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9 17:47:20来源:时光网
过去有一种说法,北美XX年是续集年,该年度因续集较多而得名,不过如今这种说法已经没了,因为年年的续集电影在各国票房榜单都占据了半壁甚至更多的江山,续集片可谓出尽风头。越来越多的案例显示,这种靠着挖掘“种子电影”潜力的各类续集片,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商业手段。
通常是一部电影具备叫好叫座或者仅限于叫座这些硬件指标,续集马上会孕育而生,近几年甚至连这个指标都省略了,只要是个片都能折腾出续集。最近国内热映的《虎胆龙威5》和《生化危机5》两部的电影就是一个例子,这两部电影在海内外口碑票房都表现欠佳,成为续集电影的难兄难弟。
续集电影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续集有前作的市场效应,能够有一定的商业保障;另一方面有前作的出色质量作比较,续集电影做得不够好就会遭遇各种质疑和批评。续集电影已经成为好莱坞商业大片不可或许的一部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续集也让一套系列电影走到命运的岔路口,成功就继续发展,失败则意味着到此终结。
作为续集,没有“差不离”这种中庸这种说法,要么超越前作,要么狗尾续貂。前者虽不胜枚举,但后者早已呈烂大街趋势。本文并非反对一切电影的续集作品,类似于《黑暗骑士》、《谍影重重3》、《速度与激情4》等经典续集也是无法忽视。
但是,各种劣质续集的结果无不是让一个名声显赫的系列电影或者上佳之作“缝缝补补许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些让系列走向终结的续集电影。
拉低整体质量的续集电影
第一部分:哪些续集拉低整体质量续集电影,两个字:一横一竖。错了,就躺下,站着回来的也不多。
当质量下滑已成事实,昔日打造经典的前辈们只能怪自己的后辈们不争气,有的甚至是自掘坟墓,亲手断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总的而言,在“烂大街”续集行列中,又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生化危机5》公映之后,片方很确定宣布第六部将是系列的终结篇
1、万花丛中一抹黑代表作:《终结者3》《虎胆龙威5》《生化危机5》等
平心而论,此类片子放到平时,最基本的娱乐效果还是有的。但问题是这些电影都处在一个非常知名的系列中,作为续集如果不能保持一定的水准,往往会遭人诟病。
2003年的《终结者3》全球票房超过4亿美元,可提到《终结者》系列却没几人愿意提起本片,主因就是缺少了詹姆斯·卡梅隆这尊大佛。卡梅隆虽说给别人拍过续集,但他的续集却没人敢拍,曾拍过《U-571》的乔纳森·莫斯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本片动作场面震撼天棚,只是前作玉珠在前,《终结者3》只能凭借生硬的剧情摊上一个狗尾续貂的名头。
布鲁斯·威利斯的代表系列《虎胆龙威》,走到第五部已经威风不再
《虎胆龙威5》也一样,不要以为说几句冷笑话,一身狼狈的从废墟中爬出面不改色就叫约翰·麦克莱恩,《虎胆龙威》系列的精华在于,身无长物的小片儿警的智斗强大悍匪,不管反派多么整他、打击他,换来的都只有约翰警官的绝地反击,用时髦的话说,这叫屌丝逆袭。
在《虎胆龙威4》里这种精髓就已经很稀有了,直到第五集被丢的一干二净,处处开外挂硬碰硬的冲锋,从头到尾一副铁金刚的姿态将反派踩在脚下,从一个打不死的英雄到死不了的光环护体,第五部已经让剧情彻底沦为动作场面的陪衬,使的这部续集失去了前作的神采。
《生化危机5》整个系列的水准是一路走低,但游戏原作的名气和电影本身的僵尸元素足够吸引人,所以观众群倒是比较稳定,但问题是一直用缺乏诚意的故事来应付观众,这样的做法是不值得表扬的。
自断后路乐趣多:《生死时速2》等
第一部分:哪些续集拉低整体质量
2、自断后路乐趣多代表作:《生死时速2》 《星际传奇2》 《蝙蝠侠与罗宾》
这些片子都是自己挖坑往进跳的,有了前作的辉煌成就,就立马不知道天高地厚,在利益的驱动下,胡乱拼凑出一部续集,这种给抱着一条路走到黑的干活劲头直接导致电影从票房到口碑双双惨败,也将自己曾经辛苦打造的辉煌成绩带进了臭水沟。
《蝙蝠侠与罗宾》是当年的一大笑柄,其实在上一部《永远的蝙蝠侠》中,乔·舒马赫替代提姆·伯顿就已经让之前黑色怪诞风格丧失殆尽,但在当时如日中天的金·凯利和汤米·李·琼斯的号召力下,这套纯爆米花卖的很棒。
可到了第四集中,乔·舒马赫还打算如法炮制,施瓦辛格在片场6周就拿了两千万,但观众对已经变成儿童剧的蝙蝠侠系列忍无可忍,致使该片臭名远扬。如果不是诺兰后来的重启三部曲,恐怕蝙蝠大侠这黑锅还要背一阵。
突兀的造型和凌乱的情节让《星际传奇2》彻底沦为败笔
《星际传奇2》的失败是比较特殊的,当年流行《星战前传》和《指环王》系列,导演大卫·杜西就别出心裁的要打造出一部星际史诗。要知道前作可是一部类似《异形》的科幻恐怖片,在B级片影迷中备受推崇,而《星际传奇2》世界观变了,场面更宏大,恐怖片变成了动作片。
这样一来首先就让该系列的固有粉丝纷纷打退堂鼓,加之导演没有拍史诗片的经验,电影质量差强人意,最终这部耗资1.05亿美元的电影北美票房只收回了五千七百万。不过该系列在范·迪塞尔的坚持下已经复活,今年上映的《星际传奇3》不知能否挽回颓势。
典型中的非典型:《暮光之城3》《死神来了4》等
第一部分:哪些续集拉低整体质量
3、典型中的非典型代表作:《暮色4:破晓(上)》 《死神来了4》等
有的系列电影拥有固定的模式和固定的粉丝群体,即便在外人看来相当不可理喻,但人家也乐在其中,这个咱黑不起。可以在这些典型系列中,有的连自己的粉丝都得罪的电影,那外人就是要抱着“友邦惊诧论”的态度去审视了。
《暮光之城》系列向来被非粉丝人士所不屑,就算年年荣登金酸梅,也架不住原著的忠实读者和片中各种型男美女所培养出来的粉丝一通追捧,票房奇高。而且整套系列中,唯有《暮光之城3:月蚀》甚至《暮光之城:破晓(上)》令粉丝自己也感到困惑,电影拍得稀里哗啦,粉丝们又不看不行,黑之等于往自己头上扣了个屎盆,不黑之但电影质量难以服众。
《死神来了》系列基本就是被低劣质量的续集把自己做“死”了
《死神来了》系列以一贯的风格赢得很多恐怖片影迷的青睐,这套电影模式相近,唯独突然死亡的花样繁多令人倍感新鲜,可是《死神来了4》就连仅有的新鲜感也没了,悬疑部分基本丢失,死亡段落从被动式变成主动式,本片也成了该系列最差的一部,令粉丝们难以买账。
续集败笔病因诊断
第二部分:续集败笔病因诊断凭什么一部续集电影让整套系列的优势荡然无存?这其中当然是有多方面缘由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颗老鼠屎产生的动因也是多种多样,究竟是老鼠自己拉进去的?还是有人故意扔进去的?还是在做汤的时候被混进了食材,这就要细细分析,逐一确诊。
换成罗伯·科恩导演之后,《木乃伊3》不复前作之勇
1、同人作品,主创更迭代表作:《木乃伊3》 《速度与激情3》 《纳尼亚传奇3》
有的续集作品启用原班人马,该类作品失误率比较小,可有的偏偏不信邪,从主演到导演,甚至连发行公司都换了个遍,往往这些作品烂片命中率非常高。那些系列片如《007》和《电锯惊魂》系列,一集换一个故事换一个导演,但这些电影的卖点在于片中的人物和故事模式,没人管你主创是何方神圣,即便这样,也保不齐蹦出一两部有失水准之作,而那些“再续前缘”的纯续集就更没保证了。
《木乃伊》前两部被导演斯蒂芬·索莫斯打造成了新世纪的《夺宝奇兵》,其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就是神秘埃及中的冒险和浩瀚沙海中的复活木乃伊大军。而《木乃伊3》则玩了一招乾坤大挪移,场景搬到了另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木乃伊也换成了兵马俑,哪怕前作的主演大部分回归,但该系列卖的就是木乃伊的票,不如叫做《古今大战秦俑情》更有卖点。本片溃败,这都与主创更迭有很大的关系。
《速度与激情3》竟然主打青春牌,没有肌肉猛男范·迪塞尔让影片失去亮点
虽然《速度与激情》系列向来以美女和飙车闻名,但第一集中飙车与警匪的结合,文·迪塞尔和保罗·沃克惺惺相惜,这种双雄并存的格局才令首部在众多飙车电影中脱颖而出。但此后的两部续集却让二位劳燕分飞,第二集保罗·沃克形单影只,第三集只让文·迪塞尔客串一回,两部电影飙车如故,却卖得都不是很好。
直到第四集之后,导演重新召集原班主演们,才让这个系列起死回生。就向我们的《英雄本色》和《倩女幽魂》一样,招牌的是动作和灵异,但却少了周润发和王祖贤,照样玩不转。
剧本注水、粗制滥造
第二部分:续集败笔病因诊断
2、剧本注水、粗制滥造代表作:《霹雳娇娃2》 《生死时速2》 《本能2》
一部电影打响招牌,随后续集孕育而生,本是极为常见的案例,可是这其中就有很多续集大失水准,其中无外乎剧本实在难登大雅。这就属于片方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生硬的拼凑出一个奇形怪状的故事,霸王硬上弓,结果到头来肥皂泡一吹就破,幸运的还能套现不菲票房,倒霉的连家底都差点搭进去,都是剧本惹的祸,这类续集电影在好莱坞不胜枚举。
其实《霹雳娇娃》的剧本已经是底线了,纯粹只是三大美女和中国功夫撑起门户,也让观众图个新鲜。可到了《霹雳娇娃2》中,不仅原有的新鲜感荡然无存,具有毁灭性的剧本更是雪上加霜。本片北美票房跟头把式的过了1亿,在当年金酸梅奖上大放异彩,成功终结了这个系列。片商心里也明白,在拍下去恐怕连仅有的票房遮羞布也丢了。
《生死时速2》戏里戏外都是一场灾难
《生死时速2》在当年的表现更是一场悲剧,耗资1.6亿北美票房区区四千八万,连成本的零头都不够,电影的剧本乃是罪魁祸首。原本前作突出了大巴的速度感和命悬一线的危机感,本片不仅故事照搬原作,还把场景选在了海上,你在船上玩什么速度?哪怕在飞机也要比这个强。当年基努·里维斯拒绝本片至今被影迷津津乐道,而桑德拉·布洛克因为接演本片也被扣上了一顶傻大姐的帽子。
剥削情怀,纯为圈钱
第二部分:续集败笔病因诊断
3、剥削情怀,纯为圈钱代表作:《灵动:鬼影实录》系列 《异种》系列 《星河战队》系列
续集电影都是为了圈钱,这是最单纯的动机。可在部分续集中,这个动机实在太“纯粹”了,以至于电影拍起来不但没够,就连最基本的风格也丧失殆尽。
如此一来,这类续集电影就成了消费观众情怀和耐心的产物,有的让曾经名声显赫的电影一蟹不如一蟹,直至“烂到爆”;有的原本就是木头疙瘩一块,其众多续集更是犹如朽木。这种极致的圈钱行为在好莱坞其实不多见,但最可怕的是片商的动机,明明已经拍不下去,却依然没有收山的意思,直至海枯石烂。
《灵动:鬼影实录》系列是近期鲜明的例子,原本首部曲就是一部习作般的作品,用DV拍一部如此低廉之作最多也就六天七夜,在原本质量就差强人意的情况下,随后几部更是启动了坑爹模式,几乎都是同一间屋子,鬼品种越来越多,妹子越来越靓,甚至还牵扯出魔鬼献祭的问题,也改变不了越拍越烂的事实。
《星河战队》系列只有第一部能算是精彩之作
像是《异种》和《星河战队》系列,都是剥削首部的代表。《异种》的裸体美女和科幻恐怖的结合当年独领风骚,《星河战队》的游戏化科幻大战场面潇洒火爆,而各自的续集都是借助这个名字而拍的下三滥之作,其水准几乎达不到院线的标准,片商们不求这些续集能套现多么不菲的金额,只求在大大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在音像制品市场换取利润。
这种圈钱行为的后果破坏原作声誉是小事,打击影迷积极性是大事。从此江湖不再有当年的侠客行,只留下粉丝心中唯一的传说。
为何好莱坞续集每年常新常有
第三部分:为何好莱坞续集常新常有 其实这个问题乃是老生常谈,拍续集直接动机就是为了更方便的赚钱,在好莱坞、乃至全球的续集大浪中,热衷续集的客观原因归根结底还是“钱作怪”,完全是利益驱动,一拍到底。而主观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蓝精灵2》今年如期而至,品牌效应是推动续集生产的动力
1、品牌效应,续集保险英国著名的卡斯商学院曾经发表过一份数据报告显示,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上来看,投资拍续集比另起炉灶制作新影片风险投资系数大大降低。
对于片商来说,一部续集作品可以在八字还没一撇的情况下就借助首部曲等原创作品的影响力先行“造势”,在首部曲全线飘红的声势下,续集投拍的消息会被第一时间放出,甚至在第二集还未见成效的情况下,第三集已经开始筹备了。
比如近期的《蓝精灵》系列,《蓝精灵2》还远未公映,第三集已经开始筹备。从这其中能看出,无论续集电影成功与否,这其中首先可以省下大量营销、宣传成本,保持一定票房和投资比率并不难,在商业动机上为资金回笼增加了保险系数。
《侏罗纪公园》今年将要开拍第四部,缺乏优秀的原创作品也让续集成为香饽饽
2、原创乏力,爱炒冷饭续集电影之所以赚钱容易,还是仰仗着上一集所营造的群众基础。首先这里面人物关系,故事模板都是现成的,拍续集要比重新找焦点寻故事容易很多,像是《星际传奇2》这样将曾经苦心营造的格局统统舍弃的大神毕竟还是少数。
其次一个故事中凝聚了观众们的观影回忆,也就是集体情怀在里面,让观众看续集,重启当年的情怀,在此基础上编故事是一种捷径,比让观众接受一个全新架构的故事要容易得多,比如最近公布的《侏罗纪公园4》、《独立日2》两部骨灰续集,影迷几乎都把这档子事忘的一干二净,片商多这么年竟然还在挂念。
最后,恐怕就是对于原创作品的“创作心态”了,说好莱坞的编剧们江郎才尽恐怕相对主观,谁都有揭不开锅的时候,但有了拍续集这种较为方便简洁的方式,编剧们的推陈出新的动力也就大大降低了,只要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找到一个未填满的坑或者某段空白,就可以继续运用电影技巧和元素来培养原作观众。事实证明,不把人逼到一定份上是不会亮出真家伙的。
2013年北美主要续集电影一览
对于一部耗资过亿的续集电影来说,票房才是硬道理,能不能成为经典在其次
结语:票房至上,经典难寻谁都想图个方便,就好比一座金矿,年年在此搬砖挖坑,即便资源越来越少,也要比雇个风水大仙拿着罗盘满山“寻龙点穴”更方便一些,省时省力,得过且过。
但如今的续集风潮的直观表现在于,很少像《教父2》、《终结者2》这样超越前作的经典,如果继续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品来审视的话,你会悲哀的发现多数续集则属于赝品行列。但如今电影作为一种商品,续集电影则体现的是它们其中包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样的辩证哲学关系。
任何电影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电影的价值不会因为环境和外界的改变而改变,而其使用价值则要取决于它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就好比一辆汽车,随着出厂时间和行程公里的久远,它的使用价值会越来越小。
电影也是一样,对于片商来说,他们看中的是电影的价值;而观众则是注重使用价值。一部电影的成功通常将观众的胃口吊得很高,从观众角度,续集要比上一集更上一层楼,而片商则正是利用了观众这种心态去拍摄续集。
所以说,对于续集的态度,观众要尽量降低前作中培养出来的热情,才能正确的对待续集这种纯粹商品,避免拍的高摔得惨的后果。最后就让我们以平常心的态度去审视2013年即将出炉的续集大作。
2013年北美主要续集电影一览序号片名主演北美映期1《特种部队:全面反击》道恩·强森3月28日2《钢铁侠3》小罗伯特·唐尼5月3日3《星际迷航:暗黑无界》克里斯·派恩5月17日4《速度与激情6》范·迪塞尔5月24日5《宿醉3》布莱德利·库珀5月24日6《神偷奶爸2》史蒂夫·卡瑞尔7月3日7《赤焰战场2》布鲁斯·威利斯7月19日8《金刚狼2》休·杰克曼7月26日9《蓝精灵2》安东·尤金7月31日10《波西·杰克逊与魔兽之海》罗根·勒曼8月16日11《海扁王2》科洛·莫瑞兹8月16日12《星际传奇3》范·迪塞尔9月6日13《罪恶之城2》布鲁斯·威利斯10月4日14《雷神2》克里斯·海姆斯沃斯11月18日15《饥饿游戏:星火燎原》詹妮弗·劳伦斯11月22日16《霍比特人2:史矛革荒漠》马丁·弗瑞曼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