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6 09:07:27来源:时光网
《降临》和《异形》代表了外星人电影的两个极端 外星人,永远是科幻电影中最炙手可热的角色之一,这种来源于人类想象力的地外生命,代表着我们对浩瀚宇宙探索途中的可能性畅想。比如《星际迷航》系列"全宇宙心连心"的跨种族大团结,或者《降临》中"七肢桶"为地球带来超越时间与虚无的世界观,甚至如《ET外星人》那样拥有童趣般的魅力,代表我们对可能性的地外文明那么一丝美好希冀。
不过这里要泼冷水了,多数外星人电影并不是这样子,因为在"科技恐惧"的层面中,大部分同类作品都在描述一个"坏未来",这类外星人电影,一方面代表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悲观或警示情绪,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突出大银幕的奇观和猎奇效果。外星人入侵地球嘛,让人类跟"老外"打起来,总比跟他们在一起"过日子",更能突出商业娱乐化的特色。
其实在所有外星人电影中,也是存在着两个极端:
★要么如《独立日》《降临》那样高端到科技突破天际,代表着智慧至上;
★要么如《异形》《异星觉醒》这样奇异到匪夷所思,代表着进化至上;
这里我们主要来描述后一种类型电影,我们称之为"外星怪物"。
其实所有外星人都是奇形怪状,但之所以称之为"怪物",因为在它们身上,看不到科技甚至智慧的影子,反而是作为一种生命,对生存环境和种族繁衍高度的适应能力,一不留神站在了全宇宙食物链的顶端。用句俗话来说,你有科学,我有神功,你有强大的科技和智慧来武装自己羸弱的身体,那么外星怪物们,就用逆天的身体机能和繁衍能力作为应对,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进化平衡"。
你有科学,我有神功!(《异形》剧照)
诸如《铁血战士》这样拥有高度科技文明,还要平时搞个"成人礼"保持身体强大机能的物种,实则有悖于进化论。
而且所有描述外星怪物的电影,几乎都是恐怖片。
随着《异星觉醒》的公映,不妨让我们探究一下,这些来自外星、在我们眼中作为"怪物"存在的生命,在电影中究竟有何表现呢?它们可以不受地球生物学的约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见不到。
(友情提示,如下内容,口味有些重)
快出来看上帝!《异形》开创的完美怪物大时代进化论王者提起外星怪物,绝对绕不开《异形》。虽然它并非最早的外星怪物电影,但却是最知名的。作为影史上最知名的外星怪物,《异形》系列电影为我们描述了一种噩梦中的生物。
异形恐怖而令人恶心的口器和四处流淌的"口水"(《异形》剧照)
★异形体内流畅着几乎可以腐蚀一切的高氯酸血,这让他们就像一个移动的酸性反应炉。它们的外表覆盖着几丁质和惰性硅外壳,这种构造不会让它们与外界进行热量和能量交换(异形冒着热气的口器和四处流淌的"口水"就是证明),从而令异形拥有极高的能量转化率,带来强大的身体机能,并且可以在任何环境下生存,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
★异形种族属于蜂巢社会,异形女王统治着自己的族群,种族内部武士、雄蜂、信使等分工明确,在PS游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异形线中,能够明确得知异形可以接收到女王的心灵感应,它们智商不高,但却无上的忠诚。
★最可怕的是异形的繁殖方式,抱脸虫寄生宿主,决定了异形会随着宿主的脚步传遍宇宙各地,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异形,你怕不怕!而且《异形》系列电影表示,异形之所以形态各异,是由于它们会继承原宿主的优良基因,被称为"DNA优化选择"。如《异形3》中寄生在狗身上的信使异形,有着超凡的感官和敏捷属性,《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中的铁血异形,继承铁血战士强壮的身体。
这样的生命形式,决定了异形在宇宙生命中的至尊地位,伟大的繁殖能力,昆虫般的社会性,适应性强、而且还能不断优化选择基因完成自身种族进化,几乎是完美生物的体现。如果说要找点缺点的话,只能从单体智商上做文章了。身体机能的至高,代价就是智商上的片段,因此,在人类与异形战斗过程中,有的时候真的会"险胜"。
外星怪物生存规则《异形》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创造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生物,更是为同类作品,制定了一套生存手册,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外星怪物都来自在远离人类文明的荒蛮宇宙,最近的也是火星。
★外星怪物身上保留着生物体最基本的进化特征,它们不会遵循各种规则,唯一的行动指南就是猎杀和繁衍后代。
★外星怪物喜欢杀死同性、追逐异性!比如美女,大部分同类作品中都会存在一个铁娘子角色,她们是怪物追逐、绑架的主要目标。它们甚至会和美女/美男们产生一种跨越种族的无产阶级情感。
在幽闭空间内和人类躲猫猫的异形(《异形2》剧照)
★偌大的宇宙飞船,狭小的走廊,把灯一关就是人类一座座坟墓,《异形》的幽闭恐惧氛围,令同类作品通常将场景也圈定在某个固定区域,无论是在太空船中还是地球上,人类无法离开这片区域,外星怪物很少有跟人类大开大合的正面冲突,通常是跟人类玩躲猫猫,而且多数场景发生在晚上。
★消灭它们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火攻"的中标率最高,《异形》四部曲中异形有三部死于高温,目前还没有一种外星怪物可以在烈火中永生。
《异形》在模式方面的创举影响了后世很多电影,尤其是在生物学基础上对外星怪物的塑造成就。那么除了可怕的异形之外,在科幻电影中,外星怪物们还有那些超凡的本领呢?
非"异形"外星怪咖面面观原来我们在帮着外星人侵略地球在各类科幻惊悚片,这些来自外星的怪物,之所以堂而皇之的出入地球,一方面有着《异形》为同类电影创立了模式,另一方面它们可以让创作者不受想象力的束缚。大银幕上外星怪物奇形怪状要什么有什么,但有个不能忽视的特征就是,它们与《异形》完全不同,多数情况下它们不把进化论放在眼里。
(这里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足够代表性)
致命性诱惑——繁殖进化《异种2》海报
1995年的《异种》当年票房6000万,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真正令影迷兴奋的是,这类在80年代B级片里常见的故事,经常打着色情的旗号粗制滥造的题材,竟然被拍成了一部耗资不菲、大牌荟萃的主流R级科幻片。来自《惊爆十三天》《银行大劫案》的名导罗杰·唐纳森让本片情节跌宕气氛惊悚,特效化妆效果极佳。那时年仅19岁的名模娜塔莎·亨斯屈奇一脱成名,火辣身材留下多少春梦。
本片最具特色的就是在外星怪物的设定上,让本片这些香艳的镜头有了充足的暴露理由。异种是一种火星生命,通过血液寄生人类,不但生长迅猛且拥有再生能力,而且它们对种族繁衍有着极高的追求,导致它们寄生到人类身上之后,立刻就会变成行走的生殖器,而且被寄生的主儿不是小鲜肉就是大美女,充满了无穷的交媾诱惑。
当老司机发车之后,仅需几分钟便可分娩生育,照这样的速度,地球人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灭绝在对方强大的性能力之下。当然,异种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单体攻击和防御力一般,且小异种长大成人需要一次结茧行为,而完全消灭异种,只需火攻即可。
寄生前夜——伪装危机很多外星怪物题材,它们喜欢打扮成人类,从人类内部渗透攻击,和平演变,瓦解敌人防线。
这类作品很多,通过"伪装"和"控制"两点入手,造成一个异化的世界。这里重点说两类:
其一以1956年著名的《天外魔花》为代表。
冷战核战的背景,极端主义的威胁,人性的丧失,情感的泯灭,集权体制化的悲哀,这类题材被发扬光大,比如约翰尼·德普的《太空异种》和根据海因莱因小说改编《傀儡主人》,但这些电影终究成本不大,只是突出附体,外星怪物形象基本没有,比如《天外魔花》的翻拍版,1979年菲利普·考夫曼的《人体异形》中通过植物和雨水传递的孢子状生物。
《怪形》中半人半兽的的怪物其二以约翰·卡朋特的《怪形》为代表。
这类电影的怪物们不但可以悄无声息的寄生人类,而且拥有狰狞无比的变化本领。在《怪形》中,80年代的化妆特效手段为该片塑造了大批半人半兽的怪物,充满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类型怪物,虽然看上去与进化论毫无关系,但这种通过伪装而从内部瓦解一个种族的方式,无疑象征着物种入侵的顶级表现。
当然,消灭它们的方式也比较简单,依旧是屡试不爽的火焰伤害,《怪形》中用火焰验血一幕早已成为经典。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90年代的《夺命高校》又提供了另一种消灭寄生怪物的手段--寄生兽需要大量水源维系生命,是它们最大的弱点,果真水火无情啊。
植物大战僵尸——外星植物恐怖片《三尖树时代》海报中对人类发起进攻的外星植物
既然是怪物,就不该限定其生命形态,能行走且能杀人的植物一定是来自于外星,因为地球上绝对没有这种东西。可想而知,《植物大战僵尸》中的植物是来自外星的,僵尸才是真正的地球人,原来我们一直在帮着外星人侵略地球。
恐怖片《三尖树时代》改编自John Wyndham的科幻小说,也是较早引入我国并译成中文的科幻小说之一。1963年被第一次搬上银幕,一种外星植物降落地球,人类为了摄取它们的汁液广泛种植,一场流星雨导致人类全部致盲,外星植物趁机发动进攻。作为那个年代的科幻片,如今看上去比较囧,人类消灭植物的方法也很无聊,但原著小说的地位却非常伟大,毕竟引领了植物类科幻片的风潮,2009年该小说也被BBC改编成迷你剧,虽然小众,但脑洞很大。
还记得《黑衣人2》的外星植物吗?其造型来自于1986年的"恐怖喜剧"片《异形奇花》,该片翻拍自罗杰·科尔曼的《恐怖小店》,片中的外星植物依靠吸收人类血液生存,后来开始吃人,进而占领了整个纽约。大嘴花的造型来自于捕蝇草,其实就是《植物大战僵尸》中的吃人花。电影整体也很欢乐,人类还和大嘴花比赛唱歌,比尔·莫瑞和史蒂芬·马丁客串。有趣的是,在对付植物的时候,人类反而没有使用火攻,而是采用"电疗"的方式灭之。
吃人的果冻——胶体怪1958年的《变形怪体》和1988年翻拍版《幽浮魔点》塑造了一种果冻状胶体的外星人,老版由动作明星史蒂夫·麦奎因主演,是影史上的科幻经典。果冻一般的外星怪物,这回真正的变成一种"物"了。因为这些家伙没有形体,却能吞噬地球一切物体,包括《撕裂人》中的丧尸虫,甚至《怪兽大战外星人》中萌果冻怪,灵感都来源于胶体怪。
动画电影《怪兽大战外星人》中萌果冻怪灵感就来源于胶体怪
胶体怪属于积少成多类型,随陨石而来的"小果冻",对人体有类似浓酸的腐蚀效果,不断的吞噬人类,被吞噬的人体在怪物体内腐蚀,进而变成胶体怪的一部分,从而体型越来越大,最终从下水道涌出,砸烂、吃掉一切。
这些家伙生命体征不明,人类武器的物理攻击对胶体怪几乎没有作用,一枪下去也只是一个坑,但它却害怕脱水物,比如消防泡沫液,氟碳表面活性剂、无氟表面活性剂和干燥剂,火焰似乎也能对它造成伤害,但效果不大。
你找错对象了——生化怪物1999年的《病毒》是一部独一无二的电影,因为该片外星怪物入侵的目标不是人类,而是机器.....
《病毒》中被外星人入侵的机器本片就像《异形》与《终结者》的结合体,外星生命原本没有形体,只是一道蓝色脉冲,先攻击了俄罗斯空间站,然后混入到美国一艘拖船中,开始独立制造各种生化人,包括用扳手和零件组成的机械蜘蛛,杀死船员拼凑成半人半机械的怪物。 生化人没什么本事,无非就是力气大,不容易死亡,主要还能恶心人。
肢解的人体被褪下骨骼,替换机械框架,与暴露在外面的密集电路、电线结合,仿佛穿越到了《雷神之锤》。主脑机器人是一个巨硕的异形机器,移动速度很快,枪击、爆炸等很难将其杀死。生化人在地球形成了一个自循环的生态系统,包括其能量补给、繁殖后代、科技研发,。
约翰·布鲁诺是好莱坞奥斯卡级特效大师,《深渊》《终结者2》《泰坦尼克号》等片的特效都是其主导,本片是他唯一一部导演作品,电影的质量一般,但里面对外星怪物的塑造手段却非常罕见,美工设计极佳。
以无形为有形——混沌生命你以为这样就够离谱了?还没有!有的外星生命体已经超脱了自然认知而达到了灵修的境界,比如这部《黑洞表面》。
《黑洞表面》剧照一艘探索黑洞的"新领域号"科考船,失踪多年后突然出现,营救人员登上船之后,没有发现任何外星怪物,但仍然死了个精光?因为这艘船"活了"。"新领域号"穿越黑洞到达的地方超脱于人类认知范畴,可以称之为地狱,导致这艘船变成了弑杀的怪物,从科学一下子上升到了神学的高度。因此这部电影就像《异形》和《闪灵》的结合体,外星生命在这里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
对了,这部电影的导演就是大名鼎鼎的"电玩导演"保罗·安德森。
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师出有门的《异星觉醒》外星怪物类电影,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已演变成为一种既定模式。所谓的翻新,多数是从外星怪物的设定上大做文章,《异形》给同类作品开了一个好头,创造了一种横行宇宙、代表着物种高度的生物,那么随之而来外星怪物们,它们都在想方设法的打算超越异形
"异形剥削"与天马行空
《异形》之后,后世很多作品都打算创造属于自己"异形",在80年代中后期,是外星怪物类电影最为火爆的时刻,比如著名的B级片《杀出银河系》,片中将《异形》工程师的遗迹换成了金字塔,将异形换成了触手状生物(还能强奸美女,比日系触手类动作片至少要早10年)。该片虽然新意欠奉,但凭借着重口味猎奇特色和如克苏鲁一般外星怪物,还是赢得了不少B级片粉丝的喜爱,这部电影也成为那个时代"异形剥削"电影的缩影。
但也有不信邪的,外星怪物又不是只有《异形》,可以完全开拓与后者截然相反的外星生命,于是就有了上述那些五花八门的外星怪物,这些作品绞尽脑汁创造出来的生命(有的甚至连"生命"都不算)都算在了外星人的头上,最典型的要数著名B级片公司满月(Full Moon),旗下的科幻恐怖片简直匪夷所思,就连充气娃娃在他们手中也能变成外星怪物(《娃娃终结者》)。
进入到90年代乃至新世纪,外星怪物类作品风潮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以《独立日》《星河战队》为代表的外星主流科幻电影,外星怪物回归B级片。诸如《病毒》《黑洞表面》这样打算让外星怪物另辟蹊径的作品终究未能成气候,倒是《迷失太空》中自带"电焊口器"的外星蜘蛛,还有范·迪塞尔《星际传奇》里的盲眼怪物,仍然具备了异形的影子,看来观众还是对传统外星怪物比较感冒。
师出有门的《异星觉醒》《异星觉醒》可谓一部格调前卫,但模式复古的外星怪物电影
纵观外星怪物电影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大银幕上的外星怪物一直在进行着进化选择,从《异形》到《怪形》再到《异种》,它们就像武术门派一样演变出多个不同的分支和体系,各自体系之内的怪物也有拥有独立的技能树。随着这类电影风光不再,外星怪物们的潜力似乎也被挖掘殆尽,直到2017年,却又有了复苏之象。
这部《异星觉醒》,是多少年以来,少见的以外星怪物为题材的主流科幻惊悚片,要知道几年前就连《普罗米修斯》也不是单纯的外星怪物电影。
《异星觉醒》的格调前卫,但模式复古,在外星怪物大举进攻地球的今日,电影又将场景回归到了太空飞船(空间站)上,并且故事发展比较遵循当年《异形》创立的几大生存规则。而片中出现的外星怪物"凯文",也是重回进化论的体系之下,演变出的又一种至尊生命体。
这个来自火星孢子、被宇航员培育出来怪物,从细胞状态,短时间内就可以"长大成兽"。成年凯文外形就像一只八爪鱼,这里需要插一句,将外星怪物设定成软体动物的电影其实不多(比如吴彦祖那部《欧罗巴报告》,在木卫二上就碰见一八爪鱼状外星怪物),这里一方面致敬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八爪鱼状"火星人",另一方面也借用了软体动物的适应性进化特征。因为地球上的这类头足纲生物代谢系统非常简单,却拥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脑部极为发达,比如章鱼。
这样就让凯文拥有了最强的杀手锏--超高的智商,这是很多外星怪物作品没有涉及到的环节,更何况触手系和幽闭空间对电影惊悚效应的加成。可以看出,《异星觉醒》中的凯文,与以往各类外星怪物都不同,却又吸纳了前辈们的经验,包括《异形》的规则,《杀出银河系》的触手,《幽浮魔点》中的软体生命形式,乃至又开发出超高智商这门独门武功。
从《异星觉醒》乃至不久之后的《异形:契约》,科幻惊悚片模式下的外星怪物一来就是两部,而且我们的祖师爷异形大人也终于回归。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期待,外星怪物电影能够再度焕发光彩呢?那些形形色色的怪物们,在大银幕上消失的时间实在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