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身上有多少徐克的血统?

2017-12-15 08:27:46来源:时光网

《奇门遁甲》海报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注意到一个叫做监制的职位。大多数电影在宣传时通常以演员和导演为主打宣传元素,但也有少部分电影在宣传时会主打监制的名号。

比如《摆渡人》在前期宣传时就将监制王家卫作为宣传重点,《七月与安生》的陈可辛、《西游伏妖篇》的周星驰。而提档至昨晚上映的《奇门遁甲》的演职表上,监制一栏也写着徐克的大名。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观看进口影片时,职员表上并没有监制这一职位。

《摆渡人》王家卫监制 在世界影坛,监制的确是中国电影独有的职位。《追龙》、《奇门遁甲》等很多打着监制名号宣传的电影陆续上映,让我们借机认识一下监制这个职位。

监制到底是什么?基本定义:监制是华语电影工业中不为人知的核心角色,负责电影拍摄活动的日常运作与策划。

这么说来还比较含糊,认识监制的概念得从其具体职责入手,首先得认识一下导演、制片人的职能并从中进行区分。

导演: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充分调动各项艺术元素,使这些元素在一部影片中合理的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导演在职能上只需要管电影的内容本身,导演的首要任务是搞好艺术。

制片人:全称是影视剧制片生产制作人,全权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包括演职人员以及摄制器材的合同签订)、摄制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代表了影片的商业运作体系,首要任务是利润收益。

《奇门遁甲》制片人一栏写着徐克的大名 可以说导演和制片人的关系有点像传统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关系,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导演负责对象主体是影片本身,而制片人负责对象主体是影片的整个拍摄活动本身。

从职位的本质上讲,制片人是个商人,导演是个艺术家,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两个体系,两个体系在一部电影中为了完成自身的诉求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既懂商业运作规律又有艺术修养的人在中间做调和,从而达到两边诉求得到合理的保留,这个人就是监制。

监制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在用钱这件事上,制片人负责出钱,监制负责调控钱怎么用,而导演负责用钱怎么把事办好。

用做饭来做比较,导演是大厨,负责根据现有的食材发挥厨艺做出好菜,而制片人就像饭店老板,负责出资张罗厨具和食材,同时负责把这道菜卖出去。要做出一道好菜,老板需要(但不是必要)征求大厨的意见准备什么食材,而大厨也需要(且必要)对老板的经营状况负责,而监制相当于厨房主管,在其中做沟通。

以大热的动作奇幻片《奇门遁甲》为例,虽然袁和平是影片的导演,但徐克身兼制片人、监制、编剧三职于一身,从创作环节开始,徐老怪就可以用制片人和监制的思维对影片进行整体的把控,让影片的故事线和风格服从可能在实拍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筹备、拍摄、选角、商业运作等等。

相比之下,精通动作戏拍摄的袁和平导演对影片的参与更多体现在动作设计与实拍操作上。所以影片的整体风格更加接近徐克的趣味,而打斗戏又呈现出原汁原味的袁和平味道。

尽管很多电影制片人和监制都是同一个人,但他们并不是同一种职务,而是一个人身兼两职。

监制的前世今生?

《摆渡人》监制王家卫 十多年前,中国的电影产业落后,电影圈盛行的是与好莱坞截然不同的导演中心制。与政治制度紧密相结合的集中的发行制度,以及较小的市场竞争,一部影片的上映压力较小等原因使导演中心制根深蒂固。而随着市场的发展,传统的导演中心制已经不能满足于市场的需求,与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诉求相悖,好莱坞六大不是一时半会建起来的,华语电影传统的导演中心制不可能一下子逾越到成熟的大制片厂体系或者制片人体系,从香港引入的“监制”一职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监制诞生于香港制片体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香港电影的产业化越来越成熟,使得香港电影市场欣欣向荣的同时,大制片厂的电影同质化趋于严重,也使得很多有艺术理想的电影人的诉求得不到尊重,很多大牌导演演员纷纷脱离大公司自组工作室,比如王家卫的泽东影业、周星驰的星辉公司、杜琪峰的银河印象、黄百鸣的新艺城等等。监制的职位最先引起业内关注是在王晶、文隽、刘伟强合作的《最佳拍档》中,文隽编剧,刘伟强导演,王晶就担任监制,而三人其实都是公司老板(大股东)和项目的执行manager,也就都是出品人和制片人。所以王晶的监制头衔约等于但稍微工作量少于现在美剧常见的创作人Creator概念 :提供概念设想和大的建设性意见,会参与剧组重要决策,但不负责具体的剧本创作和导演拍摄,监制一职由此诞生。

《最佳拍档》中的许冠杰香港回归后,内地和香港的电影交流不断增强,香港电影人大量北上,将先进的电影经验以及体系带入内地,而香港特有的监制制度恰好满足了内地从导演中心制向制片人中心制转变的需要,监制制度在内地盛行开来,成为了一道中国特色,不过结合内地的实际情况,监制的职能与诞生之初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尔冬升中国特色的监制制度监制的职位为华语电影独有,而引入内地后有产生了新的特色。

《西游伏妖篇》的监制是周星驰 作为影片的宣传卖点。翻开一系列的电影工作人员简介,你会发现电影监制往往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导演,由于监制的职能相对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界限,所以在外人看来,很难知道监制到底在一部电影里做了什么。

一些成本较低的电影,如果请大导演来做导演或者编剧能职能明确且工作量较大的工作显然有些不现实。像周星驰、徐克、尔冬升这样的导演本身就是响当当的招牌,无论什么职位,往海报上一挂,能为影片带来实际的宣传作用。

今年上半年《提着心吊着胆》的路演,监制尔冬升的卖力宣传为这部小成本黑色幽默获得了不少关注。春节档看《西游·伏妖篇》的观众肯定有不少是冲着监制周星驰去的,侯孝贤为《强尼凯克》、《看见台湾》、《金城小子》做监制为姚宏易、黄熙等年轻导演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使他们赢得了继续拍片的机会。像《龙之战》这种小成本动画电影,牵上成龙做个监制多多少少也能为电影带来一些话题性。

《摆渡人》的海报上监制王家卫的名字那么大,片方的宣传企图不言而喻,其实观众不一定知道监制是干什么的,但只要看到这些金字招牌,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加分作用,当然前提是这个监制要足够大牌,在电影圈有足够的信誉。

监制模糊的职能权限,既能让片方打着擦边球蹭热点,如果电影拍砸了,也不至于对监制本人的声誉造成大的影响,所以一些无耻的片方请大导演做监制,仅仅是要个挂名贴金而已,监制本人可能完全没有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参与任何环节。

黄建新 政治把关。大多数华语电影的监制都是港台导演,因为他们对于电影工业模式较为熟悉,在电影的商业诉求和艺术追求之间能起到较好的均衡作用,而黄建新是个例外,黄建新的名字近些年频繁出现在《钱学森》、《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这样的主旋律题材电影中,这类电影在商业诉求和主旋律宣传要求之间的均衡较为严格,在审查上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一个既懂电影又对审查规则较为熟悉的人在其中做一个把关无疑能大大降低风险性,在中国导演协会、电影协会有过任职经历且导演过《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影片的黄建新无疑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监制是华语电影的新角色,而政治把关又是监制制度传入内地在审查制度下产生的新职能。

郑保瑞 护驾新人导演。在所有我们制作的电影中,从《整容日记》、《喜欢你》到《七月与安生》,都是清一色的女性视角,风格清新而富有朝气,情感刻画细腻,与陈可辛本人导演的作品具有很多相似性,陈可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电影的内容创作。

除了我们制作,银河印象推出的电影也呈现出这种特点,银河印象旗下的新人导演,之前较为成功的有郑保瑞(《狗咬狗》、《意外》),虽然具有极强的个人作者意识,但在冰冷的叙事风格和剧情癫狂的内在张力上依然与银河印象一贯的风格相契合,想必掌门人杜琪峰作为监制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创作,去年在金像奖上大热的《树大招风》虽然是由三个导演合伙完成,在风格上却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毫无分裂感,这不得不归功于杜琪峰强大的掌控能力,影片展现出杜琪峰电影一贯的枪火弥漫的男性感喟,又黑又冷又狠又酷,影片多人站位的构图在杜琪峰的电影中也是一个标志性符号。

《七月与安生》背后站着陈可辛 这样的创作干预有利有弊,年轻导演往往缺乏经验,有资深导演作为监制在一旁坐镇传授经验,帮助其统一风格,这对影片的质量无疑是一个加持,《七月与安生》的成功肯定有陈可辛的功劳,《28岁未成年》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节奏感和画面成熟的电影感,想必也是受到了监制父亲张艺谋的调教,银河印象的新人导演的零失手率,确实表明了监制参与了影片的制作并取得了正向的作用。但如果监制的控制力太强而导演本身的自主性太弱,就会使导演迷失自我风格,使得影片陷入到分裂的风格当中。比如《摆渡人》,面对张嘉佳这样一个电影专业素养较为欠缺的导演,王家卫显然无力回天,《摆渡人》在浓郁暧昧的影像风格非常王家卫,但这样的影像风格只能存活于王家卫自怨自艾的闷骚独白之中。

优势互补。这样的干预往往是针对新人导演,有些时候,当一部电影涉及到的一些制作范畴超出导演的经验,或者片方希望让电影有些不一样的风格,就会找一些其他在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导演来做一个优劣的互补或者风格上的结合创新。作为国内最会玩3D和拍武侠动作设计最酷炫的人,徐克一直是武侠片监制的热门人选,从去年《三少爷的剑》到即将上映的《奇门遁甲》,监制徐克在技术上的经验的确使得这些电影在视觉呈现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监制的过度干预还会造成影片风格的分裂,《西游伏妖篇》的两强联合不仅没有取得精彩的化学反映,最终变成了徐克和周星驰的风格拉锯战,无厘头幽默和暗黑皆过火,让人不适。

暗黑风的红孩儿需要注意的是,监制的职务为华语电影独有,但其实大部分的华语影片其实是没有监制的,在今年十一档期上映的七部主要影片当中,除了甄子丹和刘德华联袂主演的《追龙》,其他几部都没有监制一职挂出,《追龙》的监制和导演都是王晶,这也符合王晶电影一贯的传统,王晶本来就是华语导演界最懂商业运作的人。

在华语电影产业化的进程当中,监制一职曾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这个职位在今后一段时间会继续存在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