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又见春娇与志明

2017-04-30 09:00:48来源:时光网

时光倒回到2009年,春娇与志明在烟雾弥漫的后巷角落相遇、相知。两年后的他们,从香港辗转至北京,从彼此的怀抱奔向另一个人的肩头,又再次寻回彼此的指尖。八年后的他们,被时间和爱情推到了一个更现实的节点。

第一部 后巷烟民相比起国外另一部被世人奉为经典的文艺爱情三部曲——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在”系列,春娇和志明的故事实在平凡多了。这种始于街角、长于手机的爱情,平凡得让都市里无数情侣看成了自己的故事,平凡得,影片里哪怕一句对白、一封短信就足以将人戳得“男默女泪”。

距离第一部《志明与春娇》上映至今,已过七年。故事里,余春娇每一次的期望和失望、张志明每一次的领悟和成长……两人的爱情在彼此拉扯之间已长跑了八年;而故事外,余文乐也从一介“小鲜肉”成长为成熟靠谱的“六叔”,杨千嬅更是从大龄少女成长为一位儿子已五岁的母亲。香港当年一纸“史上最严”禁烟令,纷纷攘攘实施至今也逐渐将香港从“吞云吐雾港”蜕变成“空气清新港”,成为内地及亚洲其他城市的参考榜样。

彭浩翔其实春娇与志明这三部曲,说是“成也志明,败也志明”也一点不为过。彭浩翔说过张志明的原型其实是他本人,他只是在拍自己和老婆的故事。这一个“污”得不拘小节、善于戏谑地调侃两性隐晦问题的导演,既能到位表达男性的需求,却又很懂女人心。而他的镜头和剪辑风格也恰似张志明的性格一样,一边在闪躲一边在寻找,始终在努力避免着直接和严肃。即便到了该沉重的时候,总免不了配上轻松的配乐,或谐谑讨喜的反转剧情。那种感觉,就像一个逃避现实、不愿意长大的男孩。

人们爱追溯,时间爱催促。在这次《春娇救志明》里,蒋梦婕饰演的“干妈”临走前对张志明说:“我们不能一直是小孩,是时候长大了”,或许这也是导演借她之口想跟如今看到第七年的观众说的话。2017年,爱情来到需要往前迈步的节点,我们都需要成长。在此之前,就让我们回溯一下余春娇和张志明,那些年爱情生长的痕迹。

从香港到北京志明和春娇的如烟往事2007年,香港的禁烟令把千万个烟民从室内逼去了街角巷尾。对于烟民们,这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不需要发达的互联网,也不依赖多样的社交网站,烟民被他们共同的抽烟需要,在街角嬉笑着认识各行各业的朋友。

初识余春娇和张志明邂逅的时刻,街角的空气里弥漫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尴尬。据采访,当时也是杨千嬅第一次认识余文乐,这种尴尬其实不是演的……回到戏里,春娇对志明被劈腿的遭遇,多少该有些同情。不明就里的志明,凭着直觉的亲切感上前给春娇点烟。“姣婆遇上脂粉客”,谈不上一见钟情,却也有初见时的默契。

自从志明和春娇互换了电话号码,两人的世界就被牵在了一起。你有唱k派对,我来陪,只因我和同事的酒肉之局,也不及你短信几字来得有趣。比起心思简明的春娇,志明看到的世界充满了更多的狡诈与骗局。两人一起买烟,一起戏弄警察,两颗心也彼此靠近。知道春娇并非单身,志明受了些微打击,却依旧与春娇玩在一起。几条暗含心思的短信,挑起春娇与男友的纷争,终于把春娇带离了原本那个沉闷无趣的世界。第一部的《志明与春娇》是志明挑拨在前,春娇欢笑随后,两人在烟雾缭绕的淫邪笑话里开始书写暧昧。

当年还没有重力感应的手机然而对于春娇来说,离开过去是为了奔向未来。一条换网短信试出了二人的矛盾。比起有趣暧昧,春娇更想要一个明确的回音、一份稳定的感情。而孩子心且略显内秀的志明,始终觉得“我会引她注意,多过主动跟她说‘我很喜欢你’”。一方急迫地渴望直白,而一方固守自己的含蓄。直至上升的烟税将买烟的二人推向一处,春娇才发现自己大意地错过了志明反置“I Miss U”(想念你)的信息暗示。二人就此缠绵在一起。

第二部里的《春娇与志明》早已历经两年平静无波的恋情,关系终于停留在同居,毫无进展。恐怖故事与八卦琐细带来的快乐,开始难以抚平生活摩擦带来的沉郁情绪。烟草香中建立的感情已扛不住志明一次次的失约,一次次将工作置于女友前的选择。春娇再一次迷失在一段关系的自我定位里。

志明的工作调动,成了二人分手的契机。在从香港飞去北京的飞机上,志明遇到了貌美且主动的空姐优优(杨幂饰),二人迅速走在一起。无巧不成书,春娇也因工作调动,与志明重遇北京。春娇一边与志明见面,一边也享受着Sam(徐峥饰)的关心。志明的孩子气与Sam的成熟男子气息对比鲜明,春娇开始在未来的选择中犹疑。

春娇那一段“不知不觉我变成了另一个张志明”的沉重自白,被志明的谐谑击碎。志明在优优与自己之间的游移终于让春娇彻底失望。春娇选择斩断过往,彻底走出有张志明的生活。志明则在失去面前明白了珍惜,被春娇的决定推着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伴随着当年曲婉婷的一曲《Drenched》,那段“我大过你啊,但是我高过你喔”台词再现,两人再度依偎在一起。

不老男孩的爱情成长她们是张志明和彼得潘的“例外”从第一部的“马桶干冰”梗,到第三部戴帽子的“大拇指”……张志明最大的标签是“长不大”,彭浩翔在丰富人物形象的细节创意上一直让人惊喜,毕竟“污”与“文艺”本也就一线之差。关系走到了第八年,这个“不老男孩”在《春娇救志明》中给我们展现出的各种言行举止明显比往昔成熟了不少,他开始明白“两个人要维持一段好的关系不容易,不要因为做了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而影响它”。

就喜欢烟雾弥漫但这个领悟也是经历二人几番博弈和煎熬。如前言提到,纵观三部曲可谓“成也志明,败也志明”。张志明逗趣欢喜地把余春娇扯进了自己的生活里,却总在爱情生长至节点处拖泥带水,引发矛盾。究其原委,并非感情往复乏味,而是女方已在成长,男方却始终停在原地,抱着最开始的欢喜不放不走不前进。对于过去的张志明来说,不停更换女友带来的痛楚或许有限,毕竟这不过是他的同一场游戏反复重演。直到,他遇见自己的余春娇。

一如“莎士比亚早已写尽冷暖悲喜,后人只是翻唱书写”,张志明和余春娇的故事也只是另一个古老童话的现代爱情翻版。为追忆少年夭折的哥哥,早在1911年,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J.M. Barrie)就创作了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男孩形象,并写就了举世闻名的《彼得·潘》。

罗宾·威廉姆斯版 四十岁的小飞侠和家人故事里,彼得·潘带领着一群迷失少年生活在永无岛。达林家的三姐弟享受着孩童时代的自由与幻想,他们离开妈妈,飞到永无岛上玩乐冒险。直到姐姐温蒂想起自己的妈妈,才和弟弟们离开了永无岛,重回自己的家。这部童话曾被屡次改编翻拍。后人甚至为之写下了续集(1991年电影《铁钩船长》),讲述身为人父的彼得·潘重回永无岛救回自己孩子的故事。

在后人的改编演绎里,潘和温蒂之间的两小无猜变成了类似成年人间的暧昧情愫。温蒂想要回到现实世界,长大并成为母亲,而潘却不愿离开永无岛。他畏惧长大,畏惧变成一个失去自由与幻想的成年人,更畏惧成为一个要肩负现实重担的丈夫和父亲。而除了温蒂,陪伴潘的女性角色,就只有一个同样不会老去的精灵贝尔。贝尔身材曼妙,常常陪伴潘的左右,还用精灵粉给了潘飞跑打闹的自在能力。

朱莉娅·罗伯茨版本的Tinker Bell若是人身心的成长步调不一,就会变成一个个奇异难懂的形象。而彭浩翔电影里的张志明,又何尝不是一个身已老去、心中少年的男子形象?所以,他找来了一代一代陪他等在原地看干冰奇景的女友——这既是一代代去永无岛冒险的孩子,也是一代代的贝尔。

可是,孩子会记起自己的妈妈,现实里也没有不老不腐的贝尔。女友们会渐渐厌倦不断反复的冒险。等到了爱情生长至安稳的阶段,她们只得离开这个内心拒绝长大的志明·潘。而志明,则被留在原地找寻他的下一代玩伴。

如果我是那个例外呢?世界发展的可能总有许多,然而成为事实的总是最有缘的那一个。《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里的傻姑娘Gigi曾经茅塞顿开,“我听到的所有浪漫爱情故事 都是例外,而我只是常态”。而电影的最后,爱她的Alex则向她表白,“你是我的例外”。就像这场浪漫喜剧里描写的那样,所有人感情故事里的例外才是真爱,而所有存活下来的爱情都是关于例外的传奇故事。

遇见所谓“真爱”,既是一场浩劫,也是一次机会。其中伴随着打破过往的成长阵痛,也蕴含着探索新知的机会。所幸,对于志明来说,春娇是一个例外。用春娇妈妈的话,张志明比较好的一点是,他肯为了对方作出改变。光是这一点,在如今这个诱惑太多、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已属难能可贵。

“志明春娇”的电影胎记香港小市民的爱情及本土风格彭浩翔的镜头就像张志明的性格那样,一边闪躲一边寻找,始终在努力避免着直接和严肃。即便有严肃而沉重的部分,也总免不了配上轻松的配乐,或是峰回路转、谐谑讨喜的反转剧情。导演总不放过在细节上逗乐观众的机会,就像两部电影中,春娇和志明的手机铃声,都用了轻松有趣的“全家找你”童音版。

香港“志明春娇”系列的粤语版其实更能代表故事的全貌—— 一对香港小市民潮湿黏腻的爱情纠葛。香港的高楼林立,大部分生活其中的人所习惯的,是常年湿热的空气、拥挤堆叠的高楼、隔音效果差且拥挤的居住环境。那里满是赚钱的机会,却有更多的开销;那里有满地的洋人和国际公司,可见到穷困潦倒、生活艰辛的又常常是母语粤语的本地人;那里有成排的酒吧,却难有时间和精力去遭遇一段既不吵闹又有深度的恋情。在这样的环境里,志明与春娇始于街角、长在简讯里的爱情,显得简单轻松,附带一丝叫人向往的浪漫。于尘世中,又远于尘世。

浓郁的生活化气息也是“志明春娇”系列电影的标志。它叙述的只是平凡人的爱情,主人公一个是丝芙兰化妆店员/主,一个是懂点浪漫的广告男,连名字都是粤港澳群众最常见的名字。这两人的主线互动固然有趣,但两人身边围绕几个兄弟和闺蜜更是亮点副线,一度成为电影的“黄段子”担当。

第三部中,春娇闺蜜给她唱跳“冲喜” 左边林兆霞 右边陈逸宁春娇的闺蜜一方面展现了港女给人以惯性“刻薄”的印象,却同时更展现了她们果敢、幽默。在第二部的高潮,陈逸宁饰演的Isabel骂醒了张志明,才有了后面在北京南站的重归于好。作为这位闺蜜团里最鲜活的角色,陈逸宁出过很多经典台词,例如前作里“一世人流流长,总会爱上几个人渣”,到第三部里的“小不忍,好撚Meng”(国语版本为“小不忍,就得滚”,略丧失了粤语文化的恶趣味)。

此外,电影开篇的恐怖故事、手写的日期、充满香港市井气息的“咸湿”粤语也是这个系列电影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春娇救志明》的故事再次回归香港,港味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老戏骨秦沛饰演一把年纪还爱玩的春娇爸爸除了为主线注入原生家庭的问题,他这条副线还带出了香港按摩房、兰桂坊等香港特色场景街景,尤其是按摩房里“解救飞鹰”那段对白,让人一秒回到黑社会港片年代,让人笑出眼泪。

其他爱情电影三部曲爱恨纠缠多年的 何止志明和春娇经历三部电影的磨砺,杨千嬅和余文乐二人的合作早已默契倍增。其实,过往的中外电影中,也不乏因合作系列电影而情缘深重的情侣。

爱在三部曲“年轻时总以为能遇到很多人,而后你就明白,所谓机缘,其实也不过那么几次。”这句出自《爱在日落黄昏时》女主角口中的台词,可谓“爱在”系列点睛之句了。比起志明和春娇的八年长跑,瑟琳和杰西这对儿可是纠缠了十八年光景,三部曲之间都隔了整整九年,他们相识于音乐之都维也纳,又重逢于另一座文艺之都巴黎,最后定居在爱情之都希腊。而现实生活中的演员朱莉·德尔佩和伊桑·霍克也从二十来岁演到了不惑之年,无缝切合着剧中人物的三段人生和爱情变化。这种细水长流的拍片调调也是只认理查德·林克莱特这种花12年拍一部《少年时代》的导演了。

相比起志明和春娇的街角爱情,像瑟琳和杰西这样在异乡邂逅一天,难忘一生最后还能开花结果的爱情,现实生活中很少人有幸遇过。瑟琳和春娇一样敏感细腻甚至伤痕累累,瑟琳还多了一份女文青的理想主义,遇到像杰西那样自始至终愿意先踏出那一步的“鲁莽”男人确实有点超现实的稀罕。

“爱在”系列的可贵还在于它没有其他副线,不扯闺蜜、不扯前男女友,也不扯原生家庭,镜头自始至终聚焦二人之间的感受,在他们话唠和眉眼之间,我们看到爱情最纯粹的模样。

此外,蕾妮·齐薇格和科林·费斯拍档的《BJ单身日记》三部曲也是个跨越了16年之作。相比起“爱在”系列,布里奇特·琼斯追求爱情的故事显得太接地气。这毫无疑问是一部达标的爱情喜剧片的标准,略微套路的桥段,却衬托极度的浪漫,依然让许多大龄单身女青年的少女心死灰复燃。还有像《歌舞青春》三部曲这种格局虽小、可是(歌好听啊)能让人想起青春莽撞18岁的经典之作,伴随着伤痕的爱情总是青春的配菜。扎克·埃夫隆和凡妮莎·哈金斯在派对上因歌结缘,在音符中相爱,又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中产生分歧……三年三部曲,戏里戏外总是分分合合。

求婚音乐也许是真诚的荷尔蒙,所以张志明在故事结尾会选择以高歌一曲的方式向春娇求婚。春娇一如既往成功被他的“大龙凤”(大场面)逗笑。然而看似大团圆的结局,也只是暂时不去思考那些关于成婚之后的柴米油盐。这些年,余春娇与张志明彼此影响,彼此成长。他们的故事也启发着无数在都市中摸索着爱情的男女。无论终点是不是你,起码在这一程我们紧牵着手,相伴走过成长的路。

祝看到此处的女同胞们遇到自己的“张志明”,看到此处的男同胞们,找到自己的“余春娇”。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