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08:10:45来源:时光网
写在前面 1984年6月1日,意大利名导赛尔乔·莱昂内的情怀之作《美国往事》公映,原本近4个小时的史诗巨制,被制片方擅自剪成139分钟的二流黑帮片,票房低迷口碑惨淡,大师心冷,此片成其最后一部作品。 4个月之后,一部耗资仅80万美元的新人新作《血迷宫》亮相纽约电影节,其集暴力、荒诞、黑色于一体,让一众影评人不知该做何评论。次年1月,这部争议作品在首届圣丹斯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剧情片大奖,掀起独立电影新浪潮。其编剧、导演科恩兄弟从此开宗立派,向大师之路高歌猛进,且始终将作品终剪权牢攥在手。(*科恩兄弟执导《血迷宫》)
写在前面 “科恩兄弟”组合包括乔尔·科恩与小他三岁的弟弟伊桑·科恩,与其他名导相比,科恩兄弟30年18部作品算不上高产,但几乎部部精品。在11年里凭《巴顿芬克》《冰血暴》《缺席的人》三夺戛纳最佳导演的战绩前无古人。2007年的《老无所依》更是包揽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三项重头大奖。 时至今日,当初的独立电影宗师乔尔·科恩已年过六十,《血迷宫》也已诞生整整30年,借此机缘,我们选择从下面这30个细枝末节作为切入点,试图以点带面勾勒出科恩兄弟其人其作,回顾兄弟二人纵横影坛30年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
超级8 科恩兄弟出生在明尼苏达,天寒地冻的环境让哥俩成了一对宅男兄弟,将大把青春时光都“浪费”在了各种电视节目与B级片上。和自学成才的昆汀一样,他们从小就对流行文化烂熟于心,但怎么拿这些东西开涮才是哥俩最感兴趣的。乔尔说过:“当我们了解了某种东西时,就可以拿它开玩笑了。” 斯皮尔伯格童年时就用老爸送的超8摄影机玩胶片了,科恩兄弟的第一台超8却来之不易,他们给邻居修草坪修到吐才攒够了那笔钱。兄弟俩在自家后院翻拍了一堆小电影。《巴顿芬克》中那个难产的摔角片剧本,就是哥俩对儿时恶趣味的一番自嘲。
邪典伯乐山姆·雷米 乔尔后来去纽约大学攻读电影,并留校任教。弟弟伊桑在普林斯顿获哲学学位后,在梅西百货当秘书。兄弟俩把闲暇时间的精力都放在为独立制作人写剧本上,仿佛又回到童年般形影不离。 1981年,Cult片界ICON级人物山姆·雷米年凭借天马行空的处女作《鬼玩人》在邪典电影圈打响了名号,而乔尔为这部作坊式恐怖片担任剪辑工作,算是入了行。不想当导演的编剧不是好剪辑,乔尔与山姆气味相投,1985年由科恩兄弟编剧、山姆导演的cult片《捉虫杀人事件》问世。山姆后来也为《金钱帝国》的剧本出过力,还在《米勒的十字路口》中轧了一角。
谁才是导演?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活跃于当今影坛的兄弟导演不在少数,比利时大师达内兄弟近年来仍佳品频出;沃卓斯基兄弟尽管成了姐弟,但创作力仍然旺盛;美国罗素兄弟凭《美国队长2》全球热卖,也逐渐成长为漫威扛旗导演。科恩兄弟算是众多兄弟导演中的异数,没有人能像他们一样,将制片、编剧、导演、剪辑全权掌控,30多年从未失手。 出道伊始,乔尔一直挂名挂导演,伊桑任制片人,但与他们合作过的人都知道,他们两个都是片场的老大。直到2004年《老妇杀手》之后,兄弟俩才开始双双挂名导演。(*《老妇杀手》片场与汤姆汉克斯)
戛纳宠儿 1984年,科恩兄弟以《血迷宫》在圣丹斯一鸣惊人,但真正让他们在影坛扬名的,还要属1991年包揽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以及最佳男主角三大重头奖的《巴顿芬克》。 科恩兄弟从此成了戛纳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但凡有新作问世,必入选主竞赛单元,甚至包括最为商业化的《难耐的残酷》。而他们此后的战绩也让一众美国独立电影圈的同行们不服不行,1996年的《冰血暴》与2001年的《缺席的人》,让科恩兄弟从戛纳又拿了两次最佳导演。去年一部情怀之作《醉乡民谣》又让他们捧回了评审团大奖,不得不佩服兄弟俩的棕榈缘。
奥斯卡常客 2007年的奥斯卡是一场双雄对决,两部名垂影史的杰作在同年诞生,一个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血色将至》,另一个就是科恩兄弟的凛冽之作《老无所依》。 从整个颁奖季到最后的奥斯卡争锋,两部电影几乎横扫千军夺遍各项风向标大奖,其他如《朱诺》《赎罪》等纷纷沦为陪跑选手。最终的决战之夜,《老无所依》先斩获最佳影片与最佳改编剧本,科恩兄弟荣膺最佳导演, 哈维尔·巴登也拿到最佳男配。频繁上台领奖致辞,伊桑不忘冷幽默本色,凡是轮到他发言,均以“谢谢”一词了结,干脆利索。(*上:1997年,乔尔夫妻双双拿小金人)
爱原创更爱改编 科恩兄弟是美国电影圈顶级的编剧大师,不同于其他编剧大牛如昆汀·塔伦蒂诺,科恩兄弟不仅以原创剧本闻名,他们的改编功力也是屡受奥斯卡青睐。《老无所依》改编自曾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文学大师科马克·麦卡锡的同名小说,《大地惊雷》改编自查尔斯·波蒂斯创作于1968年的原著小说,而《逃狱三王》则是改编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左起:文学原著《老无所依》《大地惊雷》《奥德赛》)
《独眼龙双枪歼四虎》 不得不佩服香港同胞的译名水准,在保证情怀的前提下还能高度提炼出电影的高光场景。这八竿子打不着的《独眼龙双枪歼四虎》正是1969年约翰·韦恩主演的西部片经典《大地惊雷》。 为什么会在2010年翻拍一部这样的老片?乔尔表示,他是在给孩子读睡前故事时,注意到了原著小说True Grit,觉得“如果把它拍成电影也许会很有趣”。直到新版《大地惊雷》开拍前,科恩兄弟都没看过约翰·韦恩版的电影,不是担心致敬雷同,而是他们觉得完全没有必要。(*1969年版与2010年版)
科恩兄弟与中国 2009年,彼时的张艺谋刚刚晋升为“国师”,广大观众翘首企盼他奥运会开幕式后的首部电影作品,《三枪拍案惊奇》的横空出世让不少人大跌眼镜,而这部电影就是改编自科恩兄弟的处女作《血迷宫》。 作为回应,科恩兄弟曾半开玩笑地表示,要翻拍张艺谋经典《红高粱》,似乎准备将之打造成一部西部片,但这一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2011年11月,首届中美文化艺术论坛在京举行,乔尔·科恩与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受邀来华,与陆川、何平等中国名导坐而论道。(*上、中:《血迷宫》/下:乔尔与梅姨在北京)
最爱的人物:loser “Dave Van Ronk(60年代民谣歌手)在格林威治村的一间小酒馆唱完一曲,然后在后巷被人狠揍了一顿。”谈及《醉乡民谣》的灵感源头,伊桑立马想到了这个画面。 这不是科恩兄弟第一部以失败者为主人公的电影,可以预见,它也不会是最后一部。“作为观众,看一部失败者的电影比看猫王之类的成功人士要有趣得多。”伊桑坦率地认为,“事业到后来很容易就会变成职业。当你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崭新且令人激动的。这种感觉一去永不返,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你开始踏出第一步,一切就都在走下坡路。”(*《醉乡民谣》中的落魄歌手)
最钟意的场景:旅馆 有人形容他们的电影“就像是两个乖戾顽童制造出来的大门紧锁的主题地狱公园”,一个个封闭的微缩世界,包裹着谋杀与被杀,鲜血与死亡。他们的确是如此钟情于封闭场景,据说兄弟二人都患有广场恐惧症。 也许是由于童年时长期宅在屋里的原因,他们几乎所有影片中都会出现旅馆的场景,《醉乡民谣》里落魄歌手四处借宿;《老无所依》中杀手与牛仔在汽车旅馆狭路相逢;而《巴顿芬克》中,科恩兄弟甚至将旅馆当作主角内心的投射,长无尽头的走廊和粘湿剥落的墙纸,都是濒临崩溃的男主角的境由心生。(下:《巴顿芬克》拍摄场景)
最擅长的戏码:绑票 他们的影片像是从老的黑色电影和犯罪小说里跳出来似的,总逃不出三大要素:奸情、谋杀和钱,三者之间互为因果。科恩兄弟总是将主角置入一个全然荒诞的疯狂境地,用永远出乎其意料的命运折磨他们。 就像诺兰热衷于让男主角死老婆一样,科恩兄弟对“绑票”桥段情有独钟。《血迷宫》《冰血暴》《抚养亚利桑那》《谋杀绿脚趾》,科恩兄弟早期一系列影片的主线内容都建立在绑架事件之上,也许只有通过一场场匪夷所思的绑票戏码才能将哥俩的黑色幽默发挥到极致。(* 上:《血迷宫》 下:《抚养亚利桑那》)
犹太人的自嘲 乔尔说过,“好莱坞有三种人,犹太人、种族歧视者,以及号称反种族歧视的种族歧视者。”犹太身份曾让他们感受过“歧视”,但"犹太血统和文化自然会影响我们看事情的角度”。 他们很少在作品中呈现犹太文化,但也有例外,如《严肃的男人》,算是科恩兄弟的一部半自传电影。影片将一部犹太人的史诗浓缩到一个人的身上,让一个懦弱的人承担了犹太人的全部痛苦。兄弟俩的老爸正是那个倒霉男主角的原型。伊桑说过:“当我们把这部电影讲给他听时,他差点笑得背过气”。(*《严肃的男人》男主角)
怀旧 1996年,《纽约客》的一篇评论文章如此评价科恩兄弟:“再多的天才也无法填补他们影片的空洞苍白,如果不学会在片中加入一点现实的成分(我是指对世界的成熟认知),他们永远都只能是在大师的殿堂下玩耍的最聪明的孩子。” 不管兄弟俩对世界的认知是否成熟,他们几乎所有作品都弥漫着一股怀旧情绪倒是真的,几乎每部影片都不是发生在当代社会的故事——《大地惊雷》比老版还忠实地还原原著;《老无所依》感叹西部世界礼崩乐坏,警匪之间不再有道义可言;而《醉乡民谣》则是献给美国上世纪民谣黄金时代的一首情歌。
金曲 科恩兄弟的音乐品味一直备受影迷推崇。《逃狱三王》原声是当年唯一以电影原声获格莱美年度最佳专辑的作品。《醉乡民谣》则更为极致,男主角干脆找来曾任乐队吉他兼主唱的奥斯卡·伊萨克。“找个有演技的演员很容易,但能自弹自唱的就太少了”,乔尔说。 导演的厉害之处在于,既能最大程度完整呈现歌曲,又没把它拍成一般意义上的音乐片,观众始终能意识到这是科恩兄弟的电影。音乐的功能在于让观众对男主角的遭遇感同身受,每一个和弦都充满了悲伤,与笑料不断的情节交织,呈现出独有的张力。(*《醉乡民谣》男主角戴维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科恩兄弟在文化核心和意识认知上是精英阶层,造就了其作品的深远性和难以解读,然而其作品却总是在关注普通的民众。 1996年的《冰血暴》在开篇字幕写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看完全片后观众才发现上了当。事实上,这部影片的灵感源头的确是一宗发生在明尼苏达州的离奇碎木机杀人案,而侦破此案的则是华裔神探李昌钰。 2014年,该片被翻拍成电视剧,该剧对原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并在无数细节上向科恩经典作品致敬。(*上:1996年电影版 下:2014年剧版)
最纯粹的反派 《老无所依》中的独行杀手安东·奇格,是科恩兄弟作品中最让人不寒而栗的角色。他顶着古怪的发型,像一个身着黑衣的死神,所到之处身后留下无数尸体。这位拎着带高压气筒的自保螺栓手枪(屠宰场屠杀家畜所用),杀人于无形的判官,以抛硬币决定人的生死,哲学意味颇为浓厚。 西班牙男星哈维尔·巴登凭此角色夺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科恩兄弟参考了一张老照片里一个妓院老板的样貌,设计了杀手的发型,当哈维尔第一次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造型时,忍不住痛苦地呻吟:“哦不,我不想整整两个月都顶着它。”
粉丝最多的角色 《谋杀绿脚趾》中的“Dude”(国内粉丝亲切地称其为“督爷”),堪称科恩兄弟塑造的ICON级角色。他是生活在洛杉矶的一个无业游民,身着宽松睡衣大裤衩,脚踏复古女式凉鞋,口头禅是“放轻松点嘛!”他靠救济金游戏人间,无论走到哪都要给自己调一杯“白俄罗斯”鸡尾酒,最大的兴趣就是和死党在一起打保龄球。 督爷的生活态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一大批影迷拥趸,甚至衍生出一种“督爷主义”的文化现象,他在镜子中恍然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的镜头被无数次模仿顶礼膜拜,其招牌穿着也成了粉丝们竞相模仿的潮衣搭配。
最愚蠢的角色 《阅后即焚》是科恩兄弟创作的一部关于白痴的群戏,而好莱坞男神布拉德·皮特则在片中奉献了职业生涯最脑残的表演。他饰演一个二乎乎的健美教练,企图用一张光碟敲诈中情局特工,全片里他的鼻血就从未断流过,而他最后在衣柜内的暴死更是令观众哭笑不得。 片中演员还包括乔治·克鲁尼、约翰·马尔科维奇、蒂尔达·斯文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有这样的演员阵容都没必要说明他们谁演谁,这些演员在片中的表演说明了一个不太被重视的真理:只要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设置恰当,一个好的演员自然而然就是一个好的喜剧演员。
偏执狂 在保持自我风格方面,科恩兄弟是偏执狂。比如,他们对自己的剧本有完美主义情结,拍摄时要求演员一定要按照剧本一字不落地背诵台词。有时候,主动性比较强的演员会即兴发挥一下。遇到这种情况,乔尔和伊桑总是会轮流扮演笑面虎的角色:“嗯,这样很棒!就照你的思路再来两条,最后再按剧本走一条就收工。”哥俩用这一手哄骗了无数大咖明星,但最终的成片无一例外都与剧本最终稿一字不差。拍《冰血暴》时,演员曾以“剧本打印错误”辩解,乔尔马上说:“我们的剧本从来没有打印错误。”(*《阅后即焚》片场与乔治·克鲁尼)
不存在的剪辑师与最终剪辑权 Roderick Jaynes,这位剪辑师包揽了科恩兄弟所有影片的剪辑工作。其实这位仁兄压根就不存在,它是哥俩合起的假名。据说他们当初的小算盘是想忽悠一下学院评委,万一哪天得了最佳剪辑奖再捅破窗户纸,不过这件趣事现在已经广为人知。 从处女作《血迷宫》开始,科恩兄弟就拥有令所有混迹好莱坞的导演都羡慕不已的一项特权,那就是最终剪辑权。这让他们的作品从始至终都保有极强的作者印记。为何能办到?乔尔的回答简单明了:“永远别超时超支,老板就永远不会找你的麻烦。”(*1990年的兄弟俩)
低调 这种习性来源于他们学院之家的背景,他们被娱乐业深深吸引,又本能地抗拒大众和主流。在新片宣传期外,你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这对兄弟的报道。 曾经有一个电影编剧打算给他们写一本传记。他给兄弟俩写信,说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后来他收到了一份传真,里面介绍了许多关于这对美国最有魅力但却不那么“真诚”的电影制作人遇到过的问题。“在你的简介里,我们注意到你写过关于Laurel和Hardy(美国早期的一对滑稽电影演员)的传记,如果你考虑重新出版这本传记的话,我们很乐意把他俩换成我们。”
片场双头人 在片场,大哥乔尔是兄弟俩中比较严肃寡言的那个,弟弟伊桑有时则会充当片场的润滑剂。当工作人员来找导演询问事宜时,一般都是找哥俩中离得最近的那个人,而另一位则会悄悄地离开,这是哥俩的默契。曾在科恩兄弟片场做事的工作人员称,几乎从没听到过兄弟俩同时开口讲话。 30年后,他们还像是大学图书馆里的书呆子,头发蓬乱,总穿着旧T恤和牛仔裤。乔尔习惯于板着一张扑克脸,始终端着架子;伊桑则像一个羞赧的红头发老男孩,话非常少,有时结巴,说不下去的时候就绞着手笑。(*1991年《巴顿芬克》片场)
约翰·古德曼/百变死胖子 古德曼之于科恩电影,犹如林雪之于银河映像,两位大佬吨位相仿、演技精湛,都是御用配角,都塑造过一系列令人过目难忘的奇人异士,抢戏能力与他们挤占的画幅成正比。 他从来没做过一次goodman,回忆一下那个在雨夜破土而出的越狱犯(《抚养亚利桑那》)。他也不是典型意义上的badman,因为从来没有这么一个热心肠的连环杀人狂,能一把火烧了整栋大楼(《巴顿芬克》)。你只能当他是一个大脑回路异于常人的weirdman,就像那个把好基友的骨灰迎风撒自己一脸的越战狂人(《谋杀绿脚趾》)。
史蒂夫·布西密/猥琐碎嘴客 他是个辨识度极高的演员,不单是因为长相古怪十足,还尖声细气语速极快。昆汀爱他,让他在《落水狗》里从头嘚啵到尾,几乎烦死各色先生,最后只有他逃出生天。科恩兄弟更爱他,只不过给他设计的结局都不得善终。 《冰血暴》里的他是话唠劫匪,先被颜射破相,再惨遭沉默小伙伴算计被锯木机榨成汁。《谋杀绿脚趾》中他是保龄三兄弟中最可怜无害的那一只,碎嘴不停但总被别人一嗓子喝断,重点全憋进肚里,难怪最后死于心脏病。也许是嫌他太贫,所以在《巴黎,我爱你》中让他演了一出哑剧。
约翰·特托罗/骚柔神经刀 一张微微向右侧倔强歪斜的长脸,让任何脸盲症患者都能轻松记住,他与史蒂夫·布西密一样,都是编导演全能的怪才。高高瘦瘦的特托罗在科恩兄弟的作品中多饰演神经质角色,《谋杀绿脚趾》中一身基佬紫的保龄球手,《逃狱三王》中笨手笨脚胆子奇大的越狱二哥,都是经典配角。 特托罗唯一一次在科恩兄弟作品中担纲男一号,是1991年的《巴顿芬克》,他饰演的闷骚编剧在闯荡好莱坞的过程中,经历了千奇百怪的惊悚事件。影片勇夺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特托罗也荣登戛纳影帝宝座。
乔治·克鲁尼/镇上最英俊的白痴 乔治·克鲁尼是科恩兄弟御用演员中最大咖的一位,这位好莱坞著名的大众情人,却是科恩兄弟眼中饰演呆傻蠢萌角色的第一人选。 他在《真情假爱》中饰演的离婚律师遭遇了比“北西”中的吴秀波更荒诞的桃花劫。他在《逃狱三王》中饰演的越狱大哥,宁可头断,发型绝不能乱。《阅后即焚》中他干脆拉来好基友布拉德皮特一起犯二。在《阅后即焚》的一次采访中,克鲁尼打趣说以后再也不接这种傻得冒泡的角色了,一旁的伊桑·插话:“亲爱的乔治,难道你再也不想跟我们合作了吗?”
乔什·布洛林/沉默牛仔 布洛林是科恩兄弟淘到的一块宝,《老无所依》的三位男主中,他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与哈维尔·巴登和汤米·李·琼斯两位戏骨飙戏不落下风,他也是科恩在最后一刻才敲定的演员。 出生于洛杉矶的他却天生一股德州牛仔气质,在科恩兄弟仅有的两部西部片《老无所依》和《大地惊雷》中,他都参与其中。而在科恩兄弟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拍摄的短片中,他饰演的牛仔大叔让人眼前一亮。在科恩兄弟正在筹备的新片《凯撒万岁》中,你还将看到布洛林的精彩演出。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夫唱妇随 麦克多蒙德是科恩兄弟演员班底中雷打不动的一位演技派女星,在他们的作品中饰演过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角色,而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便是乔尔的贤内助。麦克多蒙德与乔尔是在《血迷宫》的片场坠入了爱河。 《冰血暴》中的怀孕女警是科恩兄弟为麦克多蒙德量身打造的经典角色,在明尼苏达阴森诡异的雪镇中,她是唯一一抹亮色。这部影片也将麦克多蒙德推向了事业巅峰,在当年奥斯卡之夜击败黛安·基顿、艾米丽·沃森等一众强敌,夺得影后桂冠。
罗杰·狄金斯/无冕掌镜 狄金斯是当今最优秀、最勤奋的电影摄影师之一,经他手拍出的杰作数不胜数,大多在影史留下了足迹。代表作包括《肖申克的救赎》《冰血暴》《神枪手之死》《老无所依》《朗读者》《大地惊雷》、《007:大破天幕杀机》等等。他是科恩兄弟与山姆·门德斯的御用摄影师。狄金斯与科恩兄弟合作过10部影片,几乎奠定了科恩兄弟的影像基调,但最令业界及影迷唏嘘的是,这位大师迄今为止已获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达11次之多,但从未折桂,堪称无冕之王。(*1996年,狄金斯与科恩兄弟拍摄《冰血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