规则、最佳影片数目等等。但谁也不能确定,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进步与变化,究竟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到来。而对于今年的失意者们,比如维奥拉·戴维斯,相信她还是能够拿到更加可口的角色来冲击小金人——如果能请来韦恩斯坦为其助阵就自然再好不过……
不过,我们还要继续往前看。如果到今年年底地球还不毁灭的话,我们将在今年看到许多更加激动人心的作品,比如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霍比特人1:意外旅程》等等想起来就让人望眼欲穿的电影。他们也许能提名,也许甚至能横扫,也许连“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剧院的门都摸不着……
但能够抱着这些期待,总是好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