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津湖》中没出现朝鲜军民?《长津湖》主创答疑

2021-09-27 11:45:53来源:时光网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将于9月30日正式上映,《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

日前,影片总监制黄建新,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一同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解答观众关心的问题。

问:《长津湖》为什么要加入美军的视角?

徐克:我觉得双方打仗,要了解对方。对方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它是一个国家的军队。而且当时二战之后,他们军队很强大,也是因为打完仗,他们相信可以去把握世界局势。所以当时这个战争开始之后,他们没料到亚洲的力量、中国的力量有这么大。这一块是他们必须要学习的。有他们的存在,才知道这个战争是怎么样的,真实是什么,我认为是这样。

问:《长津湖》中为什么没有出现朝鲜的军人和民众?

黄建新:因为东线跟他们没有交集,真正意义上没有协同作战,所以我们就表现了本来的面目。其它的作品《上甘岭》《英雄儿女》都有,那是因为西线里头一直有他们,东线其实是没有的。

我们这个电影是跟随人物走的,我们不是一个全景式的历史交代的电影,是跟随七连七个主要人物,跟随他们进入战场。

陈凯歌:朝鲜的地形,在东线有一个巨大的山脉叫狼林山脉,这个狼林山脉基本上是没有人烟的,长津湖战场基本上没有人烟,所以你说如果要是在这场战役中间出现朝鲜军民(是不符合实际的)。当时在东线,第一次战役的时候,42军在黄草岭阻击美军的时候,那个时候成建制的人民军已经没有了。

另外,志愿军司令部向中央做报告的时候,也提到过这个。就是我们在解放战争中所拥有的群众基础的优势,在这儿完全丧失了。因为朝鲜老百姓跟我们语言不通,各个方面在沟通交流上都有问题,而且也是严冬,那年是朝鲜历史上50年一见的严酷冬季,所以像刚才黄导演说的,描写的重点其实是不在于此,还是在我们自己的部队。

问:拍摄《长津湖》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黄建新:疫情对我们影响很大,去年石家庄疫情期间,《长津湖》是周边唯一没有停工的剧组,因为这个电影规模太大,停工损失太大。主管部门就到我们这儿开会,我们成立了一个疫情防疫小组,光徐导组有17个人。三天做一次核酸,你算一下,7000人三天做一次,要做多少次。我今年年初到文联开会,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做了五十几次核酸,就是为了拍这个戏,来回的走。

还有刚才导演讲的,我们外籍演员数量很大,因为外籍有一些从国外回来不久,大家要怎么样控制疫情,绝对保证安全这件事,就变成一个巨大的事情,有时候要更大的场面的时候来不了,把我急的,马上调整计划,每一天都在变。

还有一个就是制片成本给我们的压力,因为这个戏已经创造了我所知的拍摄最大的成本,但是我们还是在省吃俭用。比方说我们要做80个坦克,这一个坦克上百万,因为咱们没有现成的美式坦克道具,都是苏式坦克,都是苏式坦克的延续,其实没有美式坦克,因此所有都得重做。国内能够开得动的就几辆,这个坦克还要每一次从两个组,三个组来回的调,用大卡车、吊车吊坦克,这儿拍完了拉到那儿,所以有它的一个调度。

有些戏是群众演员演不好的,我们必须依靠部队,现在要从部队调一个野战军的旅是很难的。很多人帮忙我们,包括军委也帮我们,最后得到的是第一集团军合成旅。部队来了,驻扎在当地,但不能住在旅馆里。部队有严格的规定,为了防范疫情。所有的以前不存在的问题都摆在那里,需要我们去解决。

为什么我有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做了一辈子电影,除了当那几年兵没干过别的,就做电影一辈子,完全超出我的经验范畴。我还算一个经验比较多的,我说凯歌这事怎么办,他说咱们谁都没遇见过,想办法怎么协调,然后我就跟导演商量,导演互相帮助去协调,因此好多看不见的、隐形的难度特别大。

最近更新热门电影热门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