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护法"导演不思凡:新作有"大雨"

2020-12-16 22:24:30来源:时光网

采访当日的不思凡导演2017年,国产动画《大护法》横空出世。

这部暗黑暴力系的动画片,是导演不思凡自编自导的大银幕处女作品,内涵丰富形式新颖,风格化非常惊艳,对人心的刻画更是鞭辟入里。影片讲述的是个人束缚和群体束缚的问题,并能够突破束缚寻找自己。

对于《大护法》较为重口味的独特故事设定,观众用“反乌托邦的暗黑cult动画电影”形容。影片除了在暴力的表现形式上令人称快外,最引人深思的是其故事内容上的深度,以及对人性的挖掘和现实的探索。

《大护法》海报影片公映后两周,不思凡导演就宣布,将正式开始第二部电影的制作,并曝光了他绘制的全新概念稿。然而3年后的今天,观众们等到的不思凡第二部长片电影,依然由他自编自导,是以父子情和环保的新作《大雨》,影片还在发布会上官宣了首款概念海报。

不思凡表示,相比成人化的前作《大护法》,《大雨》更“少年”,其中有更多自己“少年时关于童话的记忆”,并称其中依然有自己工作室“特有的趣味”:“在冒险的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我们原创的、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发布会现场,导演也“剧透”说,《大雨》讲述了“孩子去寻找父亲的冒险故事,冒险的过程贯串了雨前、雨中、雨后”,更表示“冒险过程很梦幻,其中所有个体的经历都波澜壮阔”。

近日与不思凡导演进行了深度交流,他谈及了自己为什么会通过《大雨》,做出不一样的创作选择;3年来制作第二部长片电影,感受到的最大改变;以及对于充满争议的作品一旦公映,解释权便属于观众,“作者已死”这样的观点,不思凡有着自己的见解。

Mtime:稍微给观众们分享一下,《大雨》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不思凡: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就是孩子寻找父亲的冒险故事,就这么简单。当然整个过程中,它会呈现出其他一些人物或世界观,但它主题就是“寻找”,是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故事。《大护法》预告片Mtime:孩子寻找父亲这一主题的创作来源是什么?为什么想要讲这样一个故事?不思凡:我会更加偏向于简单的故事主线,就像是我要从A点到B点,这个事儿特别简单,我去就行了,但我在去的过程里面会经历很多。从A到b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世界,然后世界里面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以及我对这个世界的某些看法或者某些角度。至于为什么想要讲小孩子去找爸爸的故事,因为《大护法》比较成人,而我还是希望《大雨》更偏“传统动画片”,在我看来更“童话”一些,我们都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开始解决。但《大雨》还是会带着我们工作室比较明显的风格,里面的思考内容相对也没有那么低幼,肯定也会有成人向的一面,很多东西的状态都是偏写实的。Mtime:那么画风呢,也会不再像《大护法》里面那么暴力么?不思凡:我觉得它是一个平衡,说实话,我们在做的过程中确实也有类似的镜头或描述,大家最终还是希望,全片完的时候我还会思考,这样一个电影的平衡点在哪?没有必要说你非要去做那样的东西(暴力),我们这一次肯定没有《大护法》这么直接。

《大雨》新曝光的海报Mtime:现在影片创作到什么程度了? 最开始构思剧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不思凡:已经有一半多了。大概差不多从《大护法》之后就开始了,那时候参与的人很少,但是我们主创基本上已经开始思考一些东西。到了2018年年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公司所有成员,去探索每个人心中想要看到的,或者说他们幻想的某些状态和世界。我们组织对这些创意进行集中梳理,进行了比较漫长的寻找过程,时间其实也挺久的。

Mtime:接下来大概还需要多久?

不思凡:希望明年可以……不知道,后面发现制作难度非常高,希望明年能够完成。

Mtime:最难的点是什么?不思凡:最难的可能还是在初期孵化的时候,大家去寻找确实想要做的方向,最终决定要做这样一个东西,前面这是最难的。因为它是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从没有到有,其实有点偏文学层面的创作,所以这样的时间会比较虚无,大家也找不到成绩感。不像正在制作层面的时候,你是可以看到成绩的。

但前期筹备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怎么样,永远不知道今天想的有没有用,反正大家就想想想。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趣,但是一直在这样的过程里面,团队成员会有一些信心上的问题,他们会觉得,我们能做出东西吗?我们想来想去,被无数次推翻重组推翻重组,经历这样的痛苦过程。

此前曾曝光的《大护法2》概念设计图Mtime:您觉得和几年前做《大护法》时相比,这次《大雨》的整体创作会更顺畅或者更容易吗?

不思凡:更难,首先制作难度上升了,而且那个时候说实话,我并不知道《大护法》是可以上院线的。那个时候我们就几个人,当时就想着做了可能在网上放一放,比较随意,背负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现在的话,你只要质量往上走一点点,成本就成倍得往上走。

我们制作质量升了以后,需要更多人,这些人员的进入会给团队带来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需要大量时间磨合。这种新状况对我们来说也是未知的,就会碰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问题。现在回头看,就发现还是经历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Mtime:您也相当于因为更成功了,所以要求更高了吧。

不思凡:我觉得对于每一个作者来说,这是一个肯定的、没有办法的事情。创作者在作品问世以后,会听到反馈的声音,我们的作品是要面对观众,与观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会有价值反馈的问题,这些反馈必然会影响作者。你会听到一些声音,当你客观地去看它,你会发现作品里面确实存在问题。

你当然希望在之后的作品里面寻求弥补,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都会有,然后压力就会大。以前背负没那么大,现在有了更大的投资,背负也会更多,但是会尽可能给自己减负,要不然太辛苦了。

Mtime:您现在压力大吗?不思凡:我是知道这些东西和背负的,想到了就是想到了。但是你也知道,光说是没用的,赶紧把事做好,这是你唯一能做的事。

《大雨》发布会上的不思凡Mtime:您刚才说,电影在上映之后会得到观众很多的反馈和讨论,您会认为身为作者,电影一旦面世了,就不再属于自己了,已经属于观众,就是所谓的“作者已死”吗?

不思凡:我觉得是这样,作品出去以后,确实你会发现其实跟你是没关系的,大家会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评审。因为每个人生活状态和阅历不同,在作品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所有人的解释都是在解释他自己。

但是从社会层面大众来看,还是会有常理的,就是大部分人的看法,我觉得这些声音对于作者来说是重要的。这些声音会体现出作者跟社会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作者会从这些声音里面,重新去找到自己和大众、跟社会的关系。

Mtime:这一次《大雨》也有吸取《大护法》的一些反馈声音么?

不思凡:我觉得这个非常正常,比如说制作商希望精度更高一点,更柔和一点。但是当你变得柔和了,别人对你的记忆又是那个样子(更暴力),你又希望尽可能让原本的自己依然存在,不能说彻底变成其他样子,这可能会让有些支持你风格的人特别不习惯。

当然有一些以前的声音,也确实是仅属于那个作品的声音,因为不同的作品说实话是不同的语言。有些可能觉得那样的动画语言有问题,而在这个里面就不存在;有些是共通的一些问题,还是会想要去弥补掉。

《大护法》剧照Mtime:如果说《大雨》讲述了一个从A点到B点的故事,您整个的创作过程也会是从A到B的过程么?

不思凡:差不多吧,也有可能是就像一个鱼缸,里面养了挺多鱼,今天可能扔进去一条,这里面就会有混乱。我说看到一条鱼从A点到B点,但是它游过去的时候,会跟所有鱼都有接触。

Mtime:“水”这一次在《大雨》的创作中,是个什么样的意向?

不思凡:是它的不确定性,它背后的含义,还有它的美术可以带来什么东西。很多时候在动画里面,水是挺难做的,但我们还是想用我们自己的模式去呈现二维动画的。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做出一种全新的水的感受,但还是挺想尝试的。

《大护法》Mtime:您之前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自己做导演自己做编剧,接下来还会想要延续这样模式吗?

不思凡:我不太想,因为自编自导说实话挺累的,如果有别人的故事我特别感兴趣,我觉得特别好,我当然愿意去拍,因为想故事实在是太烦人了。如果能读到一些非常好的东西,我觉得可遇不可求吧。

Mtime:您会有朝一日涉足真人电影吗?

不思凡:我觉得人的世界我不懂,可能动画领域还是比较干净,自己一个人自己做事儿就好了。真人我一想都复杂,都是自己搞不清楚的东西,还有别人说,你千万不要去那个地方(真人电影),特别复杂,我说是吗?我不懂。

《大护法》制作特辑Mtime:可是最开始您也不是所谓的科班出身,但是您做的动画电影还是跟很多科班出身的人一样成功,甚至比他们更成功。

不思凡:我觉得这个事也非常不确定,刚开始拍动画片的时候我还挺喜欢玩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会很害怕,自己玩就无所谓了,但是如果要有很多背负,我觉得这个就需要谨慎了。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