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09:09:01来源:时光网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刚过去的6月内地票房共计39.21亿,较去年同期38.67亿的成绩实现微涨。然而剔除电商服务费后,今年6月票房约36.74亿左右,低于去年的同期成绩。尽管有《变形金刚5》、《神奇女侠》、《新木乃伊》、《异形:契约》等多部好莱坞大片坐镇,6月的内地影市并未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重要的是,上半部票房统计中,国产片比例已低至约39%,除了春节档,国产片在端午节、五一档、暑假档开端都没有太多亮眼的成绩,《逆时营救》甚至是最近两个月来唯一过亿的国产片。票房不行,口碑方面也无进步,今年上半年口碑热榜中,仅有一部《冈仁波齐》进入前15名.
将电商服务费纳入票房统计和更多地引进进口片(并舍得给好档期)等新政策对今年的内地票房成绩都是利好消息,然而数字上的起色并不特别明显。从2016年开始笼罩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阴霾依然没有散去。
身处凛冬,中国电影人该如何应对?
危机当前,众声喧哗。将近期中国电影人的说法、做法归纳一下,中国电影大致有三条路可走:一、把电影拍好;二、抱好莱坞的大腿;三、抱互联网的大腿。
票房不好“锅”在国产片,全民讨论咋拍好电影
据统计,2015年,国产影片票房占总票房的61.58%,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的市场主导地位;2016年,国产电影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尽管退缩至58.33%,但优势尚存;今年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降至38.49%,掌握内地影市主导权的变成了进口片。如此看来,如今市场形势不好,国产电影需要背多一半的“锅”。
去年上海电影节,在一场名为“票房即将超美国,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的论坛上,李安说了几句扫兴的话,“市场再好也别揠苗助长,要输出先充实自己。”没想到一语成谶。时隔一年,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行业论坛已悄然换成“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电影”等类似的名字,票房放卫星的事先不提了,把电影质量搞上去才是当务之急。
对于如何提高电影质量这件事,不外乎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个方向。
由内而外,先得把中国电影的毛病好好改改。今年上海电影节李安没来,敢说话的冯小刚不断抢占头条。先是“喷”观众,“中国怎么这么多烂电影,还不是因为有那么多观众买票支持。你不去捧场,就没这东西。”“观众并不是导演的上帝,而是导演的对手,就是我怎么征服你。”
之后冯小刚又“喷”小鲜肉,“这些小孩啊,太娘。市场怎么会追求特娘的男孩呢?”“行业内要制定一个标准,如果一个人一年出来一次,我们同意高片酬,但一年卖四次,每个都要这么多钱,这是打劫银行。”
有类似观点的并不止冯小刚一人。陈可辛也直言“在任何年代都讨厌小鲜肉”,在他看来,小鲜肉就是靠颜值、不思进取,对演戏没兴趣,只是做代言,幕后热钱和资本完全绑架了他们。
导演兼制片人黄建新则表示,在当下中国电影行业,监制/制片人在管理电影花费时,最大的一部分精力就是在平衡演员价格与收益。“明星应当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而不是仅仅通过网络流量来判断,一个高价格的明星应当担得起高收益。”
当然,对于热钱资本,冯小刚等人也没口下留情,“有些投资人说今天拿了这个IP,明天拿了那个IP,全都是P……”
谈起中国电影,似乎每个电影人都有一大堆牢骚要发,然而意见提了,毛病能不能被改掉还是个问题。冯小刚透露,他自己给自己的新片《芳华》投资,“赔了也是我自个的事儿,不糟蹋他别人的钱。”但可着全中国,这样有钱任性的导演也是极少数。这样拍出来的片子能否受到观众的认可仍是另一回事。
由外而内地提升中国电影的质量,主要是指学习好莱坞。虽然我我们已经学了好多年,但差距依然很大。
前不久,监制了多部国产大片的黄建新在某论坛上回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国电影人还不知道监制是干嘛的,以为是个行政职位,是见到了好莱坞的剧组后才明白过来。专业的监制帮导演管理电影项目,在国产电影中都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
导演乌尔善认为,“中国电影人缺少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是精英的自谦,这当中包含了对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的追求,中国影人应该向好莱坞学习。”在乌尔善看来,“历史上那些大投资的好莱坞大片,都需要非常细致的分工模式,因为电影的难度在那里摆着,需要每个工种的专业人员都有丰富的经验。好莱坞追求的是专而精,但中国电影行业门槛很低,什么行当的人都有可能当导演,这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机遇,也是挑战。”
最近引发热议的国产电视剧《深夜食堂》的导演蔡岳勋感慨,技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创意,时间一长,受挫的电影人就“不碰了”,“当我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有太多的题材可拍,举个简单的例子,《封神榜》就是《指环王》,我们因为没有能力,所以很多东西拍不了。”
在学习好莱坞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电影人的谦卑与真实的好莱坞有时是错位的,甚至显得一厢情愿。例如,当很多人敲着中国电影人的脑袋,质问为什么我们拍不出漫威这种畅销全球的商业大片时,《银河护卫队》的导演詹姆斯·古恩却透露他其实是一名港片粉丝,是吴宇森让他爱上了电影,《功夫》他更是看过好多遍。“也许你们认为我拍的是超级英雄,其实我觉得都是家庭狗血剧,这都是我从港片里学到的。”
当然这可能是詹姆斯·古恩的客套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的另一套说法是:没有人能比我准备得充分。他透露,《银河护卫队1》的概念性计划他就写了70页,镜头台本、甚至分镜头里所出现的颜色和照片都在讲述跟剧情相关的故事。古恩面对的是好莱坞残酷的竞争环境,他分享了一个故事,刚出道时他曾被告知,至少需要写十年剧本才有可能被选上。事实上,他的第一个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情色版》1996年上映,《银河护卫队》上映于2014年,间隔15年。
就在蔡岳勋痛惜《封神榜》这么好的题材我们拍不了的前一天,乌尔善还在某论坛上公开谈到他的新作《封神三部曲》的最新进展。学习好莱坞,认清自己,仍然任重道远。
进口片也越来越有中国特色,学不了咱直接投
国产电影的萎靡让不少进口片在这片土地上焕发了勃勃生机。在学习好莱坞“远水解不了近渴”之时,许多电影公司选择直接投资好莱坞。
上影集团和华桦传媒10亿美元投资派拉蒙已经是旧闻。《变形金刚5》在内地拿下十几亿票房却是眼下的事。《变形金刚5》过不了20亿了,很多人觉得这就叫“滑铁卢”,但别忘了目前其内地的票房已经接近北美成绩的2倍了。
由于中美观众口味上的差异,很多进口电影的票房都表现为“西方不亮东方亮”。投资进口片,分享国内票房收益,甚至联合好莱坞合拍电影都是最近流行的做法。
今年3月,《一条狗的使命》在内地拿下了6亿多的票房,作为该片的制作方,安培林娱乐公司不久前明确表示,公司已经开始筹备该片的续集,而且在筹备续集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始终“牢记中国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阿里影业就与安培林娱乐公司宣布达成基于未来全面战略合作的一揽子协同发展计划。在《一条狗的使命》的内地发行过程中,阿里影业出了不少力。
今年2月,《极限特工:终极回归》在内地拿下了11亿多的票房。上月底,美国The H Collective电影公司和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电影项目发布会,宣布《极限特工4》项目正式启动,中国歌手张杰将与该片有深度合作。
此前,《生化危机》系列导演保罗·安德森接受专访时曾明确表示不会再拍续集了。甚至《生化危机6》的名字都直接定为《生化危机:终章》(Resident Evil: The Final Chapter)。但该片在今年2月于内地斩获11亿+的票房后,康斯坦丁影业主席、《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制片人马丁·莫兹科维茨在戛纳电影节上宣布该系列还是会有续集,显然是瞄准了中国市场,不知中国资本是否会参与其中。
(注:《一条狗的使命》、《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生化危机:终章》的北美票房分别为6430万美元、4490万美元、2680万美元)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观众会看到更多有中国特色的进口片。
中国的Netflix正蓄势待发,票房之外还有钱挣
当我们谈论票房时,电影是一门生意。而做生意,又可以不拘泥于票房。票房之外,电影还有多种营收渠道,对中国电影来说,在互联网上盈利正变得唾手可及。
在不久前举办的名为“监管风暴下的影视产业投资新逻辑”的论坛上,华谊前副总裁胡明表示,资本高潮之后,去年年底可以作为下一个阶段的标志,娱乐行业进入了互联网化的阶段。中国视频网站的付费用户超过8000万,用户在互联网上娱乐的时间也已经超过了看电视的时间。
在这样一场较量当中,胡明判断,未来五年网络付费收入的总额将会超过电影票房。过去电影票房是最大的用户付费,这一个付费的板块应该会在未来五年当中被视频领域的用户付费所超过。
有了用户基础,电影网络版权的售价或网络点播的分成也跟着水涨船高,尤其对于当下一部分国产文艺片,流媒体已经成为其重要的营收渠道。去年,国产文艺片《路边野餐》底气十足地宣布该片只在电影院上映10天。10天后,《路边野餐》无缝衔接地登陆爱奇艺,网络点播收益轻松超过仅600多万的院线票房。
在国外,Netflix等流媒体巨头正在电影投资、发行等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纸牌屋》这样的网剧早已不能满足其越来越大的胃口,通过买下并发行马丁·斯科塞斯新片《爱尔兰人》 、布拉德皮特新片《战争机器》、奉俊昊新片《玉子》等高关注度的影片,Netfli正试图打造电影行业的新格局。
国内流媒体行业倒还没发达到如此地步,但也已处于网剧方兴未艾,网大蓄势待发的上升期,院线电影登陆网络的窗口期也在大幅缩短。另外,与过去电影人瞧不上网剧、网大的情况不同,越来越多的优秀电影人涉足网络。《老炮儿》的导演管虎刚刚导完网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陈可辛也表示正计划拍摄网剧。
几天前,《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让网络内容再次走进舆论风暴的中心,不管这背后的价值观如何,网络影视内容的影响力正在极速增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破旧立新总是要伴随着阵痛期的,网络补足电影行业的同时也在蚕食后者的市场,这中间必然矛盾重重。
今年,两部由Netflix发行的影片——奉俊昊执导《玉子》和诺亚·鲍姆巴赫执导的《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双双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Netflix向法国方面提出在线上和法国院线同步上映两部影片,但遭到法国方面的拒绝。在法国,影院里发行的电影三年之内不能在网络平台播放。
对此,戛纳电影节也作出了回应,宣布从明年开始,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必须在法国院线发行才能有资格入围。而本届戛纳影节评委会主席阿莫多瓦也表示,在院线发行的影片才有资格获得金棕榈大奖。
无独有偶,2015年乐视影业曾计划在其智能电视和院线同步上映电影《消失的子弹》,但此举遭到了国内院线的联合抵制,最终不了了之。
心怀忌惮的不只有院线,许多影视创作者也对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影视公司心有怨言。华谊前副总裁胡明说,随着用户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变化,产业领军人物也悄悄变化,现在影视行业的主导者其实是理工男。
而在此前编剧帮主办的行业论坛上,编剧汪海林就毫不客气的批评这些“理工男”并不懂创作,“我们今天讲剧本到资本,我们要说一说高度垄断的互联网视频,这种垄断对国家视频发展是有害的,他们还老教育我们创作者怎么创作,其实侃侃而谈并不是因为你的见解,大家都在那倾听是因为你的权利,离开这个平台屁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