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14:05:07来源:时光网
零售商业的“金九银十”今年在电影市场凸显,送走如火如荼的暑期档,大盘经历短暂盘整后就在中秋+国庆档的双节中再次爆发。九月放映场次446万场,为现阶段年度第三,同比去年上升36.9%。
月度全国观影人群依然盘桓在亿人次高位,1亿零190万观众人次同比去年激增75%。
月度票房34亿3000余万元,同比去年提升了79.9%。即使全国平均票价也有约2.7%的小幅增长,对冲票价因素,观影人次与票房基本是同步增长,且大大高于放映场次。体现九月市场火爆还有一个数据指数,即月度市场年度占比。近三年9月市场在年度占比最高是7.3%,最低5.98%。假设2015年年度票房达到430亿(这个预估已经很高了),9月市场在年度份额可达7.9%,比最高份额的2012年上升0.6个百分点。所以今年9月是一个真正的“金九”。大盘曲线走出一个“W”型,两次高峰帮助9月档市场实现历史最好成绩。表1:2012--2015年9月电影市场信息数据
市场博弈激烈 《碟中谍5》为九月加速
9月新片进场频率继续保持快节奏,全月中外新片39部,国产片与进口片比例为32:7。虽然进口片只有7部,晋级月榜前12的有5部,当月新片4部,为月度贡献率为32.3%。
《碟中谍5》剧照上旬《碟中谍:神秘国度》率先出击,亮丽开画。“碟中谍”系列片从第一部诞生就迎来中国电影市场改革开放机遇,1996年《碟中谍》第一部作为引进10部大片进入中国。之后该系列电影都没有缺席中国市场放映。中国观众因此熟悉了汤姆·克鲁斯,熟悉了“碟中谍”系列。
这个系列电影至今已有是二十年历史,在好莱坞“碟中谍”是与《007》和《谍影重重》并称三大特工动作片系列。该系列在引进中国放映的二十年中,见证了中国电影市场成长、放大,如今中国市场已成为该系列电影在全球的票房大仓。
阿汤哥亲身扒飞机《碟中谍》系列的标志性人物就是汤姆·克鲁斯。中国观众对于该系列电影的喜爱,也源于汤姆·克鲁斯的影响力。在这一次《碟中谍5》中,53岁的阿汤哥依然坚持不用替身,亲自上阵实拍影片中最惊险的徒手扒飞机场面,连拍八遍,创造了这一系列电影的“新高度”。阿汤哥与导演等主创亲自来中国市场站台拉票更是得到观众青睐,对电影销售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影片引进虽距海外放映已有月余, 9月上旬的开画还是爆出满堂红,很快弥补了暑期档结束的市场清淡缺口。首映周开出5.5亿元票房红盘,最终以8.5亿票房位列月榜亚军。该片市场最大贡献是为月初观影消费提供了热点。
表2:《碟中谍》系列中国市场数据统计
注:“碟6”数据截止9月30日《小黄人》贴身紧逼 合家欢赢得市场
小黄人不断寻找恶人当做主人在《碟中谍5》热映同时,从《神偷奶爸》系列中延伸开发的黄金配角小黄人3D动画片《小黄人大眼萌》上线参战。这部电影最能体现好莱坞电影工业成熟,他们IP创意又给我们又上了一课。其实《神偷奶爸》是从第二部引进中国,2014年1月档,上映后市场反响大好,小黄人给中国观众留下良好印象。9月《小黄人》则是专门讲述小黄人的历史,背景涉及到伦敦、纽约等几个大城市。
影片《小黄人》引进比海外放映延迟了整两月。首日上线又是周日,此时“谍5”风头正劲,不过小黄人卖萌也很有吸引力,单日也是首日报收1.2亿元,吸引观众350多万人次。放映17天以3.8亿元票房跻身月榜季军。与影片热映配合的是电影衍生产品热销,让影院有机会进一步拓展了盈利空间。
《像素入侵纽约城》动画短片随着《小黄人》亮相的还有一部进口科幻片《像素大战》,这部改编自2010年大热的网络概念短片《像素入侵纽约城》的好莱坞科幻片讲述了一群外星人误将街机游戏视频流解读成地球对他们的开战宣言,为此他们决定攻占地球的故事。海外成绩不佳,北美市场仅收入6500万美元,也是延迟两月在国内市场上线,月内9900万票房,月榜排名第八。此成绩也算正常,其终极票房也迈过亿元线。
截止三季度,进口片与国产片的市场占比大约在40:60,本土电影优势很大,但是年度尚有多部引进片配额,在四季度集中放映将会带来进口片销售高潮,本土电影与进口的博弈还将有一轮高潮。
中秋档电影井喷 《港囧》一片独大
《港囧》剧照如果说9月市场大盘走出了一个“W”型,那么第二部高潮源于节假日档期,近年来,市场出现的一个新现象,节假日档对电影销售影响越来越大。今年是“中秋+国庆临近”的市场氛围,不仅市场新片节目丰富,且中外大片纷纷进场,如此以来很快调动起观众看电影的消费激情。
中秋小长假档,国产喜剧片《港囧》强势登场,为这个小长假档期注入新鲜卖点。《港囧》挟“囧”系列电影和“泰囧”光环强势亮相大银幕,首周末三天卷走6.85亿,吸引了2000多万观影人群入场。自2010年一部接地气的喜剧电影《人在囧途》热映后,主演徐峥开始了“囧”系列电影之旅。处女导演作《泰囧》在2012年爆冷创下华语电影市场新纪录,并将此纪录保持了三年,直到今年暑期被《捉妖记》改写。
《港囧》讲述了赵薇饰演的“菠菜”与徐峥饰演的徐来,因婚后久不能怀上孩子,为了让“菠菜”怀上宝宝,全家人开始了一段香港之行。电影在天际100香港观景台取景,把香港有代表性的景区一一摄入。影迷在影片中不仅要与主人公一起开始“囧”旅游,还能欣赏到香港的美丽风光。
《港囧》首周票房提前为国庆档暖场,中秋档(9月27日)单日全国票房达到3亿元,观众928万多,单日为月度市场贡献率最高,以3.66%的场次,贡献了9.1%的观众,最终月度的8.86%份额成为全月销售最高点。由此《港囧》首映周也以6.85亿元票房,最终以9.3亿票房登上月榜冠军。
延续影片实力强,市场贡献不菲除9月新片外,从8月底延续的几部影片也相当亮眼。《终结者:创世纪》以1.75亿位列第四,累计票房7.2亿元,是这一系列电影在中国市场最好成绩。自然也是该片在国际市场了重要贡献者。其次是《烈日灼心》该片凭借良好的口碑在9月市场斩获1.58亿元,占影片总票房的50%以上,如此耀眼成绩让《烈日灼心》在月榜排名第六,终极票房则晋级 “三亿票房俱乐部”。
中等新片可圈点 国庆新片实力强
汇集了两岸三地数十位明星的超强阵容,银幕上一支精英“上班族”团队上演的职场爱情喜剧电影《华丽上班族》,立项即显示出“高大上”。以4700万左右票房排名月榜第10。
讲述了一群杀手、临时政府特工、暗杀者等聚集在一起策划谋杀亲日派的故事的韩国动作大片《暗杀》,7月在韩国上映观影人次已超1300万,成2015年最卖大片。与去年的韩国票房冠军《鸣梁海战》一样以题材优势胜出。但九月在中国市场收入4500万左右挤进月度前12的最后一名。
《九层妖塔》剧照在月底最后一天进场新片有3D大片《九层妖塔》,喜剧《夏洛特烦恼》,悬疑剧情片《解救吾先生》,虽然在9月市场只有一天档期,却均有上佳表现,其中3D大片《九层妖塔》单日+点映票房过亿,月榜排名第七。对于月度市场贡献值得肯定。《解救吾先生》《夏洛特烦恼》等在国庆档均有亮丽的表现,且留待10月评析。
大盘增速快 两极分化加重在月度进入放映市场的39部中外新片中,在亮眼的数据背后却有惨烈。票房在千万之下的有24部,两极分化还在进一步加剧。月榜前12的后面是更多的垫底影片,炮灰影片以至于今天国内的放映市场竞争是更加惨烈,更加无定数。制片与发行面临风险更加不确定。伴随着高增速的大盘,有无数沦为牺牲品,究其缘由,老生常谈,我们市场缺乏规则,整体不够规范。
截止三季度,中国市场一直以高速度前行,全国电影票房约330亿左右,观影人群达到9.27亿人次。这是令人吃惊的数据和增长速度,难道中国电影进入了“大跃进”吗?
在9.27亿观众人次,有多少是电商通过低价带来的新群体,这些观众能够转化成常态观影人群吗?330亿票房中有多少是因第三方砸钱进入票房统计的?
诸如此类问题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市场增长和放大,要警惕亮丽数据背后有多少是资本逐利制造的泡沫,且更需要关注是产业健康、规范的发展。
表3:9月份票房前12名电影排行榜
院线:电影火爆 放映真忙
身在电影大产业的快速通道的院线,有院线是按既定目标有计划推进,必须时刻保持一种高态势发展激情。有的一线则是被大盘带着前行,只能保证尽量不掉队就是前进。还有的院线正处于向上发展期,虽小则不能轻看。中国院线的格局尚未稳定,整合、并购将带来新一轮院线改革发展的机遇。
除了院线的绝对票房,我们还应该看看院线的分类指数,这些数据背后告诉我们市场集中度在进一步加剧,市场根基很脆弱。
表4:9月度院线市场份额分类表
产业终端市场影院建设一如既往的火爆,但是影院经营的酸甜苦辣又有多少人知道?在电影市场的三大指标中,我们看到放映场次一直快速增长,但是场次永远没有跑过人次和票房上升。换句话谁,“场次”虽然出现频率多,但是究竟代表什么?高场次对应低人均上座率是放映市场效率低下的一个标志。高排场而没有实际放映,是弄虚作假的证明。
很多自媒体天天都在公布每部电影的次日排映场次,高频率出现的“场次”已不仅是制片、发行、导演在关注的热门词,更是成了资本逐鹿的战场。于是就有了买场次一说,于是就有“幽灵场”的新词。
耀莱电影院对于影院而言,真正主导影院排映的应该是观众,而不是一些网站虚拟出来的场次,或者买场次。制片方和发行公司千万不要被所谓的场次承若迷惑,没有观众,所谓的场次就是“幽灵场”,所给出的票房就是泡沫。
中国新型影院的硬件已经可以与全球任何一个市场的影院媲美,现在是影院强化经营特色和提高效率的关键时期,主导一个可持续发展永远要靠观众,所以真正拥有自己的观众群才是正道。
月度影院市场继续呈现高度集中态势,前1000家影院囊括了55%的观众和60%的票房,以时下全国有5800家影院计算,有80%的影院都存在经营效率的问题,但愿影院经理们真正明白主导市场票房的是什么,把创造观影人群作为最重要的工作。
表6:9月度影院数据分类