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得第12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最佳配乐两项大奖及最佳影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视觉效果四项提名。
《绿野仙踪》是根据同名童话改编的经典儿童音乐电影。讲述了一阵龙卷风把小女孩多萝西从黑白的乡间小屋吹到彩色的梦幻世界,在铁皮人、稻草人和懦弱狮子陪伴下,踏上黄砖路,迈向翡翠城,他们在那里没有得到现成的“心”、“脑子”和“胆子”,但他们在那一幕幕奇幻的探险中,学会了如何培养内涵、智慧和勇气,也体会到亲人的爱胜于一切这个道理。朱迪·加兰这部电影的成功也让音乐剧版的《绿野仙踪》成功地登陆百老汇的戏剧舞台。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入围第25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配乐两项提名。
这部由金·凯利主演的《雨中曲》是由音乐剧改编而来,改编后的音乐电影还成为由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5部最伟大的音乐电影音乐剧”第一名。这部歌舞片反映好莱坞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过渡。故事描述表演歌舞杂耍出身的吉恩·凯利投身电影圈,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发展,然而跟他搭档演出的女明星却因嗓音奇差无比,只好由吉恩的女友戴比·雷诺兹作幕后配音。观众搞不清楚状况,还对女明星敬佩有加,令她胜利冲昏了头,不承认黛比的贡献。结果在一次随片登台的表演中,众人设计让女星出了大丑,黛比也反败为胜。本片是舞蹈大王金·凯利的精心杰作,尤其是他在雨中自导自唱自跳的主题曲,已成为好莱坞最经典的歌舞场景。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第2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配乐五项大奖及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四项提名。
电影《国王与我》改编自百老汇音乐剧《国王与我》,是世界音乐剧舞台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出自美国两位最有名的音乐剧搭档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国王与我》讲的是一位叫安娜的英国女教师千里迢迢应邀来到暹罗国,为暹罗王的十几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的传奇故事。改编后的电影版本也相当受欢迎,也曾荣登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5部最伟大的音乐电影音乐剧”之一。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得第3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配乐十项大奖及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
《西区故事》的剧本改编自亚瑟·劳伦的百老汇歌剧,展现了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是一部精美、感人、富于情感纠葛、观之荡气回肠的歌舞片。它暴露社会问题的倾向,现实主义的表达,使之成为歌舞片的典范之作。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得第3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最佳改编配乐八项大奖及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电影剪辑四项提名。
《窈窕淑女》的故事来源于肖伯纳的剧作《卖花女》,1956年被改编成百老汇音乐剧,1964年根据音乐剧改编的电影版上映。电影讲述了家境贫寒、每天都要走街串巷四处卖花的伊莉莎引起了语言学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的朋友皮克林和他打赌,经过教授的训练,卖花女也可以成为言谈举止都很优雅的贵妇人。他欣然接受了挑战,并且从最基本的字母发音开始教起,不断纠正伊莉莎发音上的毛病。渐渐地,教授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卖花女。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得第37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原创歌曲、最佳原创配乐五项大奖及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最佳改编配乐八项提名。
音乐剧 《欢乐满人间》最初是以电影的形式与观众首次见面,当时是由迪尼斯制片公司根据英国作家特拉弗斯(P.L. Travers)创作的童话改变而成,电影讲述的是一部反映人性的故事。讲述了银行职员乔治-班克斯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对儿女的照顾,在几个保姆先后因孩子调皮辞职之后,神秘的仙女玛丽-波平斯前来应征,并引导孩子们如何在受挫后寻找快乐之道,乔治也感悟到如何向子女表达爱心,反映了亲情的可贵。影片《欢乐满人间》一经上映,便大受观众追捧,也赢得多项奥斯卡,于是同名音乐剧便被搬上了百老汇的戏剧舞台。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得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改编配乐五项大奖及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五项提名。
《音乐之声》改编自百老汇同名音乐剧,不论是音乐剧版还是电影版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讲述了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奥国,一名实习的修女为旅居住男爵的管家,不但得到他七个儿女的喜爱,最后还成为男爵太太,并帮助他们全家逃出纳粹的魔掌。风格清新,雅俗共赏,片中的歌曲脍炙人口,人物纯朴而正直的思想感情动人心弦。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得第4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配乐八项大奖及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两项提名。
鲍勃·福斯执导的这部影片改编自百老汇歌舞剧,描述30年代德国纳粹兴起之时,柏林成为一个醉生梦死的地方。歌舞厅的歌舞女郎莎莉面对外界发生的一切,却熟视无睹。她爱上了英国来的英文老师,而他却有一个同性恋男友。她的一个犹太籍女友虽然家境富有,却被纳粹的阴影压得喘不过气来。一切的困扰和苦闷都在莎莉表演歌舞中得到宣泄。全片导技出众,歌舞编排极富新意,跟50、60年代的歌舞片截然不同。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得第52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电影剪辑、最佳歌曲四项大奖及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五项提名。
著名金奖导演鲍勃·福斯的《芝加哥》开门见山的第一只曲子就是《All That Jazz》,其来源就是这部导演1979年的电影《浮生若梦》。《浮生若梦》是一部音乐歌舞片,集七十年代爵士乐之大成,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Joe Gideon的百老汇资深导演,他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才华横溢,但是由于没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工作的压力和情感的放纵使他灰心厌世,健康每况愈下,最后在其作品的歌声舞影中,Gideon哼着《再见我爱》在手术台上踏上了不归之路。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得第55届奥斯卡最佳歌曲一奖及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六项提名。
《雌雄莫辩》是根据德国导演莱·许恩采尔1933年的同名影片改编的第五个版本。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巴黎,一个穷困潦倒的女演员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女扮男装,以男士的身份在舞台上扮演女性。她的表演获得巨大成功,得到当地权威人士的青昧,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烦恼和奇趣。这部电影成功后,女主角朱丽·安德鲁斯在1995年和丈夫把这部电影改编成音乐剧带上了百老汇的舞台,朱丽当然仍是绝对的女主角。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得第77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两项大奖及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化妆六项提名。
《红磨坊》的成功在2001年又带起了一股音乐剧风潮,百老汇也适时地将它搬上了戏剧舞台。本片讲述了19世纪末的法国巴黎,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诗人克里斯蒂安,为了实现创作梦想,独自到巴黎闯荡。克里斯蒂安对音乐和流行的超前意识使他受到众人的侧目,他被介绍给“红磨坊”夜总会编写一系列新的歌舞作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克里斯蒂安认识了人称“闪亮的钻石”的红舞女兼高级妓女萨汀。可惜,他们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哪怕他们爱得如此热烈和真挚……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得第7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及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原创歌曲七项提名。
《芝加哥》改编自经典的百老汇音乐剧,该音乐剧从1975年4月12日开始,在美国纽约的百老汇演出,直到1977年8月27日停止,总共演出936场。影片以两位“杀夫女豪杰”通过杀人一举成名、踏上明星路的遭遇,以及律师比利和媒体的炒作,揭示了不择手段求成名的世态。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入围第77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歌曲三项提名。
《歌剧魅影》改编自由音乐剧天王安德鲁·劳伊德·韦伯制作的音乐剧,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舞台剧,高达32亿美元,将《歌剧魅影》带到百老汇之后,韦伯找到了导演乔·舒马赫,希望将这部音乐剧拍成电影。电影版《剧院魅影》讲述了一个毁容的音乐天才,歌剧院幽灵在巴黎歌剧院的地下墓穴里神出鬼没,还经常出来闹一闹鬼。当他爱上了可爱的年轻女演员Christine之后,歌剧院幽灵决定不遗余力的把Christine打造成为一位耀眼的明星。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第79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音响效果两项大奖及最佳男配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歌曲四项提名。
本片编导比尔·康顿在百老汇舞台剧《追梦女郎》首映时就被深深打动,决定要将舞台剧搬上大银幕,电影版《追梦女郎》通过三个黑人女孩的完美演绎诠释了梦想的伟大力量。另外,为了向同名百老汇舞台剧致敬,在舞台剧中扮演劳莱尔的洛雷塔·戴维尼也在片中扮演了爵士歌星。
奥斯卡青睐指数:曾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化妆与发型三项大奖及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歌曲五项提名。
源自经典名著,改编百老汇著名剧目的史诗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的故事主线围绕男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政治、法律,正义、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本片在奥斯卡上获得多项奖项,而它的主要演员也曾“混迹”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的舞台,休·杰克曼、罗素·克劳均展现了自己的歌喉,阿曼达·塞弗里德超常发挥,海瑟薇更是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