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2 22:50:28来源:时光网
《雨果》的特效公司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西罗·库泽发表精彩演说
今天(4月22日)下午,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与科技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不仅聚焦了日新月异的电影技术变革,同时最重要的是,它邀请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雨果》的特效公司PIXOMONDOP的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西罗·库泽、好莱坞一流的3D电影人麦克斯·本内尔、《画皮2》3D制作人谌鸿翔、《阿凡达》3D视觉特效总监恰克·科米斯奇、《异形4》、《加勒比海盗4》、《生化危机5》等片的立体影像师基思·科利尔及蓝天工作室创始人之一、《冰河世纪》导演克里斯·韦奇等多名在技术创新与运用、技术与艺术结合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中外导演、技术专家、技术企业负责人,围绕数字化、3D技术、电影与科技融合等话题进行演讲。而莅临现场发表精彩讲话的多位顶级电影技术领军人物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3D技术在电影发展中最基本的作用,即为故事服务。
《雨果》启示录:如何用3D去讲故事
此次论坛的重要嘉宾之一西罗·库泽是著名特效公司PIXOMONDO的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由PIXOMONDOP公司曾操刀过的特效项目不胜枚举且各个如雷贯耳,如《2012》、《神奇蜘蛛侠》、《白雪公主与猎人》、《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速度与激情5》、《权力的游戏》第二季等多部作品。而让PIXOMONDOP公司从纯技术上升到艺术高度的“壮举”要数它作为马丁·斯科塞斯2012年致敬乔治·梅里埃的电影《雨果》所做的特效,虽然《雨果》并没有大多数视觉电影那般的宏大场面和CG特效,但恰到好处的空间、体贴的视角位移以及为3D摄影量身定做的故事情节,成就了《雨果》在奥斯卡上横扫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等5项技术奖的风光履历。
西罗·库泽向在场媒体和嘉宾展示了一段《雨果》的特效制作特辑,在《雨果》中,最令人难忘的雨果攀爬钟楼的段落是致敬经典电影哈罗德·劳埃德的《最后安全》,它采用了特效摄影利用角度产生视觉欺骗,而惊险刺激的火车事故段落更是采用了特效技术加微缩模型的方式致敬了影史著名的最早电影《火车进站》。西罗·库泽称,马丁希望把最好的技术运用在他的《雨果》上,同时,马丁不断向视效公司强调的是,希望3D的存在是加强故事本身的对话效果及人物塑造,而不是分离。
《冰河世纪》导演畅谈利用技术跨越文化鸿沟
作为著名的蓝天工作室创始人之一,《冰河世纪》导演兼制片人克里斯·韦奇对于3D技术对动画叙事上产生的影响自有一番见解。他认为,运用电脑制作动画是我们可以使用的一个最先进的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创作出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的魔幻体验。但他也表示,虽然用技术去做电影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但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而是电影本身如何把故事做好。
很显然,对这位制作了一系列优秀动画作品的导演来说,技术并没有故事本身那么重要,虽然所有的动画都可以依赖于电脑技术,但它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工具,短期来看,它能够加强观众的体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仍然会发现即使有再多技术,假如没有一个关键性的好故事,这部电影便会变得没什么意思。
除了特效技术之外,克里斯·韦奇列举了《冰河世纪》的番外短片《小松鼠之大陆分裂》来论证他的另一个观点,即动作语言可以跨越地理及文化的鸿沟,达到无差别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制作松鼠追逐松果的这段动画短片时用了极少的音效,而更多的是依靠动作语言来表现松鼠欲求不得又卯力追逐的有趣囧态。
《画皮Ⅱ》3D制片人谌鸿翔谈3D电影在中国
《画皮Ⅱ》3D制片人探寻中国观众需要的3D电影
从2012年开始,中国电影正式进入3D元年,一部《画皮Ⅱ》的惊人票房让中国的电影人意识到3D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3D视觉效果大片的市场需求,也给了投资人和制片人信心。于是,截至2012年底,中国全国荧幕数达13000多块,主流院线放映基本实现数字化,3D数字放映、IMAX放映设备普及率不断提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字放映系统投入商业运用,国产3D剧目电影的制作水平不断取得突破,2012年共12部国产3D电影进入市场,中国电影人正以积极开放形态,不断与技术同行交流。而更惊人的是,3D银幕数在中国占总银幕数的70%,中国3D银幕数已占到全球近20%。
2012年全年3D电影一共36部,只是占了全年上映11%,但是拿到全部票房40%份额,华语3D电影在整个3D电影里边占有28%份额,而我们可以看到华语电影史上中国电影排行前十位的影片,基本六部是3D电影,其中三部产于2012年,包括《十二生肖》、《画皮Ⅱ》等。
同时2012年12月19号,国家电影事业发展转向资金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创作生产进行补贴的通知,国家对高科技电影、3D电影、IMAX电影奖励政策,华谊兄弟参与的电影、包括《十二生肖》、《太极1》等电影,综合拿到政府奖励超过3000万,这是国家对3D电影的鼓励支持。同时鼓励在境内加工制作高清晰电影影片,以上可算是中国3D电影良好的信息。
即使一派“繁荣”景象,但作为《画皮Ⅱ》的3D制片人,谌鸿翔对此并不乐观,因为前路障碍重重,首先,3D适合的电影类型非常局限,其次,3D制作公司近几年如雨后春笋,整个中国3D整体的市场容积率还存在非常低的现象,无法容纳太多的公司在里边抗衡,所以导致很多价格日益竞争的现象。再者,由于国内电影营收的压力,导致价格成为竞争的先决条件。再加上行业本身的挑战,先天的行业劣势就连《少年派》的电影公司也会倒闭。
但撇开一切障碍不说,谌鸿翔称,中国的特效行业首先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观众整体观念的误区,中国观众对于3D电影的真假判断来自于摘眼镜,摘了眼镜电影能不能看?能看,假3D,不能看,真3D,这是一个现象。中国观众喜欢很多物体从银幕飞出来,需求视觉刺激,但在西方世界,3D的理念首先是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安全。
与在场诸多视效大咖意见一致,谌鸿翔同样认为3D只是技术,技术本身是要为艺术而服务,不要跳开艺术本身而只是谈技术。对于中国电影进入视效领域,谌鸿翔本人也有相当中肯的建议和忠告:不要一味盲目追求更高的东西,如果做视觉奇观的设计,那么必须保证视觉奇观与剧情能完美结合。如果你的题材无法做出视觉奇观,建议不要做3D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