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导演如何Hold住拉美歌舞片?

2020-05-15 22:00:56来源:时光网

音乐剧《汉密尔顿》原创林-曼努尔·米兰达,与执导《疯狂亚洲富豪》亚裔导演朱浩伟合作,将米兰达创作的音乐剧《身在高地》搬上大银幕。亚裔导演执导拉美文化浓厚的电影,打造一部以家庭、音乐、追求梦想与克服生活挣扎的电影。

在2019年底获邀前往纽约,与正埋身在后期制作的朱浩伟聊聊他执导的第一部歌舞剧。

林-曼努尔·米兰达和朱浩伟问:什么因素促使你接下执导《身在高地》?

答:我第一次看原创舞台剧时是在纽约拍摄《舞出我人生3D》的时候,我们其中一位舞者有参与舞台剧演出。当时林-曼努尔·米兰达还没有加入《身在高地》舞台剧剧组,大概2010年左右。

我非常喜欢,记得当时有其他电影公司正在筹拍电影版,所以我单纯抱着欣赏的心态,《身在高地》的舞台剧版本让我很有共鸣,特别是我的叔叔阿姨表姐弟们大家都在同一个地区成长。他们移民自中国到同一个地方,但只有我们几个人特别格格不入,这带来了压力和一些情绪感受。所以我记得很喜欢《身在高地》的舞台剧,但也没有多想。

朱浩伟执导作品《惊天盗魔团2》直到大概四年前,我在纽约快结束《惊天魔盗团2》制作,当时刚好遇到人生成长过程,开始思考我想要拍什么样的电影?想要做出什么样的影响力?同时也意识到我可能已经做出一点成绩,在与大电影公司的讨论桌上我有一定的话语权,那我要用这样的平台拍出什么样的电影?我很想要拍恐怖片,或是非常贴近我个人经验、只有我能够传达的讯息。

而这时我收到两个剧本,《身在高地》和《摘金奇缘》。我其实先接了《身在高地》,之后才接《摘金奇缘》,只是刚好《摘金奇缘》先完成。

朱浩伟执导作品《摘金奇缘》这次再看《身在高地》,电影和舞台剧非常不同,舞台剧版的剧本是以舞台设计为蓝本,所以可能一场在后院的盛大情感戏,搬到电影里就失去功能。所以我和林与Quiara (Alegria Hudes,舞台剧版本原创编剧)坐下来,讨论哪些元素我想要加入电影里,让电影更接地气。

我想要在华盛顿高地取景,这就给电影带来完全不同的意义。他们则是双手赞成,这是整个制片过程中最棒的部分,他们了解拍成电影不同于做成舞台剧。过程中我们不断琢磨细节,找出在电影萤幕上最佳呈现的方法。

电影还是有盛大场面还有特效,但让电影最接地气的是角色们。很多人说拍电影就要大幅升级原创,但特别是这样的故事,要带故事到另一个层次,其实是要往内心去挖掘,到每一位演员心中找出他们各自最美的梦想,然后引导他们表达表演。

问:观众从《身在高地》中可以学习到哪些拉美文化精神?

《身在高地》中字先导预告答:因为我不是拉美裔,有一点外行人看内行的感觉。对我是很重要的学习经验,几乎带着观众走上我的学习旅程。我对华盛顿高地几乎不知,林与Quiara就成了我的导游。对我来说和《摘金奇缘》的经验很像——亚裔第一次到亚洲。同样的,《身在高地》筹备过程中我就是专心吸收资讯。一开始故事架构已经成形,不过在电影质感、叙事口气等,我就像坐在乘客座上让它们自然发生。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点是,他们也会毫不留情吼骂你,但这其实是很美妙的东西,因为代表我觉得你是我可以表达直接情绪的人。我很爱这一点。像是我们讨论饭桌上应该要有哪些酱料,每一位演员抢破头要分享自己的意见,他们非常热忱。就像在拍《摘金奇缘》的时候一样,大家都有发言权。当演员对一件外套有意见的时候,我们会问为什么角色不会穿这件夹克?因为负担不起?还是?我希望观众能感受这份被接纳的温暖。

这不是纪录片所以我们没办法复制真实状况,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尽量真实表达角色们在这份社区凝聚力下的感受。 《身在高地》有故事书的成份在里头,但我们也想要给观众看这些人物的挣扎,经历人生风浪时往前行,撑过难关后的雨过天晴,因为当今世界很多挑战。但我们从不忘记初衷,电影本身重点放在喜悦的力量。

问:《身在高地》电影版做到哪些舞台剧版本无法达到的?

答:电影的优势在于镜头可以就摆在演员面前两寸,他们不需要说只字半语,只要在眼神里闪过些微的动作,就可以表达这场景中所有要传达的讯息。你可以把观众在的观点摆在任何地方。这主要是阐述内心情绪,给了我们全新的工具传达人物心中对梦想的憧憬,想像想成为怎么样的人,到哪里发展。但工具只是工具,我、林与Quiara都发挥各自长才,以此加强故事讯息。

还有,不同媒介代表不同的画布,观众进场观赏的期待与要求也不同。观众不仅想要进电影院,也会想要不断重复看。如果太假观众马上不买帐,特别是《身在高地》的故事架构突破传统,没有特别明确的反派,他们不是在和政府对抗,电影探讨的是人物的内心挣扎。不同的工具帮助我们表达这份情绪,我们都不断在找新的传达方式。

问:拍这部电影遇到哪些从未料想过的挑战?

答:一开始我们知道选角会很挑战,但我最意外的是选角对电影的重要性。安东尼·拉莫斯是一位杰出的艺人,能歌善舞又会演戏,是有真实演技的演戏,能在浪漫爱情剧中演主角,也可以搞笑演出,在我们的电影中也同时担任讲故事的配音。这每个是非常不同的才能,能集所有才能于一身,片中带领故事又和观众培养熟悉感,着实不易。而我们找到的每一位演员都必须有这样的特质。

片中没有替身,没有配音演员开口唱歌。我一开始觉得找个百老汇音乐剧演员就好,实际上做起来困难重重。当观众就在两寸之外看着你,所需要的演技和百老汇的歌唱表演是不同的技巧。我想《身在高地》的选角应该是华纳兄弟电影里花最长时间,我们花了一年半找到最佳演员阵容。当我在寻找电影的风格语调时,总是很庆幸我们花很扎实的心力找演员,否则我无法成功谱出我想要的语调,这都是演员们带到电影里的。

另一个就是歌词。我拍过很多舞蹈的元素,但这是我第一次执导歌舞剧,有歌词的歌曲跳起来是完全另一种拍法,因为听的文字也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得平衡两个语言,我得不断摸索适当的中间点。这部分也是比我想像中更精细。

问:从一开始就决定林-曼努尔·米兰达不会担纲主演吗?

林-曼努尔·米兰达答:对,一开始他就认为他年纪太大了,(男主角)乌斯纳维应该要更年轻。但也一开始就知道会在片中找到好玩的角色给他客串。当我和安东尼·拉莫斯坐下来聊时,当下就知道他会带给观众不同版本的乌斯纳维,和林的版本有所不同。因为他在(华盛顿高地)出生长大,他经历过相同的挣扎。我们在咖啡店聊,他告诉我他的成长故事,后来我们都哭了,决定我们必须一起做这个电影。

《身在高地》的语调很难掌握,但我们一起合作有信心可以找到最佳的平衡。没有安东尼我可能得用更多‘电影花招’才能达标,还不一定成功。

问:你提到外来者往内看的角度,拉美裔的主演阵容有非常多共通背景,对《身在高地》片中的拉美文化更是非常热忱,这些你不见得完全熟悉。在执导过程中你如何在众演员的热情和文化背景之中,掌握平衡讲述故事?

答:我和演员们的关系在拍片过程中改变很多。我们必须一开始就培养深刻的互信,拍摄过程都是工作优先,友谊之后。从最初我们都爱上我说那句‘你将是传达电影讯息的重要送信人,我们能一起向世界传达。 ’说实在,让我们大家心有戚戚焉的共通点,是每个人在好莱坞闯荡遇到的挫折。

每个人都是工作好几年,在每个获得的角色之间挣扎,甚至能不能拿到角色。在《身在高地》我们有机会让演员们不必受这些现实生活的纠结束缚。像是演员的卷发,我们得跟着修改灯光、镜头角度等,而不是要服装设计把演员的头发烫直就算了。又或是演员的肤色,我不用化妆品改变演员肤色,我们改变其他技术方面来配合演员。

这是一个不断重复上演的解决问题状态,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些大家习以为常的解决方式,在别的电影可能适用,我们的却显得突兀。我们时常讨论这些很困难的细节,有时候也没有共识。但不断的磨合研讨,大家在好莱坞挣扎的共鸣让电影的核心讯息在我们心中非常明确,敞开心胸与彼此对话。

有时候演员很有想法,但制片方想着钱和时间。我们的优势是,没错,还是得担心钱和时间,但我们愿意花一点时间讨论出最好的方案。即使如次,电影成功不是保证,但《身在高地》的成果是我们集体的骄傲,传达了我们的信念,在当下世界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不是政治人物,我只能做电影揭发故事和情绪。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