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20周年佳片巡礼(1939~1955)

2015-09-28 06:35:51来源:时光网

导语 经历了之前的默片时代(上期回顾),电影本应该进入更加繁荣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直接影响到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步入1930年代后期,伴随战争幽灵盘旋在亚欧上空的不详阴影,美国电影拉开奢华幕布:耗费“难以想象”的巨制拍摄彩色长片、史诗巅峰巨制的《乱世佳人》。从战争号角吹响的那刻起,两个新电影类型诞生:黑色幽默电影及黑色电影,刘别谦、比利·怀尔德、希区柯克等巨匠给好莱坞电影涂抹上变革的重彩。从废墟中崛起的欧洲更欢迎新现实主义运动,真实远比技术的进步令观众欢欣鼓舞;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郎则先后用不同的风格让日本电影获得世界瞩目。

1939年:《乱世佳人》 包揽奥斯卡八项大奖的史诗大片《乱世佳人》令好莱坞大片厂制度到达巅峰,多年后曾跟着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慢性自杀”的人,都对他疯狂的斗志表示了尊敬。贝蒂·戴维斯、凯瑟琳·赫本……当费雯·丽从1400人的面试中被选出时,多数人的疑问是:她是谁?大众票选的盖博却不乐意出演白瑞德——他甚至没有读过原著,直到米高梅帮他支付与妻子离婚的5万美元赡养费,他才点了头。费雯·丽在拍摄初期十分敬业,但温厚的导演乔治·丘克被制片人炒鱿鱼后,接替他的维克多·弗莱明禁止她与男友劳伦斯见面!怨恨的她于是拒绝发声呕吐戏,还把厌恶转移到导演好友盖博身上,令观众倾倒的深吻,是大蒜加洋葱味的。

1940:《幻想曲》 首部立体声电影《幻想曲》是动画与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它由8部音乐短片组成,最早诞生的《魔法师的学徒》原打算收入“糊涂交响曲”系列,因严重超支,迪士尼决定改拍音乐合集。1938年秋,他和音乐评论家、故事导演用三周选出《幻想曲》用曲(包括弃用的德彪西《月光》)。据说,有员工建议用《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迷糊鬼”当主角,还好迪士尼坚持选用了米老鼠。研究希腊和斯拉夫神话、用动物和芭蕾舞者做卡通人物基础、费城交响乐团录制音乐……电影甚至考虑过用宽银幕和3D制作,最终耗资达220万 到250万美元,取得巨大成功。

1941:《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是现代电影的纪念碑,是导演奥逊•威尔斯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享有创作自由的电影——那些开创性的超低角度镜头便是他的主意。当雷电华高管突然现身片场时,威尔斯告诉伙计们:棒球比赛开始,然后断然离开。据说这部以纽约报业大亨赫斯特为原型的电影顶住压力在旧金山首映时,威尔斯在入住的费尔蒙酒店电梯里邂逅了赫斯特。他“恭请”后者作为嘉宾参加首映礼,赫斯特不发一言。当赫斯特走出电梯时,威尔斯大吼:“要是换了凯恩的话,他会来参加的。”他也没有忘却博尔赫斯和萨特对电影的批评:太学究气和过于自恋。

1942:《你逃我也逃》 刘别谦的《你逃我也逃》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作,以喜剧嘲讽荒谬政治的效果比卓别林《大独裁者》更为出色。据传米利亚姆•霍普金斯本是该片女主角,但当她对这一角色表示不满时,卡洛•朗白鼓励她辞演,随后取而代之。然而,电影拍摄完成不久后,朗白便在飞机失事中丧生。当时不少评论指出:“《你逃我也逃》为她璀璨的银幕生涯书写下难忘的结局。”也有人批评此片以滑稽的方式处理纳粹和展示华沙的惨剧,甚至用冷酷无情和可怕来形容也不为过。刘别谦反击道:“或许有人会称它为可悲的闹剧或滑稽的灾难——可我不在乎,观众也不。”

1943:《卡萨布兰卡》 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剧本的《卡萨布兰卡》,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影史百大爱情电影之首。由于二战爆发,大批欧洲影人涌入美国,有34个国籍的演员参演了这部电影,其中不少人是难民。据说直到接近拍摄完成,褒曼去留仍是谜,但真相是:他们只是无法给出她离开鲍嘉的合理说法。而且褒曼其实比鲍嘉还要高,所以对手戏只能让鲍嘉站在盒子上或坐在枕头上完成。更不美好的现实是,他们在幕后几乎不说话——因为鲍嘉妻子怀疑二人有染,甚至曾大闹化妆间。

1944:《双重赔偿》 比利·怀尔德和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合作的《双重赔偿》是黑色电影肇始——尽管过程对二人都是灾难:即便钱德勒大力反对,他仍修改了男主角在毒气室被处决的结尾。为了找这个令人讨厌的主角,怀尔德跑遍整条大街,甚至“惯犯”乔治·拉夫特和艾伦·拉德都对他说不。弗莱德·麦克莫瑞一开始也是拒绝的:“我是个浪漫喜剧演员啊!”怀尔德说服了他,像后来又说服他出演《桃色公寓》里通奸的无赖上司一样。他们还不得不把主角名字由沃尔特·奈斯改为沃尔特·奈夫:居然真有个叫沃尔特·奈斯的保险代理人住在比佛利山!

1945:《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它是二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首部重要作品。它聚集了诸多未来数载意大利电影的杰出人物:费里尼对剧本有贡献;导演罗西里尼(这是他的战争三部曲首作);以及后来在奥斯卡、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上均有斩获的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妮。不过,尽管这部电影的纪实性(部分事件源于现实)、真实性风格极具开创性,也有人认为它在角色塑造上过于戏剧化与夸张化,脱离了新现实主义的人物真实:尤其是意大利人和纳粹黑白对立的脸谱化。它在意大利本土及美、英、法等国大受欢迎,并斩获首届戛纳电影节大奖,极大鼓励了意大利电影人在战火废墟中崛起。

1946:《生活多美好》 这是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主演詹姆斯•斯图尔特生平最喜欢的作品,跻身诸多榜单,还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指定收藏。最早关注这个故事的是格里•格兰特,他力荐雷电华购买了电影版权,雷电华转手把它卖给了自由影业。自由影业从银行借资154万美元拍摄这部创业作,最终耗资达到370万美元。电影在《黄金时代》上映一周后首映,折戟奥斯卡,早期票房只有330万,不但导演提前退休,连斯图尔特都一度想要改行。历史证明了它的价值。1974年,电影版权失效,此后几十年间,它成为电视台圣诞节时播映的经典“曲目”;1992年1月5日,它在东正教圣诞节播出,成为苏联解体后在俄国放映的第一部美国电影。

1948:《偷自行车的人》 维托里奥·德·西卡导演的这部电影被公认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作。美国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曾提出主角父亲由加里·格兰特饰演,德·西卡最终拒绝,启用了业余演员,用多达六个摄像机同时从几个角度拍摄他们的表演,他调度街上人群的能力令来探班的大卫·里恩印象深刻。为拍摄维托利奥广场,摄影师不得不一大早伪装成电车司机——那儿不允许架设三脚架,更别提叫电车停下来等待拍摄。意大利名导伊托·斯柯拉当时只有15岁,深深记得当天上学经过广场时出奇的静寂。未来的西部片教父莱昂内也卷入其中:16岁的他免费出演了一个红袍教士,部分对白是借助数数完成的,因为他完全不会说德语。

1949:《第三人》 获金棕榈大奖的《第三人》是黑色电影经典作。著名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为该片撰写剧本,他说奥逊·威尔斯贡献出了名句“瑞士人对世界文明的唯一贡献只有报时鸟。”据说加里·格兰特和詹姆斯·斯图尔特都曾是马丁的人选,而哈里原型来自格雷厄姆在军情六处的双重间谍上司金·菲尔比,初定演员为埃尔·考沃德。但在角色改为美国人后,联合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提议换为罗伯特·米彻姆。他认为米彻姆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而备选“威尔斯对此不会贡献半毛钱”。不料米彻姆因吸毒入狱,急需资金投入《奥赛罗》的威尔斯幸运入围。1950年9月20日,25000名东德人无视东德政府禁令,在西柏林观看了该片的露天放映。

1950:《彗星美人》 14项奥斯卡提名,6项大奖,《彗星美人》和同年的《日落大道》一样,都是隐喻好莱坞甚至美国弊端的佳作。贝蒂·戴维斯在片中有一把刺耳的嗓音,不少人认为她借鉴了塔卢拉赫·班克黑德,塔卢拉赫也指责戴维斯模仿了她。戴维斯委屈地表示,这源于她拍片期间离婚诉讼造成的压力。电影上映两年后,原小说作者玛丽·奥尔遇到塔卢拉赫,后者认为她当然是玛戈原型,玛丽向她保证人物取材自伊丽莎白·伯格纳,塔卢拉赫反而勃然大怒。苏珊·海沃德、克劳黛·考尔白、玛琳·黛德丽、英格丽·褒曼等人辞演玛戈一角不但挽救了戴维斯下滑的事业,更让她收获与该片演员加里·梅里尔的爱情,二人收养的女婴便取名玛戈。

1950:《罗生门》 黑泽明的《罗生门》获威尼斯和奥斯卡双重肯定后,令日本电影步入国际舞台,威尼斯称誉摄影宫川一夫正面拍摄太阳的创举为“摄影机初进森林”。当黑泽明最初把计划提交给大映时,说只用罗生门的露天布景和纠察使署的墙,此外全用外景,大映高高兴兴接受了。后来,大映董事川口松太郎抱怨上了大当:这么大的罗生门还不如搭一百个摄影棚布景省钱。电影外景选在奈良深山及京都近郊光明寺的森林,尽管蚂蟥密集天气闷热,这群年轻人仍劲头不减,忘我工作甚至感动了和尚,送给黑泽明一把写着“益众生”的扇子。

1951:《欲望号街车》 获奥斯卡8项提名、4项嘉奖的《欲望号街车》是好莱坞话剧型电影的高峰,令费雯·丽成为奥斯卡与威尼斯双料影后。据说派拉蒙原来计划把田纳西·威廉斯的这个话剧搬上大银幕,并由威廉·惠勒执导、贝蒂·戴维斯主演,最终华纳买下了版权。它始终得不到审查办公室肯定,还遇到道德委员会抗议。华纳只好瞒着导演删掉12处总长大概4分钟的内容,以“B”级上映。电影结尾,布兰奇被带去了精神病院。而据说电影一杀青,患有躁郁症的费雯·丽直接被送去医院精神治疗。因此片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的马龙·白兰度非常不喜欢角色斯坦利,却获得第一次奥斯卡提名,并以不着外衣而显露白色汗衫的形象成为性感符号。

1952:《雨中曲》 影史最伟大歌舞片之一的《雨中曲》反映了好莱坞从无声到有声的过渡。它源于米高梅制片亚瑟·佛雷想再利用一些二、三十年代的旧歌,于是要求编剧把它们串成故事,并获得吉恩·凯利同意演出,从环球被借来唐纳德·奥康纳出演首部米高梅电影,只有“让他们笑”和“摩西以为”是特意为电影谱写的歌曲。他们详实考证了当时明星的穿着打扮和片厂的布景设备,许多角色都有原型。著名的“雨中曲”一段,吉恩·凯利发着高烧,用时七天拍摄完成,每天六小时的人工降雨用掉了数百加仑水。与故事相反,简·哈根在片中的说话和歌声都由本人完成,黛比·雷诺斯反而被配音,据说她还因不会跳舞被吉恩·凯利骂哭过。

1952:《正午》 历时28 天拍摄而成的《正午》,开启修正主义西部片时代,主演加里·库柏获得奥斯卡与金球奖双重嘉奖。在他接片前,约翰·韦恩、马龙·白兰度、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和格利高里·派克等人都曾是小镇执法官人选。制片人斯坦利·克雷默和导演弗雷德·金尼曼透露,他们原本打算拍彩色电影,但拍了没几天就放弃了这一初衷:因为黑白片更具艺术感。为增强故事与真实时间的“实时感”,还删掉了詹姆斯·布朗扮演的托比一角——托比在电影中最终被枪杀,以防电影显得过于幽闭。该片是许多美国总统的最爱。据说克林顿更是八年内在白宫放映了约二十次,甚至在交班时把此片推荐给布什。

1953:《东京物语》 作为最能体现日本巨匠小津安二郎风格的杰作,《东京物语》在国际上享誉极高。小津在它获得《电影旬报》十大佳片第二名后说:”我试图通过孩子的变化来描绘日本家庭制度的崩溃”,接着说这是他最通俗的一部作品。事实上,是编剧野田高梧最早向小津提出故事构想,他灵感来自莱奥·麦卡雷导演的《明日之歌》。经过103天的写作,野田和小津在43瓶清酒熏陶下,完成较以往最强调人物情节的剧本,精心打磨的对白根本不留演员临场发挥的余地。片中原节子的丈夫在战场上死去。现实生活中,她长兄参军病死在西伯利亚。

1953:《恐惧的代价》 这是第一部同时获得金棕榈和金熊的影片。四个亡命司机中最年轻的马里奥由伊夫·蒙当饰演,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费尽口舌说服他出演,这是一段爱恨交加关系的开始。首次冲突是蒙当表示,只要弗朗哥还活着,他就拒绝在西班牙拍摄。导演让了步,将拍摄地改为法国的卡马尔格。导演希望另几个演员能有不同背景和国籍,圈定德国演员彼得·范·埃克、意大利演员法科·卢力和法国默片资深演员查尔斯·文恩。糟糕的是泛滥的雨水令拍摄延期,导演妻子克鲁佐病倒,导演自己摔坏了脚踝,预算超支5000万法郎,电影停拍了6个月。1954年它在美国上映时,还删去了21分钟所谓的反美镜头。

1954:《大路》 获威尼斯银狮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大路》,标志着意大利名导费里尼由新现实主义转向新现代主义。费里尼和编剧图里奥·佩尼利最初想表现一个中世纪的流浪骑士,后来,吉普赛和马戏团的生活吸引了他们,剧本在1953年定稿。不过,制片人不相信年过30岁的玛西娜能演绎未谙世事的少女,但她完全是费里尼想着玛西娜写就的。他们自己为《大路》拍样照,愤怒的费里尼还曾撕毁和制片方的合同。最终他承诺把资金压到最低,卡罗·庞蒂和迪诺·德·劳伦提斯接手开拍,它令玛西娜成为“银幕上永远的流浪儿”。

1954:《七武士》 获威尼斯银狮奖的《七武士》是黑泽明迈入大师级殿堂的著作,影响了一代好莱坞导演。黑泽明一开始本想拍某位武士的一天,但一直找不到相关生活资料。翻阅资料中,他和编剧桥本忍查到一段记载:某个村子为抵御野武士袭击而雇佣了几位武士,最终只有这个村子幸免于难,于是他们写出了《七武士》剧本。扮演胜四郎的木村功原本定角农民利吉,他并不喜欢胜四郎一角,但黑泽明说,胜四郎的假发套只有木村才戴得漂亮。片中最耀眼的武士、由三船敏郎饰演的菊千代,最初设定较为阴郁,与三船沟通后,最后成为反传统的武士。

1955:《大地之歌》 《大地之歌》被称为“印度第一部成熟的电影”,是阿普三部曲的第一部(后两部是《大河之歌》、《大树之歌》)。在1956年的戛纳,它比黑泽明、伯格曼、希区柯克的作品更引发震动。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本是广告公司的画师,看见让·雷诺阿在印度拍摄《河》后,触发他筹拍此片。电影完全按照印度作家比普特普山·班纳吉原著中的叙事顺序拍摄,主角阿普在开场10多分钟后才出生,雷伊说:“我以与人类呼吸节奏相吻合的方式来导演我的片子”。当他站在戛纳领奖台上,不禁为这部3000美元成本拍摄的电影感谢上苍:季风没有毁掉他借来的16毫米电影机。

下期预告 下一期电影120周年佳片推荐,不会让大家再等太久。我们会在国庆节期间的10月3日推出,敬请期待。下期将逐渐进入到电影的黄金时代,《2001太空漫游》、《十二怒汉》、《红色沙漠》等经典电影纷纷面市,让观众感受到电影的无穷魅力。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