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社会》上映十周年回顾

2015-10-20 08:40:55来源:时光网

《黑社会》于内地上映时定名为《龙城岁月》 2005年10月20日,《黑社会》(内地公映定名为《龙城岁月》)在港公映;半年后,《黑社会以和为贵》强力来袭,并相继亮相戛纳电影节。杜琪峰携银河映像团队接连轰出的这两记猛雷,砸得彼时已然疲软的香港影坛一个激灵,首作更在次年金像奖上利落摘得四座金杯。

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日在《黑社会》里尚能存留一丝尊严的黑帮,如今已沦落到因垄断盒饭被逮捕的地步。或许,续集里当古天乐饰演的Jimmy仔听闻老婆怀孕后那个似喜似悲的表情已预告黑社会世界里未来的一切。“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

■酝酿:血脉最纯正的“九龙黑色电影”

杜琪峰天命之年的回顾与探索时间回到2005年。这一年,杜琪峰50岁。五十而知天命。站在人生的路口,何去何从?之于创作而言,这时的杜琪峰,想要利用新时机改变创作电影的角度。已被视为“作者电影”导演的他,拍电影同样经历了从摸索、跟随到找寻自己的历程。

从工匠式的电视导演转入个人化、作品形式的电影导演,这条路,《阿郎的故事》初步试水,直到《无味神探》方到达以自己理念为主的阶段。之后,便是创立了将原创性放在第一位的银河映像。从《十万火急》、《真心英雄》、《暗战》、《枪火》,再到《孤男寡女》、《辣手回春》、《钟无艳》、《瘦身男女》等片,银河映像确立了左手面包(商业),右手理想(艺术)的双重格局。

2005年,杜琪峰与《黑社会》主演梁家辉、任达华等共同出席第59届戛纳电影节面对挚爱之作《柔道龙虎榜》票房与口碑的双重铩羽,他思考着自己的方向。如果继续用回《枪火》、《PTU》的那套方法,会否在电影世界中停滞不前呢?是时候改变下对电影的角度了!于是,他决定尝试采用文学理念的角度,《黑社会》横空出世。

为什么偏偏是用黑社会这一题材来传达电影文学性?不敢问杜琪峰的,就问拉康吧,我们或许该由导演的 成长情结谈起。杜琪峰从小在九龙城寨及同为九龙地区犯罪渊薮的乐富、牛头角等复杂环境中长大,就像《九龙冰室》里展示的那样,那里曾是黑社会势力治下的犯罪温床。而杜琪峰的办公室和片厂也设在九龙塘。他的同学、朋友、阿叔或隔壁邻舍,不少都是黑社会。对常人来说避而远之的黑社会,对他来说,却陪着他成长。正因如此,电影研究者张建德才把杜琪峰的黑帮电影称为“九龙黑色电影”——《黑社会》,是其中气质最突出最正统的一部。

■诞生:作为类型片的《黑社会》被遮蔽的历史与被解构的黑帮

《黑社会》中的仪式处处可见,但也只剩下仪式的空壳“小弟黑骨仁,隶属洪门天宝山碧血堂,司职红旗五哥……既是洪门兄弟,应该以和为贵。我们应该在每个堂口的名称上,都加上一个和字。”《黑社会以和为贵》开头尤勇拜码头的一番表白,夹带着同《黑社会》片头一样的旧历史影像。此段影射的正是1909年,香港“义勇堂”堂主黑骨仁为调和各帮派间的矛盾,召集香港首次“洪门大会”的真实事件,之后,既相互独立又联合的“和”字派三合会组织就此形成。

再往前推溯,据说,洪门三合会实为著名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在广东地区的一个分支。随时间流转,香港黑帮枝繁叶茂起来,60年代,香港 600万人口中差不多有50万黑帮。在杜琪峰看来,黑帮,也是陪着香港长大的一部分。偏偏如此长远的历史,在文献中两三句就一笔带过,那么,他要借这帮被大写历史隐蔽的人,负起记录城市点滴的责任。

从70年代的《大决斗》到80年代的《英雄本色》,港产黑帮片作为类型逐渐建立并成熟当然,他绝不是要拍一个历史片或者纪录片。老实说,躲在历史书影的黑帮,却从未远离聚光灯的注目。黑帮片,从香港电影发轫之际便已有之,经过张彻《大决斗》、《马永贞》等片的短暂辉煌期,直到《英雄本色》才真正泛滥开来。但无论是洋溢古典浪漫豪情的《英雄本色》,漫画式热血的《古惑仔》系列,还是林岭东的“风云片”,麦当雄的“枭雄片”,王晶等人的“赌片”,都还没有跳出地区英雄的范式。即便是杜琪峰个人,在《真心英雄》、《暗战》、《全职杀手》等片里,黑帮大多数时候依然是以洒然的英雄姿态亮相的;相反,对黑帮神话色彩的初步解构,是在他退居幕后的《一个字头的诞生》里率先完成。

今次,《黑社会》中,杜琪峰不想歌颂也不唱衰黑社会,他只写这一班人,“这班在社区里存在的人。”可,到底从哪儿下笔?在后九七时代,杜琪峰认为,时代转变给社会带来的最大的冲击,便是选举。香港回归政权交迭,游戏规则不同了。政治、经济、文化……这一切都发生着巨变,连最基本的思想也要跟着变。

直到2005年,回归了八年多,许多港人仍在迷失。非典、七一游行、商台名嘴封咪事件……一系列大事件接连冲荡着港人心理。而在研究黑帮时,杜琪峰发现,他们几十年前就已经有选举;比对现实,电影英文名给出答案:Election。选举,事态皆因移交而起,已有之事还会否一样?春秋笔法,婉而成章。为免后续争端,杜琪峰更直接一次拍两部,总共用了不到一亿台币完成。

■选择:爱兄弟还是爱黄金?时代的转变与情义的崩塌拍黑社会选举,杜琪峰并不是首创。九七香港回归前,《古惑仔》系列的第四集《97古惑仔之战无不胜》上映,里面也出现了黑社会选领导人的题材。该片中,黑社会已渗透进社会方方面面,政治领域也未能例外。两位候选人为竞选分区“话事人”,甚至举行选举辩论大会,由看似民主的公投定输赢。结果呢?大会闹得四分五裂,还是得最高话事人出面做主,一人钦定。

《黑社会》海报中写着“三百年前,他们被称为义士”,而时代的转变终于逼着每一个人都成为见利忘义的猛兽可这不过是《古惑仔》的一条侧线而已,到《黑社会》,象征政权交割的龙头棍干脆化身为电影中的动作麦格芬,几乎无所现形但又无处不在,绷紧着所有人的神经。《黑社会》与此前的“九龙黑色电影”一样,它里面的人物,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结盟关系和机缘巧合的网络中——这个网络现在称为黑帮社团。然而,这种结盟关系,会变换,会交错,也会出错。“错”就带来了悬念与精彩。

此前杜琪峰或者说银河映像的这类典型风格佳作中,“错”大多是由不可说的宿命机器牵引而发的,好比《非常突然》结局无常的覆没。但《黑社会》的“错”,不是因宿命引起的,而是黑社会尊重的过时法则与谋权者兽性自我的揪斗。换言之是个人而非命运,才是这场赌局中最大的违规者。

讽刺的是,《黑社会》中的暴力,恰恰是由对黑社会法则的遵从来推动的。找出龙头棍的最初目的,就是要让各个社团重归和平稳定的状态,避免为选新“话事人”而滥开杀戒。聚在“和联胜”旗帜下的这群人,为服从这一法则,走上欲望不归路。这种立法的暴力,把和联胜变成香港社会的一个缩影,进而成为一个小小的朝廷,“突出明明身居中国版图之中,却又具有自治性质的特殊地位。”黑社会的内在政治机制,在片中首次得以深入呈现。

《枪火》中,杀手们谨严遵从着黑帮规矩,引发黑帮约法和兄弟情义间的冲突:“一天是社团的人,一辈子都会是。”《黑社会》的海报上,歃血结盟的黑帮头顶,书写着“三百年前,他们被称为义士”的大字。但如今的帮会早已把洪门创始人的做事原则抛诸脑后。他们忘记了手足之情。

金钱、政治、人性盘根交错下的黑帮斗争

对《黑社会》系列来说,大D与阿乐的“话事人”之争也不过是黑社会在新时代面临诸多问题中的内部问题“爱兄弟还是爱黄金?”两部电影中,除张家辉饰演的飞机身上还存有快意恩仇的侠义之气外,我们竟再找不出一个传统黑帮片里的义士。尤其第二部里郑浩南演绎的杀手,临死前仍反复念叨着“加钱”。这种入骨的讽刺在林雪那里完全成为笑谈,他因不愿交出龙头棍被痛殴,口中不停背诵着约法:“私劫兄弟财务,暗帮外人抢夺兄弟财物者,五雷诛灭……”杜琪峰一针见血地挑明:他根本是神经病,现在没有人讲这些。

传统的义利分歧完全可以用类型消化,杜琪峰的聪明,便是藏暧昧于暧昧。过去那么爱用枪的他,在《黑社会》里,让枪几乎变成了一种禁忌,他说:“因为我这次想要展现的,是关于中国帮会历史的一个佛家的因果观念。” 他加强了暴力的象征性和赤裸感——在中国传统中,刀是个仪式的象征——从而把权钱争斗从为剧情服务的层级,提升到呈现权利结构与人性悲剧的本质。

“黑社会都有爱国的”这句话同样出现在《黑社会以和为贵》的海报中如果说《黑社会》里至少建立起了对阿乐(任达华饰)一方的同情,直至真相大白暴力突至的三分钟;续集干脆对任何人都毫无怜悯之情。杜琪峰曾言:“我觉得电影要创造一个时代的转变,必定带出一种政治气氛在内。”一暗到底之下,政治气氛与历史支撑愈发凸显,不仅具备寓言性质,更常常直接针对大时代做出批判。那句著名的“黑社会也有爱国的”表明了传统兵贼游戏的新玩法。这句话,英国人不会讲;中国人讲,是从感情出发。他们处理的是家事,用的是家法。他们是最大最大的一个力量。

第一部里,从选举开始,隐约带出港人对普选的态度,是用历史和背景的形式、回看过去的方法去想。其时,黑帮尚有和警方谈判的资本。第二部中,面对尤勇代表的内地政府,他们只能选择以和为贵。什么叫以和为贵?“从前的以和为贵,是指黑帮与黑帮之间;现在的以和为贵,是指‘我们’,和‘你们’之间。”黑社会何去何从?将来他们会怎么样?答案,昭然若揭。爱国者,生;不爱国者,死。

■高度:香港人的《黑社会》立足本港的政治文化批判“拍《黑社会》,一定要能代表香港。”杜琪峰拍摄此片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展现有别于《教父》或《好家伙》的“十分地方性的帮派文化”。他推翻了一般港片中对黑社会的神奇话和浪漫化,将其拉近日常。《黑社会》里阿乐有一场戏,安排在菜市场。买菜的他,提着塑料袋,身着最寻常的休闲装,和颜悦色的让摊贩老板留两斤猪骨给他,说因为儿子喜欢吃。他们和普通人看上去并无差别,一样要回家吃饭,一样得面对家庭感情危机,一样要对子女教育问题操心,一样要学习勾心斗角的厚黑哲学才能要上位。同时,它具有和黑色电影共同的风格元素:美学和情感上的张力。

阿乐谋杀大D的桥段将人性中极端的恶暴露无遗同《PTU》相似,电影通篇以暗色为主,无论黑帮还是警方,人物统统背光处理,仿佛只能活在黑夜里。两部电影都选择通过“话事”开场,只言片语中,暗流汹涌。即便打斗场景也多采用中景取镜,人物的面部大都隐在黑暗中,没有频繁快速的镜头剪辑。它的静态暴力,常常是通过反差而非杜琪峰此前标志性的站位构图实现的。回想起来,最令人生寒的暴力场景,不是古天乐肢解及搅人肉喂狗,而是权欲熏心的任达华两次突然发力:一次是在湖边冷硬地一下下用石头砸人,一次是把王天林推下楼梯。看似平和气氛下急刹车般的转向,是光天化日下无从预料又避无可避的数刀斜刺,把人性极端的恶渲染到极致。

《黑社会》系列中的Jimmy仔(古天乐饰)与《极恶非道》里的石原(加濑亮饰)一样,年轻、聪明、残酷、有手腕挟带着政治文化批判与人性深度描摹的《黑社会》系列问世后,把《无间道》系列里隐约的批判现实力度推向另一高峰。因此,有不少人把它视为香港版的《教父》。不过,野心勃勃的杜琪峰对此并不买账,他强调,一定要脱离别人说他学科波拉或马丁·斯科塞斯的想法,他想这部成为香港人的《黑社会》。除此之外,也有尔冬升的《新宿事件》、三池崇史的“黑社会三部曲”、北野武的《极恶非道》系列等刻画黑帮做派的电影,但若要问它们彼此之间是否有勾联借鉴,或许,可以用杜琪峰的回答作结:“如果有相同之处,那就代表原来全世界都有些东西相似。”

《黑社会》里,“荃湾大佬”大D(梁家辉饰)曾如此讽刺社团叔辈们不碰“白粉”:“改行卖洗衣粉、苏打粉、爽身粉多好”。今天看来,这一讥语竟成现实:港剧《拆局专家》里,古惑仔们卖起了奶粉。杜琪峰曾说,电影最强大的力量,就是把当代社会风貌与文化保留下来。你生存在哪一个时代,你就有保存哪个时段面貌的责任。谈及黑社会的时代变迁,他认为,最重要的历史变化就是黑帮力量的衰败。“九七回归前,香港黑帮一直像是病瘤,英国人统治一百多年,都没有办法去搞定,但回归才十年多,好像已经把它给控制住了。”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