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1 03:29:42来源:时光网
第70届戛纳电影节海报 戛纳国际电影节,几乎是每年五月的高频词。从宣布入围名单、到开幕红毯、以及最终的评选结果,世界不约而同把聚光灯打向戛纳这个小城,每个观众也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着远在法国的电影盛宴。1939年创办、1946年重启、1968年停摆,戛纳电影节严格上说这是他走过的第70周年,也是戛纳在政治、宗教、商业等因素下继续为艺术坚持的第70个年头。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同时与美国的奥斯卡平衡着优质影片的输送。一个电影节的兴衰不仅取决于其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电影节所尊崇和倡导的艺术价值。
越来越多导演和演员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登上戛纳的舞台。在今年,李睿珺导演的《路过未来》搭上“末班车”入选一种关注单元,打破去年华语片零入围的尴尬;同时,范冰冰成为主竞赛单元评委,显示了华语影片一直未淡出戛纳这个艺术殿堂。中国电影人以他们独有的电影梦想以及情怀,在戛纳挥洒着东方魅力。
70年的光影流年,一位位优秀导演在戛纳受到认可,诚如巴赞所说,为对照比较提供机会,戛纳就是电影艺术交流的载体。多年来,华语电影、华语影人在戛纳电影节上都有不俗表现。在《霸王别姬》成为首部获金棕榈大奖的华语影片,直至2010年,连续十八年都有华语片入围竞赛单元。但明显,近几年华语优秀艺术影片出现断茬。《霸王别姬》摘得金棕榈
立足于本届戛纳,我们试图透过在戛纳的电影人:洪金宝、范冰冰、杨子姗、李睿珺、江志强等人,从他们在华语电影中所擅长的领域,用他们身上承载的符号来叙述过去70年里华语电影和电影人在戛纳的力量。探究金棕榈叶下的华语力量如何从蓬勃发展、到目前的后力不足,又该从去何从。
洪金宝:武侠在戛纳侠女西征第一步,如今江湖已难在
洪金宝在戛纳本届戛纳,洪金宝携家人受天影传媒之邀赴戛纳参加发布会,他身上的符号是华语武侠片。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出生在演艺世家;六十年代,成为著名的“七小福”核心人物;七十年代,见证了香港武打片最辉煌的时代;八十年代,他创立的洪家班还在影响着现在的武打影片...不管是演绎生涯,还是武术指导,他对中国武侠武打片的贡献是可圈可点。中国电影一直是以神秘的中国功夫和武侠精神影响着世界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类型片中最具特色的一类。谈华语片与戛纳的渊源,首先要提的是武侠片。华语电影在戛纳出现最早是港台电影。六十年代李翰祥凭借《倩女幽魂》《杨贵妃》《武则天》数度入围戛纳,但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才拿奖——技术大奖。《侠女》主演徐枫多年后回忆起戛纳,提到在戛纳电影节幕后工作40多年的皮埃尔·里斯安,他是将武侠电影引入欧洲的第一人,他这样描述《侠女》“它给人们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感受。”《侠女》主创在戛纳当时抱着“去玩玩”的胡金铨,却意料在放映完后受到罕见礼遇,由影评人和记者组成的观众拍手叫好,熟人还过来握手、拥抱。他擅把戏剧韵点融入武打,同时风格苍劲典雅,人物有侠客的超脱情怀。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曾在1984年的《电影手册·香港特刊》上写道:“胡金铨知道自己能力在哪,他追求个人的,独一无二的创作。”在胡金铨前,华语片只有神怪武侠和招式武侠,由于技术水准有限, 被西方学界视之为无足轻重的电影 , 很难有资格跻身世界电影史。正是胡金铨的《侠女》在戛纳上的表现,让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有电影类型脱颖而出 , 向世界阐扬侠义精神及“江湖”影像,并由此建构起一套“中国电影语言”。但《侠女》后25载,才有《卧虎藏龙》震惊西方,武侠电影的曙光再次闪现。胡金铨的《侠女》用古典意象:竹林、芦苇、寺庙等烘托了一个同样古典的中国故事:仇人间赶尽杀绝、女子为父报仇、白面书生狭义相助...而李安的《卧虎藏龙》武侠包裹下的,是现代情感的情与欲。《卧虎藏龙》2001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2000年没有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那一年华语片在戛纳无限风光,《一一》《花样年华》《鬼子来了》分别拿到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评审团大奖。当然,只是进行特别展映的《卧虎藏龙》依旧得到观众和媒体的认可。 首映前两天,入场券已全部售空。每逢打斗,便掌声雷动。影片中周润发与章子怡的竹林打斗,让人想起《侠女》。不同的是,侠女是早期侠客的坚决,徐枫跃过竹梢从天而降一剑穿心的画面,是充满视觉张力的镜头语言;《卧虎藏龙》在竹林间几乎接近静止的瞬间,是两性之间的情和欲的流动和较量。李安处理情感细腻,同时善于把东西方情感进行融合,打破文化差异下情感感知不同。他将夺宝、争位、复仇、归隐这武侠电影四大元素拓出新路,开启对西方观众说武侠电影的新方式。而后几年《无极》《十面埋伏》等片在戛纳举行放映,主要是为市场推广,影片并未在奖项和口碑上获得认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是用武侠包裹的爱情文艺片,2005年重新包装成终极版参加戛纳电影节的特别展映单元...落寞的武侠,2011年陈可辛导演、金城武、甄子丹、汤唯主演的《武侠》入围午夜展映单元,反应平平。直到2013贾樟柯执导的《天注定》入围主竞赛单元,并摘得最佳编剧,武侠再次回到戛纳舞台,而且是现代武侠。“一时愤怒,拔剑杀死高俅奸细二人。”赵涛扮演的角色,神情酷似侠女。英明片名更是与《侠女》接近,贾樟柯说,这是向胡金铨、张彻等武侠巨匠的致敬。不同的是,擅长刻画边缘人物的贾科长,他用现代环境边缘人物遇到的绝望和挣扎,最后化为愤怒回击的一瞬,定义现代侠义的表现方式。2015年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提名金棕榈,文人武侠式的回归,为侯孝贤摘得最佳导演。打斗场景不多,连对白都极少,弱化戏剧性,转之关注刺客本身的内在世界。表现了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传奇女子。这与戛纳向来关注人性本身更为契合。从左到右依次为:成龙、洪金宝、元彪而今,为何江湖不在?早期老一辈的武打演员已经年老,新演员并未能撑起武侠大旗,洪金宝一辈的演员虽还在银幕前苦打,但也略显凄凉。再加之,特效技术日益发展,多数打斗已经可以靠科技完成,像张彻和胡金铨的武打风格早已成为历史。IP横行,奇幻大片独占市场,新的武侠导演徐浩峰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电影语言,但早已不复《侠女》时代的武侠江湖。
李睿珺:作者导演在戛纳第五代转投商业、第六代游离不定
《路过未来》导演李睿珺、演员杨子珊搭上戛纳“末班车”的李睿珺,让更多大众影迷知道这位低调的导演。曾执导《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看片名,有满满的诗意。影片承载的故事稀松平常,一个关注乡村留守老人,一个关心乡村儿童的精神世界,不过于沉重,却用艺术抵达现实。此次的《路过未来》是讲述异乡人的故事,乡土是李睿珺电影的重要元素,这可能是他获得戛纳末班车“门票”的原因之一。
戛纳作为长在法国的国际电影节,它保留了法式的一面,即作者在场习惯。比如:第6届评委会主席是超现实主义诗人、画家、导演让·谷克多;第29届评委会主席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威廉·田纳西;第32届评委会主席是法国著名女作家弗朗索瓦·萨岗。同样,戛纳更多的选择支持作者导演。“作者导演”,并无标准定义,可大致理解为作品带有强烈的个性标识、具有高度辨识性、杜绝流俗化创作的导演。法国极具个性女作家萨岗其中,陈凯歌在第46届(1993年)凭《霸王别姬》摘得华语片首个金棕榈大奖。而在这前,他以《孩子王》、《边走边唱》分别入围第42、44届戛纳电影节。如此频繁入围的背后是成熟的个人电影语言风格。早期作品人文主题显著,他以超前意识审视时代文化积淀、传统文化、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霸王别姬》匠心独具的史诗格局追求,别出心裁的电影语言,都是赞誉笼罩下的一道道 “彩虹”,让特殊年代的上层文化领域和所属的众多内涵,同时前卫的“同性”议题也是对金棕榈的有力冲击。但近年,陈凯歌的作品频频不尽人意,在艺术和商业的拉扯下,作品风格不复存在。与《霸王别姬》同年,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得评审团大奖。侯孝贤的作者导演属性,一直坚持至今。1993年,侯孝贤凭《戏梦人生》首次踏足戛纳,让人看到的是接续《悲情城市》的一个“梦境”——台湾布袋戏大师李天禄讲述他在日本占领台湾时代颠沛流离。以及大家熟知的影片《童年往事》、《恋恋风尘》、《风柜来的人》...都流露出浓浓的乡愁、同时他像个长者躲在镜头外。众人为侯孝贤获奖鼓掌侯孝贤迄今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七次,没有任何一个亚洲导演能望其项背。和他比肩同样多入围纪录的,是阿伦·雷乃、路易斯·布努埃尔、让-吕克·戈达尔这样的大师。 但遗憾的是,除了评审团大奖和《刺客聂隐娘》获得最佳导演,侯孝贤始终还少一个金棕榈。他的影片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内化为一种自觉的人文关怀和艺术追求,并以诗一般的镜语体系将之呈现于观众面前。从他获奖的两部影片看,戛纳评委都倾向于中国元素:古装、武侠,而其他现代影片,艺术形式不够新奇,还有东西方文化差异,使得戛纳评委还无法理解侯孝贤伤感的诗意乡愁。凭《春光乍泄》站上戛纳领奖台香港部分不能不提王家卫,他曾四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凭《春光乍泄》获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在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上担任评委。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通常都会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拒绝了解别人,也拒绝被别人了解。 《重庆森林》中,警察二二三深夜给朋友打电话倾诉,最终他选择在独白中抒发情感;警察六六三在被女朋友抛弃后,对着家里的肥皂说话...都市情感是他惯用的母题,随意遇上又离去的陌生人,阐述着人与人情感的疏离。 除了疏离,还有明显的后现代消亡特征,他们看似暧昧却毫不相干也不会有结局,比如《阿飞正传》中“无脚鸟”的角色,漫不经心的自由不拘,同时也充满孤独和无助。电影美学上的考究,灯光、摄影、配乐等,更是形成了强烈的个人美学风格。凭《天注定》戛纳获奖转看内地,第六代导演中最为典型的贾樟柯。曾凭《任逍遥》、《二十四城记》、《山河故人》三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其《天注定》获得第66届主竞赛单元最佳编剧,且在第68届获得导演双周金马车奖。其影片在国内被禁时,恰恰是戛纳给了他极大肯定。 如果张艺谋、陈凯歌带给世界的是乡土中国,那贾樟柯则是把时代发展下,乡城之间的灰色地带——小镇推向世界。小镇上那些被遗忘的边缘人物。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电影中的人,都是走在路上的普通人”,有小偷、舞女、保安、无业游民...塑造了一个个鲜活又荒诞的边缘人物,这种荒诞色彩本质上是源于现代都市对人的异化。《一一》主创在戛纳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导演,当然例如杨德昌,同样是典型的作者导演,2000年凭《一一》获得戛纳最佳导演,只可惜欧洲电影节给予他的认可来得太迟,2007年因病去世可谓天妒英才。 此外,王小帅在2005年凭《青红》获得评审团奖;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在2009年获得最佳剧本奖...而今华语影片出现断层,与成熟作者导演转型或创作节奏缓慢以及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有关。第五代导演转型商业,其中最为明显是追求好莱坞大片化的张艺谋;王家卫的新片遥遥无期,监制的《摆渡人》口碑扑街,显然这种喜剧片也不能是戛纳的菜...而今年李睿珺的入围是青年导演算是发轫之声。
范冰冰、杨子姗:美人在戛纳华语女星更朝换代,不变的是东方之美
第70届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委今年戛纳值得一提的两大女星:范冰冰、杨子姗。前者主竞赛单元;后者出演影片入围“一种关注”单元。范冰冰曾出演过《苹果》、《观音山》、《我不是潘金莲》等影片,算华语女星中的中坚力量。杨子珊是新生代女演员。戛纳除了佳片之间的角逐,另一大看点便是戛纳的红毯和女星。电影节从不缺美人也从不缺花边新闻,几乎每年戛纳的红毯都少不了华人女星的身影,她们以电影作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东方美。在九十年代初期,服饰和妆容还没有那么西化,风华正茂,温婉典雅的旗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参加国外各种公开活动时的必选礼服。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巩俐,1994年,巩俐的白色旗袍在一片黑色礼服里格外显眼。巩俐主演的《霸王别姬》摘得金棕榈,她身着白色衬衫和张国荣、张丰毅在海边的照片,令影迷记忆尤新。1997年,巩俐受邀作为主竞赛单元评委出席电影节。《霸王别姬》主演在戛纳巩俐之后,章子怡也是较早踏上戛纳红毯的女星了。2004年是作为新人的章子怡在戛纳非常风光的时刻;2006年章子怡作为王家卫率领的评审团一员,以一身红色公主裙大抢镜头。她在《十面埋伏》、《一代宗师》等作品中的演技颇受好评。2013年,章子怡短发配小抹胸,个性干练的短发搭配粉嫩,让东方美人继巩俐的大气后多了一丝俏皮。值得一提的是张曼玉,生性自由率性,加上西化的教育,张曼玉的着装和欧洲女星一样是率性大方的,华丽的礼服在她身上反而很少出现。在2000年《花样年华》入围主竞赛单元时,她身穿背心随意穿梭在戛纳,同时边吃着棒棒糖边面对着采访镜头真的魅力无限。2004年她和前夫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合作的法国电影《清洁》,为她夺得最佳女演员奖。张曼玉2000年在戛纳相比这三位女明星在电影作品上的成就,或许范冰冰会稍显青涩。但从现今华语女星更新换代看,张曼玉息影多年、巩俐久不拍戏后演了个白骨精,章子怡结婚生孩淡出银幕,再有几位如徐静蕾、赵薇等演员转型当导演...范冰冰正好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年轻女星还未上位,从演技和影响力看,范冰冰被戛纳选上还是有一定道理。国内网友对戛纳红毯的热议,范冰冰几次惊世骇俗的表现“功不可没”,无论是龙袍、仙鹤装还是青花瓷,范冰冰的戛纳红毯造型在吸引眼球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但今年作为评委身份,她倒是选择素雅端庄,从另一个层面上展示东方女性之美。
江志强:商业在戛纳除了电影交流,这还是个市场
江志强安乐老板江志强近日携《捉妖记2》、《路过未来》现身戛纳宣传,除了戛纳电影节期间宣布内地的档期外,也被曝光由狮门电影买下《捉妖记2》在北美、英国的海外发行权,并同时购入《捉妖记》系列部分地区的实景娱乐场地开发权,这也是华语商业类型片在海外发行上的重大突破。此前仅用7万元制作的《中邪》也将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举行看片会。戛纳对影迷意味着有了一把评判电影好坏的标尺,虽不用过度迷恋奖项,但戛纳一直保持自身对艺术的要求。但对于资方来看,戛纳是一个电影版权交易和推广的重要市场。去年,戛纳电影市场共有来自118个国家11900人参展,985部电影组织了共计1426场展映,交易额达10亿美元(8.9亿欧元)。今年的数据还不明确,但从各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有望创下新高。华语电影显然已将戛纳变成了一个争夺市场、展示自己的地方,甚至不惜重金买下重要广告位。戛纳展会展位在“电影市场”内,中国电影发行商、投资商和片商也开始占有越来越大的摊位,举办越来越豪华的宴会,守在门口的保安们会突然开口说“你好”,电影节官方网站的中文版也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电影已经开始深入戛纳的诸多角落。除了电影版权交易,中国电影各种推介会也是戛纳的一大“亮点”。随着电影节开幕,中国影人举办的各类推介酒会也将陆续上演,例如5月18日,上海国际电影节将在格兰德大酒店举行推介会;5月22日,贾樟柯也会举办“平遥国际电影节”推介会。中国电影在戛纳的舞台上日渐落寞,但在戛纳的市场里却不断升温,甚至不惜重金也要去戛纳市场“镀金”,而忽略了影片质量本身,买入和卖出形成严重逆差。关于华语力量在戛纳,我们进行了部分浅析。今年的金棕榈将由谁摘得,而明年的华语电影能否进入主竞赛单元?一起拭目以待,同时希望华语片能重获当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