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5 13:35:30来源:时光网
黄建新 被业界誉为“金牌监制”的黄建新,在电影圈拥有着多重身份,从编剧、导演、到制片人、监制,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他早已熟悉如何在资本和艺术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近日在导演协会主办的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上,黄建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和熟悉的导演老朋友们相聚在一起,他显得格外放松和开怀。
在黄建新的监制履历表上,几乎云集了两岸三地的最强导演阵容:不仅有冯小刚,陈凯歌这些内地大导演,也有陈可辛、张之亮、尔冬升、徐克、林超贤这些香港导演,更有跨国合作《木乃伊3》,甚至在昆汀·塔伦蒂诺2002年来华拍摄的《杀死比尔2》中,黄建新也作为中方监制参与了中国戏份的拍摄。在黄建新眼里:“好的监制是一堵墙,用来堵老板,出品方众多老板只能跟监制去谈,监制会选择专业性的问题去跟导演沟通,必须要保护导演对艺术的敏感。”
最近两年,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票房拿下8.9亿,林超贤执导的《湄公河行动》票房高达11.8亿。人们惊喜地发现,“红色经典”原来可以这样玩儿,“主旋律“电影居然越来越好看了!这两部电影的监制黄建新认为:“以前主旋律电影跟观众之间有一道墙,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把这个墙拆掉,满足类型电影的要求,满足观众的心理预期。比如帮《智取威虎山》拍‘打虎上山’的这场戏争取到近1000万投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黄建新监制、刘伟强执导的《建军大业》已杀青黄建新曾担任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两部“国字号”大片的导演,2016年11月,由黄建新监制、刘伟强执导的新片《建军大业》已杀青,预计将在2017年8月,建军90周年前夕与观众见面。他对记者透露:“《建军》的故事性比前两部有很强的进步,众位参演的‘小鲜肉’拍戏都非常卖力,但演员阵容暂时保密。”
身为“50后”的黄建新,一直在积极拥抱电影市场的变化,他认为2016年电影市场是良性回调,“亩产万斤”的狂热才是不正常的。最近几年,黄建新开始和新生代导演打成一片,他曾为叫兽易小星保驾护航,监制其执导的热门网剧《万万没想到》大电影,2017年他还将监制韩寒导演的下一部新片《天空制造》,他评价韩寒“影像叙事能力强,又很用功”。
黄建新:2016年电影市场是良性回调
“亩产万斤”才不正常 电影好不好观众说了算
黄建新在第14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上发言
:您怎么看2016年的内地电影市场增幅放缓?
黄建新:由于资本的介入,2015年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涨幅高达48%。2016年经过调整之后票补回落,票价回到最初的价格,不太喜欢看电影的人就会选择不去看电影,因此现在的电影观众是相对比较真实的固定观众群。所谓的年票房600亿的目标,那是媒体和业界配合着资本,一块创造的“亩产万斤粮”的幻象,其实根本达不到,但所有人都信以为真,等它破灭的时候,市场回到正常的时候,大家反而不适应了。
有一组数据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2014年电影总票房294亿,2015年电影总票房440.6亿,2016年电影总票房超过457亿。2016年比2015年电影多了近70部电影,多了2100万场次,观影人次为13.72亿,同比增长8.89%,放映场次和观影人次增加了这么多,但是票房只增加了17亿,这说明2016年是电影市场的良性回调。
《湄公河行动》上映初期并不被院线看好,最终拿下11.8亿票房:您觉得电影市场的整体形势是在变好吗?
黄建新:对,电影市场通过自身的调节,又回到了一个理性的位置上,这样看来市场形势是变好了。比如《湄公河行动》在宣传初期并不被院线看好,原因不外乎两个:一就是警察题材不够吸引人,无亮点;二就是没有小鲜肉。但它上映后无论口碑还是票房一天天都在递增,第一天排片16.7%,3600万,第二天7000万,第三天就赶超了《爵迹》。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电影的判断,不是影评人和理论研究人说了算,是观众的基本价值判断说了算。
黄建新:监制是一堵墙 用来堵老板
必须要保护导演对艺术的敏感:您曾给冯小刚、陈凯歌、陈可辛、徐克等多位导演做过监制,能否谈谈您这些年做监制的感受?
黄建新:这些年做监制,拍每部戏都跟导演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只有监制和导演关系良好,才能展开更好的工作。监制是一堵墙,用来堵老板,如果一部戏七八个老板们都跟导演提要求,导演是没有办法工作的。
投资人只能跟监制去谈,监制会选择专业性的问题去跟导演沟通,来保护导演的创作空间。电影工业就是一个结构,监制是负责结构运转的人,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像《007》的导演换过很多个,但是电影依旧存在,这是一个以共性为基础的电影。
黄建新担任《智取威虎山》监制,和导演徐克把酒言欢:您觉得做监制什么最重要?
黄建新:做电影有两种人是不能伤害的,第一是导演,第二是演员。一个演员一辈子要把自己的灵魂装到一个臆想的另外一个人的灵魂里去,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而导演是一类很敏感的人群,任何情绪都会影响他对电影的感觉和处理。所以电影对监制有一个要求,你要最大限度保护导演和演员在这个艺术状态里,不受外界的影响。
:您怎么看待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关系?
黄建新:这两种类型都是要互相理解的。如果市场电影不够发达,其实更没有艺术电影的发展空间了。大部分的文艺片摄影师和美术师其实是受限制的,因为文艺片是以导演为中心,所有人都要围绕他的想法,围绕他对美学的理解和摄影的理解,去完成一个独属于他的世界。在商业电影里反而不是,所以商业电影里每一个职位都变得很重要,各司其职。艺术电影就要创新,所以是年轻人去探索,老了就创新不了,老了就是拍《血战钢锯岭》,这都是非常类型化的电影
:您怎么资本对电影的作用?黄建新:最近大家和资本的关系闹得很僵,其实大家要跟资本建立正常的关系。去年下半年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所有的资本开始对职业人更为尊敬,这就是好的。我们必须要注意到,2016年文化企业的上市公司,市值平均缩水了40%。我平时做监制,所以对这件事情很敏感。大家不要再乱骂资本,如果不跟资本处理好良性的关系,两年以后我们又有很多导演找不到钱拍戏,这是个警告,我不知道是不是会成为现实,但是直觉告诉我就是这样的。
怎么把主旋律电影拍好看?从《威虎山》到《湄公河》 拆掉跟观众之间的“墙”
《智取威虎山》为拍“打虎上山”花了1000万:您监制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和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都创造了口碑与票房的成功,怎样能把主旋律电影拍好看?
黄建新:我们选择的题材都非常符合市场要求,它的情感需要满足大多数人的消费心理,这样的电影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就是一种从众心理的系统。比如说《智取威虎山》是一个传奇故事,它的主角是一个孤胆英雄,这些都符合类型电影特别基本的东西,这种英雄情结很多人从小就有。
《湄公河行动》也一样,比如在电影里我们抓住了毒贩,按以前都不会当场毙掉的,但有一个城市的发行同事告诉说,那一枪打下去全场观众在鼓掌。商业电影就是这样,要让你解恨,扬善惩恶这就是电影的价值观,坏人要短命,好人要活着,这符合大多数人理想化的期待。
:您认为什么是主旋律电影?黄建新:主旋律电影传递了基本的主流的价值观,原来大家把主旋律电影理解成歌颂性的电影,其实这是比较片面性的思维。一个人可以为信仰牺牲,这就是主流价值观,他不肯为信仰牺牲,遇到困难就逃跑、投降,这不是主流价值观,所以才会成就电影里的英雄。以前主旋律电影跟观众之间有一道“墙”,所以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把这个墙拆掉,比如《智取威虎山》就是拆墙的。
:听说《智取威虎山》拍打虎上山的戏花了1000万?
黄建新:对,原来定的500万,后来又多花了500万,当时确实有点争论,投资方希望我们压缩一下成本,后来徐克导演说特效公司算下来这场戏要花近1000万,我力争把这个钱给他了。我说这是门面,这是年轻观众对你的信任的基础,你这个片段扔出去很牛逼,他就觉得这个电影可以值得看,这就是跟观众沟通的敲门砖。
黄建新:帮《湄公河行动》建立“国家概念”
说服林超贤痛快删戏 “监制必须抽离出来”
《湄公河行动》导演林超贤:您作为《湄公河行动》的监制,有没有给林超贤导演一些具体的建议或帮助?
黄建新:最关键的是帮电影建立起“国家概念”,因为林超贤是香港导演,香港是个城市,以前又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港产警匪片一直缺乏国家概念,但是全世界所有的大的警匪电影,或者反间谍的电影都是建立在国家概念上的。比如所有的《007》,那么美国人(英国人)拍的都是在冷战时期,敌对方一定是苏联。所以《湄公河行动》如果没有国家概念,就不能呼应全体观众的情绪。
另外我能比较准确地告诉导演,内地观众对这部戏的接受程度,观众有可能怎么理解电影的细节,比如哪些情节观众是没有新鲜感的,哪些是观众喜闻乐见的。我跟导演配合得很好,最后终剪时,我建议导演压缩15分钟的戏,结果他删了18分钟,有一场长达4分钟的戏剪掉了。
《湄公河行动》张涵予与彭于晏:《湄公河行动》具体剪掉了什么戏呢?
黄建新:就是张涵予渗透到敌人那边去喝酒,然后跟彭于晏有一场很长的戏,其实拍得还不错,还有一场戏就是军队设卡,他们在那发生了一场枪战,也删了。因为我认为两个小时的电影,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挑战,相似的情节看多了观众会疲劳,也会对细节进行比较,如果你后一个细节压不住前一个细节,反而容易出错,所以要删掉一些保证故事的阶梯性。
有时候监制必须是可以抽离出来的角色,因为导演是很难抽离出来,他花了一两年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去做一部电影,但是监制必须是内行,提建议要说到点子上,要不然导演很难接受。
“国字号”新片《建军大业》已杀青
“小鲜肉”拍戏非常卖力 演员阵容保密
《建军大业》已于16年11月底杀青,监制黄建新曾感慨说,“这部电影终于杀青了,拍摄过程中我们不少人也都流泪了。每个人心中都有英雄情怀,《建军大业》就是能唤醒英雄情怀的一部电影。”《建军大业》请到了包括欧豪、朱亚文等众多年轻演员担任主演,但更详细的演员阵容,黄建新表示暂时保密。
《建军大业》将于17年8月上映:大家都很关心您监制的新片《建军大业》,您认为它和之前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有何不同?
黄建新:《建军大业》跟前两部比有一个特别好的进步,就是它更加符合故事片的逻辑,因为它有中心事件,就是8月1日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前后出现正反两面的力量交锋,非常有独特个性的那些人物,而且那些人物都非常年轻,这些都是很好的拍电影的故事基础。《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都是编年史,变成了文献性的叙事电影,所以《建军大业》和他们还是不一样的。
:您这次和刘伟强导演之间的合作是怎么分工的?
黄建新:《十月围城》他来帮过我们忙,我们当时拖期请他来帮助,那些结尾都是他拍的,拍得非常好。他是一个现场掌控能力极强的导演,所以合作特别愉快。
:有些人会担心,《建军大业》跟这样一个红色题材电影,加上香港导演刘伟强,会不会感觉很违和?
黄建新:我已经做了《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了,都是这样的组合,内地监制+港台导演。拍《威虎山》的时候,这种质疑比较强烈,后来就好多了,其实到了《湄公河》从主管机构到公安部都没有担心,没有人提过这个问题了。
《建军大业》已曝光的演员阵容包括携朱亚文、王景春、欧豪、吴樾、保剑锋等:《建军大业》请到了包括欧豪、朱亚文等众多年轻演员,这些“小鲜肉”表现得怎样?
黄建新:他们都演得很好,我不相信进了一个非常好的团结的集体,大家不会努力的表现自己。他们都会准时到达现场拍摄,再苦再累,甚至受伤都一声不吭,在我们那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我们在开拍之前把主演集中在一个警地训练,他们在大太阳底下匍匐前进,打枪、骑马,腿都没磨破了,没有一个人说一句怨言的,这都是现在最红的年轻演员。
:《建军大业》主演朱亚文和欧豪外,网传还有鹿晗、李易峰、张艺兴等等,现在演员阵容可否透露了?
黄建新:暂时保密,等待合适的时间会和大家公布的。因为故事中的真实人物当时非常年轻,邓小平当时也就二十四五岁,粟裕当时不到二十岁,所以我们要启用年轻演员,才能更好地还原历史。
黄建新:和韩寒、易小星沟通没压力
拥抱观众新变化 2017筹备玄幻新片
黄建新将监制韩寒下一部新片《天空制造》:韩寒的下一部新片《天空制造》也是您监制的,您和他有接触吗?
黄建新:这个片子还没开始做,韩寒是从作家转过来当导演的,但是他有一个优点,他对视觉的敏感度非常高,韩寒的电影并不花哨,但是影像的叙事能力还是很强的。
另外他很用功,我们拍《建军大业》,他在我们旁边拍戏,跑过来跟我们聊天。他旁边的制片人告诉我,韩寒5天才睡了几个小时。什么叫好电影?是你用生命去换的,可能会换来好电影,不付出是没有可能拍出好电影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除了韩寒,您还和叫兽易小星都合作过,和这些新生代的导演交流,能理解他们的世界吗?
黄建新: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跟我交流没有压力,非常随便,想说就说什么,而且我还是技术控,所有的手机里你们会玩的东西我全都会,甚至别人不会的,我还可以教一下。你要看到世界在变化,年轻人跟年纪大的人冲突在于,你总想用固化的概念去控制他,所以他会跟你发生冲突。如果你永远认为世界是变化的,是动态的,就可以跟他们聊到一个点上。
:您觉得现在的年轻观众有什么特征?
黄建新:我们今天还在讨论一个问题,有一次我跟一些研究心理学的和物种进化的人在聊天,新生代年轻人很不爱看暗的电影,就喜欢看画面很亮的片子,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说教育没教他们美术史,没教基本构图原则和色彩原则吗?
他们告诉我说,因为人是进化的,最近几十年计算机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计算机屏幕和手机屏幕看东西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个就是所有东西都把亮度增加,会变得清晰度无比。那么小孩从开始小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些,看久了就会变成习惯了,这个潜意识会影响生理,就是一代一代影响你视网膜对于色彩的感受力。虽然这都是推测,但有可能我们的电影也要跟着发生一些变化,你要是不变,观众就抛弃你了。
:2017年您有什么样的新片计划?
黄建新:有一些新的想法正在谈,我想去涉猎一部中国的玄幻电影。我们一直在探讨世界观架构的问题,比如说魔幻片也好,玄幻片也好,能让观众在5分钟之内就进入你创造的世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比如《哈利波特》就是在一个车站撞墙过去的,这个世界就被认可了,就这么简单。如果你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所有的细节观众都在怀疑,这是玄幻吗?我们现在有一些中国的科幻、玄幻电影,它永远在似是而非之间晃,你永远觉得哪不对,觉得很假。目前这部新片导演还没定,现在还在打磨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