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霍纳经典作品赏析

2015-06-24 10:09:08来源:时光网

《星际旅行2:可汗之怒》 Main Title《星际旅行2:可汗之怒》并非是霍纳最好的作品,但却是他真正进入好莱坞的“敲门砖”。实际上,由杰瑞·戈德史密斯(Jerry Goldsmith)为《星际旅行:无限太空》创作的音乐是极为成功的,其中的“星际迷航主题”更是因为嘹亮的铜管与辉煌的气势而彪炳影史。不过由于预算下降,制片方大胆启用了当时只有28岁的霍纳来创作这部续集的配乐,而后者也拿出了当时并不常见的电子合成器加管弦乐队的配器方法。相比而言,霍纳的这部续作无论是气势还是动力都不及前作,但是却多少体现出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绵长的旋律与细腻的情感。

《美国鼠谭》 Somewhere Out There《美国鼠谭》是由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动画长片,描述一只叫做菲尔的老鼠,在从苏格兰向美国移民的过程中与家人失散,于是开始了不断遭遇趣事与挑战的寻亲之旅……这种充满亲情的故事是最利于霍纳发挥的其特长的,由此便造就了霍纳早期作品中的经典。这部配乐旋律甜美,配器清新,尤其是其中的歌曲《Somewhere Out There》更是为霍纳赢得了一座葛莱美奖杯,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歌曲的提名,让他一下子成为了好莱坞的知名作曲家。同时,霍纳作为新一代作曲家能够同时创作优秀的配乐与歌曲,这一特质在这部作品中也初露端倪。

《异形2》 Main Title说来也巧,负责为《异形1》配乐的正是杰瑞·戈德史密斯,而《异形2》则是霍纳继《星际旅行2》后,第二次作为前者的接班人,为续集影片创作音乐。《异形2》属于霍纳本人并不多见的恐怖电影配乐作品,他在片中利用电子合成器的怪异音色和弦乐器的颤弓奏法,充分展现出了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和片中人物惶恐不安的心理状态,也因此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提名。不过,对霍纳而言更有意义的事情在于,他由此得到了影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赏识,从而开启了他们之间长达20年的合作。

《光荣》 Closing Credits《光荣》一片的配乐仅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的提名,但它却被公认为霍纳早期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描写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联邦军队中黑人士兵命运的影片,表现出了对英雄主义的赞颂和对无情命运的哀叹,而霍纳的配乐则成了影片真正的灵魂。对于这部题材严肃的作品,霍纳在音乐语汇上取得了不少突破。他用嘹亮的军号来描绘军人的热忱,而用圣咏一般的男童合唱讴歌他们为胜利所做的牺牲和奉献。当然,这里仍然少不了霍纳标志性的绵长弦乐与柔美木管音色。所有这一切,不但深刻彰显了影片的精神内涵,更是在宣告霍纳创作的成熟期已经来临。

《燃情岁月》 The Ludlows就影片的知名度而言,《燃情岁月》并没有霍纳之后的作品,如《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美丽心灵》《阿凡达》《超凡蜘蛛侠》等那样有名气,但是这部配乐却被誉为其毕生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它同《光荣》一起,树立和巩固了霍纳独有的创作风格,在好莱坞学院派作曲领域中树起了一面旗帜,并为其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影片的主题音乐《The Ludlows》颇为动听,具备极强的独立欣赏性,是“音乐红过电影”的典型案例。各大媒体播报“军民鱼水情,警民一家亲”的相关内容时,年终领导总结辉煌业绩展望企业未来时,它总会默默的相伴左右……

《燃情岁月》 Legends of the Fall霍纳的配乐并未简单的作为电影附属品而存在,而是最终凌驾于影片之上,频繁被应用于各种场合,取得了远超电影的骄人战绩。《Legends of the Fall》,乐如其名,炽热而真挚,厚重而浓烈,通篇采用管弦乐为主,电子音乐为辅的手法进行创作。乐声中纯美到令人窒息的旋律经由洞箫的演绎、弦乐的吟咏,愈发的哀怨而萧瑟。有人说,如果《燃情岁月》能够被称为一部成功的影片的话,那只能归结于两点:布拉德·皮特的耍帅和詹姆斯·霍纳的音乐。此言不虚。

《勇敢的心》 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勇敢的心》是霍纳中期作品中足以与《燃情岁月》并列的优秀之作,尤其是片中那凄美的苏格兰风笛之声,打动了无数的影迷。作为苏格兰民族的代表乐器,风笛的使用渗透到影片中的许多重要的场景当中,不断扩展着影片场景的现实空间,唤起观众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使音乐散发出不同寻常的感染力。此外,霍纳对于影片中战争场面的处理,也继承了他自《光荣》以来的基本手法——并不采用激昂的旋律和震撼的节奏来推动气氛,而是利用特色乐器和电子乐器的音响效果来为影片造势。诚然,这种配乐方法会让音乐显得优美有余而气势略欠,但这也正是霍纳的特色所在。

《阿波罗13号》 Main Title《阿波罗13号》与《勇敢的心》两部配乐创作于同一年,而它们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提名。尽管最终未能获奖,但霍纳在90年代中期好莱坞作曲领域的地位可见一斑。此片也是霍纳风格的典型之作,尤其是对于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场景——阿波罗13号火箭发射升空一场戏,霍纳依然“固执”的使用了弦乐。这里的旋律是一段单音阶上行,速度比较慢,单独听起来不会有多少感染力。不过霍纳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在这里加入了小军鼓有规律的敲击,这种单调的重复性音响配合弦乐的上行旋律,一下子就把紧张的气氛点燃了。

《泰坦尼克号》 Southampton有人说《泰坦尼克号》是霍纳的配乐作品的巅峰之作,也有人评论这部配乐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只能算是二流水准。但不管怎么说,霍纳因为这部作品而走向职业巅峰,成为众所周知的配乐大师,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了。实际上,霍纳在影片中的所有创作方法,都是他之前曾经使用过的,比如弦乐队与电子合成器的混搭,人声哼唱与木管乐器的共鸣,以及对民族乐器画龙点睛般的使用。只不过,这一切在影片中都搭配得太好了,使得片中的音乐既富有浓浓的浪漫气息,又有挥之不去的伤感情怀。再加上他所创造的旋律实在太过出色,获得奥斯卡最佳作曲奖的青睐就成了自然而然之事了。

《泰坦尼克号》 My Heart Will Go On作为曾经长期霸占影史票房第一宝座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因为宏大的沉船场景和杰克、露丝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而被人们牢记,而《My heart will go on》则因为席琳·迪翁的倾情演唱与对爱情的完美赞颂而成为这部影片的代表。只不过,在这首歌曲之后,霍纳再也未能创作出如此完美的旋律,以至于到了《阿凡达》时几乎对《My heart will go on》的副歌旋律进行了原样照搬。因此,《泰坦尼克号》在成为霍纳创作巅峰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其作品水准衰落的开始。

《美丽心灵》 A Kaleidoscope of Mathematics《美丽心灵》的配乐获得过奥斯卡与金球奖最佳配乐的提名,但是霍纳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无论是配器方式、旋律特点、和声风格以及声画关系,都没有突破性的发展。甚至,我们可以认为它就是对《泰坦尼克号》《勇敢的心》以及《燃情岁月》配乐的一种变形和嫁接。不过,影片的主题音乐还是相当出色的,那个女声哼唱的重复性旋律如螺旋般上升,将主人公纠结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仅凭这一段主题,此片的音乐就足以值得一听了。

《特洛伊》 Troy《特洛伊》的配乐堪称是霍纳最为人诟病的作品。本片原本由奥斯卡获奖作曲家盖布瑞·亚德(Gabriel Yared)负责,他曾为这部作品呕心沥血近一年。然而,就在影片上映前不到一个月,制片方却认为亚德的创作风格过于老旧,毅然放弃了他已经录制好的作品,请来霍纳临时“救火”。而霍纳也不辱使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东拼西凑,完成了从创作到录制的所有过程。不过,影片配乐由此又成为了一个古代神话版的《泰坦尼克号》。其实,霍纳本人实际上也是这件事情的受害者。其创作中后期所表现出的风格局限,也跟好莱坞的创作制度不无关系。

《阿凡达》 I See You詹姆斯·卡梅隆和詹姆斯·霍纳第三度携手倾力打造的票房传奇。影片中,霍纳不论在异域人声的掌控上,还是在悲情氛围的塑造上都可圈可点。电子音乐的深度挖掘,让我们看到了霍纳寻求突破、开拓创新的决心——在不受传统音乐写作思路束缚、提供宏大声场效果和宽广动态范围的同时,也使得音乐更富有时代气息以便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我们忽略了影片飞翔主题《Jake's First Flight》播放过程中,那抹浓郁的泰坦尼克风情,转而把它理解为大师擅于把以往作品中的精华成分提炼出来,进行加工和再创作,并应用到新的电影作品中去,从而成就“新作”《阿凡达》。

《功夫梦》 Han’s Kung Fu《功夫梦》翻拍自美国电影《龙威小子》,是威尔·史密斯消费人脉、狂刷人品的片子。为了圆爱子贾登·史密斯的中国功夫梦,威尔·史密斯拉来成龙友情出演,罗伯特·马克·卡门加盟编剧,也为詹姆斯·霍纳创作中国风音乐提供了机会。从配乐的听感上讲,詹姆斯·霍纳的作品呈现了水墨画的音乐形态,筝、竹笛、洞箫等中国乐器融入其中,儒雅、自然,但又只是点到为止,明显没有约翰·鲍威尔与汉斯·季默笔下的《功夫熊猫》那般个性张扬。霍纳在受访时曾说:“这是我第一次为中国题材的故事创作音乐……”原来《功夫梦》是他与中国音乐的首次结缘。

《超凡蜘蛛侠》 Young Peter《超凡蜘蛛侠》是继《蜘蛛侠1-3》后华丽开启的新篇章。霍纳的配乐褪去了丹尼·艾夫曼为老版《蜘蛛侠》作曲时的暗黑色系,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让人不由得想起安德鲁·加菲尔德的阳光笑脸。其实历数霍纳近几年来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在《阿凡达》之后,大师就少有特别霸气侧漏的电影音乐问世了。不但像《燃情岁月》《泰坦尼克号》《勇敢的心》般耳熟能详的动人旋律销声匿迹,就连配器方式和主导动机都极为“脸谱化”、“程式化”,这也是他近些年饱受质疑争议的原因之一。

《狼图腾》 Leaving for the Country《狼图腾》是詹姆斯·霍纳与让-雅克·阿诺以及中国演员冯绍峰、窦骁合作的根据中国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霍纳的音乐让该片更有温度,更有戏剧性,从而区别于《人与自然》。恢宏的铜管和绵延的弦乐是霍纳的“标配”,但乐声中依稀能听到《超凡蜘蛛侠》主题动机的影子也是醉了。大气磅礴的音乐轻松的勾勒出蒙古草原的辽阔壮美,但过于欧美化而缺少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创作技法,使得美式英雄气概过于强烈,略有“跳戏”之嫌,单一的剧情和朴实的画面明显hold不住主题旋律不说,汪峰的片尾曲《沧浪之歌》与之相比也瞬间Low爆......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